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中國福建宏芯投資基金宣布放棄收購愛思強已有數日,此事在德國引發的震動卻遠未停息。德國《青年世界報》12日用“處于動蕩之中”形容愛思強眼下的處境,稱其已經向德國聯邦政府及所屬州政府求救。德國媒體和業界批評政府太被動,成為美國經濟利益的代理人。12日的一則消息似乎佐證了這種判斷——荷蘭電子巨頭飛利浦當天宣布,將向美國投資者出售旗下品牌Lumileds的股權。此前,正是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中資對該品牌的收購。
“非常失望”,愛思強首席執行官格茨勒爾周末在接受德國《商報》采訪時,難掩低落情緒。他說,公司原本希望通過中國投資者進一步打開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并運用這些資金研發新技術。這名負責人向德國政府以及愛思強所在的德國北威州政府“求救”,要求給予公司支持。格茨勒爾此前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如果愛思強沒有外來幫助,將大幅削減開支和裁員。格茨勒爾11日稱,他將與德國經濟部的官員討論如何保證公司發展及員工的工作崗位。然而,德國經濟部一名發言人的回應是,愛思強公司的未來必須由公司決定。不過,他們可以申請政府援助計劃。
“這家芯片企業已經成為世界政治的玩偶”,《南德意志報》12日評論說,對于這家企業及其700名員工而言,未來難以預料。愛思強公司的一名發言人當天表示,“公司不會有新的買家”,現在必須獨自應對,降低成本,并考慮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整頓。誰是交易失敗的“罪魁禍首”?柏林?華盛頓?還是中國人?《商報》稱,格茨勒爾不愿正面回答,僅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結構”。但他承認,之前低估了對中國投資者的阻力。
與格茨勒爾對問題的回避不同,德國不少媒體將矛頭指向政府。《法蘭克福匯報》批評德國經濟部舒舒服服地等著奧巴馬的決議,而不用自己做決定。文章說,福建宏芯本會投錢支持愛思強昂貴的研發計劃,讓其更容易進入重要的中國市場。如今愛思強卻不得不開始詢問國家援助。這是怎樣的一個政治烏龍球啊。德國投資者協會的批評則更直接。該協會首席執行官馬克·圖恩勒爾說,經濟部長加布里爾扮演了“非常不幸且太過被動的角色”,使自己成為“美國經濟利益的代理商”。
一些德國專家認為,華盛頓反對中資收購是為了美國公司的利益。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和維易科精密儀器公司都是愛思強的競爭對手,它們在中國市場也很活躍。據英國路透社12日報道,荷蘭電子巨頭飛利浦當天宣布,將向美國投資者Apollo出售所持Lumileds約80.1%的股權,獲取現金15億美元。今年年初,該公司曾試圖以33億美元估值將此業務出售給中國一個投資者財團,但最終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以國家安全為由駁回。
《法蘭克福匯報》稱,美國人提出來的安全顧慮是真有道理,還是背后有工業界利益的考量,很難判斷,但對于企業而言,這種政治吵鬧最終是不利的毋庸置疑。據德新社報道,可能受愛思強收購案失敗影響,一家中資財團上周透露已不再有意收購德國另一家半導體巨頭Siltronic。中資財團退出收購談判消息一出,Siltronic上周五的股價下挫5%。
德國柏林中國問題專家夫羅里揚1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美國成為中資收購德國企業失敗的受益者,這值得德國政府部門反思。美國阻止德國企業被收購,明顯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并沒有顧及德國的利益。他認為,這一案例的負面影響巨大,可能導致中國投資者不再把德國當作理想的投資地。德中應迅速化解分歧,德中合作才能開啟“雙贏局面”?!?/p>
環球時報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