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 雅
政企聯手助推實景演出標準發布

有人曾言,傳統的舞臺演出是人的杰作,唯有山水實景演出才是人與上帝共同的杰作。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旅游市場、文化市場空前繁榮。作為文化旅游相結合的產物,實景演出也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從2004年我國第一部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開始,此類演出便在諸多景區一一上演。如今到西安不看《長恨歌》,去杭州不看《宋城千古情》,走平遙不看《又見平遙》從某種角度來講,這趟旅行是不完整的。
歷經了發展初期“多而散”的野蠻生長,我國旅游演藝市場逐步走向在市場競爭中打磨精品、提升水準的沉淀期。
《長恨歌》作為我國首部大型實景歷史舞劇,自2007年開演至今的十年中,已經演出累計2400場,接待觀眾近500萬人次,成為中國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典范。演出10年來,無論是演出品質、演出現場的組織管理與服務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贊賞。但是面對實景演出市場的風云變化,如何永葆《長恨歌》實景演出活力就成為了橫在《長恨歌》管理公司面前難以逾越的鴻溝。
就在企業苦苦找尋破局良方的時候,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調研組剛好深入企業進行工作調研。在座談會上企業就目前發展遇到的困難向調研組進行咨詢。調研組詳細記錄了企業的反饋情況,并在第一時間向局領導進行工作匯報。喬軍局長聽到匯報后十分重視這個情況,親自組織帶領質監局相關處室負責人和專家團隊先后數次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走訪調研。經過多次現場會與座談會的縝密研究,一條實景演出標準化的康莊大道逐漸清晰。
經陜西省質監局的積極協調,陜西華清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與陜西省標準化研究院共同努力,歷經一年多的編撰修訂,終于完成了《實景演出服務規范》陜西省系列地方標準的編制,并由陜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實施。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實景演出服務規范》在陜西省旅游實景演出行業發展中發揮著良好的指導和規范作用。嘗到標準化甜頭的陜西華清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在陜西省質監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提出申請制定《實景演出服務規范》三個國家標準,已頒布實施。
這次以《長恨歌》為藍本制訂的實景演出標準,不僅填補了我國實景演出行業國家標準的空白。同時,也是對陜西省質監局標準化工作在全國旅游文化服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最佳褒獎。
當下,正值“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深入發展的重要時期,絲路沿線國家又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陜西作為絲路起點和我國重要文化省份,肩負著沿著絲路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使命。在這樣的背景下,陜西省委省政府確定將“《長恨歌》演出模式”作為文化旅游重點工作進行全面推廣。陜西省質監局、教育廳、文化廳、旅游局、知識產權局、陜旅集團等單位,整合政策、資金、人才資源,深化政企合作,經過反復溝通協商,多方聯合簽署了《推動〈長恨歌〉模式走出去戰略合作協議》,決定合力打造陜西旅游演藝產業全產業鏈,培育全省經濟增長新動能,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旅游為體、文化為魂、標準為矛、專利為盾”的《長恨歌》旅游演藝模式,加快推動全省旅游演藝產業走出去,服務全省經濟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為了更好服務陜西旅游演藝全產業鏈發展,全面提升陜西旅游演藝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陜西省質監局還成立了陜西省服務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旅游演藝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委員涵蓋了省內重點藝術院校,省內重點旅游、文化、演出單位,全國知名演出文化創意企業,全國主要演藝設施設備研發商的代表。陜西旅游演藝標委會的成立,將為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并將在以后陜西省旅游文化標準化工作方面發揮重要智囊作用。
相信,有著“文化+旅游”良好基因的《長恨歌》在插上標準化這個金翅膀后將沿著絲路越飛越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