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昌 包國春
質量強市新引擎 品牌之都新跨越
——福建省泉州市創建“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工作紀實

泉州市召開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動員大會
質量,是興市之道、強市之本,抓質量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泉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地區,改革開放30多年來創造了聞名全國的“晉江經驗”和“泉州模式”,被譽為“民辦特區”和“品牌之都”。作為福建省經濟中心城市,泉州經濟總量連續17年居全省首位,累計擁有46項中國名牌產品,居全國地級市第二位,擁有148件中國馳名商標,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對質量的追求是泉州固有的品質和發展信念,多年的發展積累,使泉州沉淀出深厚的質量底蘊,為建設質量強市打下良好基礎。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泉州更立足本土資源優勢,將“創建質量強市示范城市”作為適應經濟新常態,打造經濟升級版的重要動力,深化質量強市戰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深入。
作為重要的制造業基地,泉州市委、市政府歷來把質量工作擺在首位,在每個階段都能適時乃至超前地抓住質量建設的關鍵點,提出各階段的質量工作宏偉目標,有效地推動泉州經濟的發展。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泉州市委、市政府就作出了質量立市、質量興市戰略決策部署,將質量建設和品牌工作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抓手,以重點行業、主導產業、優勢企業和重要產品為重點,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工程,以強大的品牌效益推動著區域經濟的發展。
隨著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發布實施,泉州市積極貫徹落實《綱要》,先后印發《關于建設質量強市、推進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提升質量品牌專項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泉州制造2025發展綱要》等文件,專門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市質量工作,不斷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匯集發展力量。2015年11月,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泉州市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2016年3月,《泉州市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出臺,從完善質量工作機制、加強質量文化建設、夯實城市質量基礎、加強質量宏觀管理、顯著提升產品質量、大幅提高工程質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共享質量發展成果、創新質量發展機制九大方面對創建工作做出全面部署。隨著質量發展推進機制的完善,泉州多舉措全方位抓實質量載體,不斷夯實著全市質量基礎。
為增強質量監管效能,推動全面質量提升,泉州以深入實施“以質取勝”、“品牌發展”、“技術標準”三大戰略為目標措施,積極構建質量安全保障、質量基礎保障、質量誠信建設、質量評價激勵、質量文化建設“五大體系”,成效顯著。
一是強化源頭監管,完善質量安全保障體系。通過建立、完善市場準入和質量退出機制,明確各部門質量安全監管責任,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尤其是健全了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全覆蓋的監管機制,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全市食品安全總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二是扶持質量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強化質量發展基礎保障。通過建設和完善檢驗檢測、計量、認證認可等公共服務平臺,強化質量技術服務體系,目前泉州已形成以國家級、省級實驗室為龍頭,區域中心實驗室和綜合性實驗室為支撐的公共檢測平臺網;三是構建質量信用信息平臺,推動質量誠信體系建設。通過對企業質量和服務的動態監測,引導企業誠實守信、依法經營;四是創新質量評價激勵體系,將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的應用成效與名牌評價、申報省、市政府質量獎等結合起來,引導企業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深入實施卓越績效管理模式,以質取勝;五是引導全民參與,完善質量文化建設體系。深挖泉州質量文化內涵,宣傳城市質量精神,并開展“質量月”群眾性質量活動,提升市民質量意識,提升全市質量文化軟實力。全市質量宏觀管理成效明顯,質量安全責任體系不斷完善,“大質量”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為應對全球化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作為唯一地方試點,泉州率先通過由中國工程院牽頭制定的《泉州制造2025》,并把提升質量和品牌的檔次作為實現“泉州制造2025”宏偉目標的重要切入點,將全市質量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按照“泉州制造2025”的發展藍圖,泉州將通過開展提升質量品牌行動,實施質量升級工程,強化質量基礎建設,創新質量管理方法,提升質量品牌效益。不但強化“泉州制造”質量提升的技術供給,推動企業加強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更厚植以技術、標準、品牌、服務為核心的質量新優勢,在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更多應用智能化、自動化技術,提高“泉州制造”的質量水平,提升泉州品牌質量保障,促進泉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江河流日夜,慷慨歌未央。質量強市已成為泉州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生動力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使古城泉州煥發出新的活力,乘風踏浪、勇往直前。
泉州市獲得各級政府質量獎企業名單

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名單(泉州)

福建省政府質量獎名單(泉州)

泉州市政府質量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