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真實負擔:中介收費比政府還高
例如,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又分為62項,而每一項下又有若干個“目”級收入,僅以“公安行政事業性收費”為例,其款下有22個“目”級收入。粗略估計,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種類則不下500項。

日前,國務院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未來1-2年內實現企業稅費負擔合理降低,融資成本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明顯降低,人工成本上漲得到合理控制,能源成本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較大幅度降低。
在國務院發布上述《方案》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以及副院長王朝才等人分別帶隊去了東、中、西部和東北部分省市進行了企業如何降成本的調研。帶隊去了東部的王朝才表示,“企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成本負擔,下去調研之后確確實實有一些問題還比較大。比方說以前政府做的事情,現在會讓中介去做,結果中介收費比政府收費還多。”
王朝才認為,降成本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環節。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降成本絕非一次性的短期任務,而是一項難度大、影響廣泛、極具挑戰的長期性任務。
王朝才通過調研發現,企業成本的構成主要是七個方面,分別是稅費負擔、用工成本、用能成本、用地成本、物流成本、融資成本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
用工成本主要包括工資、“五險一金”、職工培訓等。其中,工資和“五險一金”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王朝才說,“綜合看,職工培訓在企業人工成本所占比重差別較大。一般而言,軟件等高新技術產業人員的培訓成本相對較高。”
而用能成本主要是企業在一定時間內所耗費的電能、燃氣等能源成本。用地成本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權取得稅費及相關土地開發費等。
企業用地成本與項目大小、用地規模有關,各地做法不一,需視實際情況而定。物流成本主要是企業產品的空間移動或時間占有中所耗費的各種勞動的貨幣表現,如包裝、搬運裝卸、運輸、儲存、流通加工、物流管理等各個活動中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企業融資成本是指資金使用者為了能夠獲得資金使用權,就必須支付相關的費用。制度性交易成本通常是指企業因生產經營需要而同政府有關部門交往所付出的成本。
稅費則是企業認為負擔的主要方面。王朝才認為,以流轉稅為主、以企業為納稅主體的稅制結構是企業深感稅費負擔重的主要制度原因。
2015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在劉尚希看來,企業的發展,首先解決成本問題。“在當前形勢下,企業首先是要生存,生存的話就要補虧損,長期虧下去的話,對企業來講就沒有生存了。在它的盈利能力還不是很強的情況下,怎么樣幫助企業降成本是政府應該做的。”
2016年年初,南方某市發改委針對本市服務業“降成本”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其中認為稅費過高的企業有653家,占調查企業的59.74%。
王朝才表示,“2010年以來經濟出現下行態勢,企業普遍感受經營困難,虧損面增加,尤其對于產能過剩企業,其經營更是舉步維艱,企業在無利或微利的情況下,仍要繳納大量與利潤無關的稅收,從而凸顯企業成本壓力。
企業的反映則是更加直接,調研中,一家企業的負責人表示“2015年銷售收入同比下降334%,利潤同比下降67%,而該年度所繳納各項稅金同比下降僅為16.2%”。一家醫藥行業的企業抱怨稱,“公司2015年嚴重虧損20多億元,但當年在消化年初1.3億元留抵進項稅的情況下,仍繳納了增值稅3.57億元。2015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29%,而當年繳納稅金同比增長7.22%。”
王朝才說,規費項目繁多、計征方式不甚合理,規費是實體企業反映問題最多、意見最大的一塊。
據資料顯示,“一個企業從建設到投產面臨的收費項目繁多:電力配套費、消防費、房屋建設稅、房屋質檢費、測繪費、白蟻防治費、避雷費、人防費、自來水開口費、蒸汽開口費、燃氣開口費、能評費、環評費、土地使用費、房屋使用費、排污費等,企業不堪重負。”
某些政府收取基金也成為企業反映較為強烈的稅負源之一。據了解,在政府收取的基金中,反映比較強烈的是水利建設基金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以及工會會費。某貿易企業呼吁取消地方水利基金,“理由是水利建設應納入國家財政預算開征,不應再立名目征收。”
這次國務院發出的《方案》中提出,取消大工業用戶燃氣燃油加工費等地方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落實好已明確的減免政府性基金等政策,將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育林基金征收標準降為零,停征價格調節基金,整合歸并水庫移民扶持基金等7項政府性基金。
王朝才認為與稅收負擔相比,我國規費負擔并不算高。但是種類過于繁多,且政出多門,這給企業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
王朝才表示,從全國層面看,納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非稅收入有7款,分別為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其中,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又分為62項,而每一項下又有若干個“目”級收入,僅以“公安行政事業性收費”為例,其款下有22個“目”級收入。粗略估計,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種類則不下500項。
在王朝才看來,企業規費種類繁多的背后,折射出政府部門管的依然“多”、“細”、“散”。“中國有25個部委、19個國務院直屬機構、25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國字頭’的其它國家機構和社會團體也不下20個,林林總總100有余,再加上分布于各省市的對應部門以及橫向衍生出來的‘紅頂’中介機構,更是數不勝數。
在諸多的政府管理部門中,必然存在職能交叉問題,企業就同一事項,可能要面對諸多部門的監督審核、繳納不同的規費項目,經濟成本、心理成本和時間成本大大增加。”王朝才表示。
(《經濟觀察報》2016.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