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淳
(昆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 江蘇 昆山 215300)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發生在屈氏韌帶以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等)的出血性疾病。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嘔血、排黑便等,在血容量迅速減少時可發生急性周圍循環衰竭。導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且復雜。消化性潰瘍、急性胃黏膜損害、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均是導致此病的常見原因[1]。治療上消化道潰瘍的關鍵是快速、有效地為患者止血。近年來,我院用奧美拉唑與奧曲肽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理想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中的72例患者均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6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4例,其年齡為29-68歲,平均年齡為(46.7±8.6)歲,其中有11例患者發生門脈高壓性出血、有9例患者因患急性胃黏膜病而發生出血、有12例患者發生消化道潰瘍出血、有4例患者因患賁門撕裂癥而發生出血。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6例,其年齡為30-66歲,平均年齡為(45.9±7.7)歲,其中有12例患者發生門脈高壓性出血、有10例患者因患急性胃黏膜病而發生出血、有11例患者發生消化道潰瘍出血、有3例患者因患賁門撕裂癥而發生出血。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發生不同程度的嘔血或便血。(2)經臨床檢查被確診患有上消化道出血。(3)對本次研究的內容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研究中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出血的原因復雜且無法確診。(2)發生嚴重的心、腎等其他重要器官的疾病。(3)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要求更換藥物或進行轉院治療。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補液等常規治療,使其取平臥位休息,將其下肢抬高。對有輸血指征的患者進行輸血治療。在此基礎上為對照組患者應用奧美拉唑注射液進行治療,其用法是:將40mg的此藥與100ml的生理鹽水混合后進行靜脈滴注,每12個小時用藥一次。為觀察組患者在采用對照組患者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奧曲肽注射液進行治療。奧曲肽注射液的用法是:將100mg的此藥與20ml的生理鹽水混合后進行靜脈推注,然后,將0.3mg的此藥與50ml的生理鹽水混合,以25μg/h的速度進行靜脈泵入。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3天后評估其臨床療效。
(1)顯效:在進行治療24h內,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其生命體征穩定。(2)有效:在進行治療24-72h內,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其生命體征基本穩定。(3)無效:在進行治療3天后,患者仍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情況,甚至病情在加重。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 16.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7.8%(28/36),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4.4%(34/36)。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分析 例(%)
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平均的止血時間、平均的住院時間分別為(19.7±6.5)h和(5.9±1.8)d。對照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平均的止血時間、平均的住院時間分別為(33.6±7.9h)和(7.8±2.2)d。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平均的止血時間、住院時間均較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對照組患者中,發生惡心的患者有2例,發生腹脹的患者有2例,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1.1%(4/36)。在觀察組患者中,發生惡心的患者有1例、發生腹脹的患者有2例,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8.3%(3/36)。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奧美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是一種脂溶性弱堿性藥物。此藥可與質子泵的巰基發生不可逆的結合,抑制H+,K+-ATP酶的活性,從而可阻斷胃酸的分泌,減少胃酸的含量,升高胃內的PH值,減少胃酸對潰瘍面的侵蝕,促使出血部位的血小板積聚并形成血栓,避免胃蛋白酶破壞出血病灶表面已經形成的血塊,從而可發揮快速止血和阻止病灶再出血的作用。奧曲肽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八肽環狀化合物,具有與天然內源性生長抑素類似的作用,但其作用更強且更為持久,其半衰期約比天然內源性生長抑素長30倍。此藥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可抑制胃腸蠕動,減少內臟的血流量,降低門脈的壓力,控制消化道出血,防止病灶再出血[3-4]。臨床實踐證實,用奧美拉唑與奧曲肽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起效迅速。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奧美拉唑和奧曲肽進行治療可取得顯著的效果,而且起效較快,安全性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