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雨
(江陰市中醫院腫瘤科 江蘇 江陰 214400)
胃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此病的發病率排在是所有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3位,排在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1位。早期胃癌患者的癥狀往往較為輕微或無明顯癥狀,隨著其病情的發展,其癥狀會越來越明顯。大多數晚期胃癌患者不能接受手術治療,故化療就成為了對其進行治療的有效方法[1]。進行化療雖然對晚期胃癌患者具有很好的近期療效,但患者在接受化療時往往會發生嚴重的毒副反應,增加其痛苦。有研究表明,對晚期胃癌患者使用康萊特注射液聯合化療進行治療,不僅具有很好的近期療效,還可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減輕其痛苦。為了進一步證實此療法的有效性,我院對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分別使用化療和康萊特注射液聯合化療進行治療,其中接受康萊特注射液聯合化療治療的37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將此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8例胃癌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①患者的病情經病理學檢查和細胞學檢查后,均被確診患有胃癌。②患者的預計生存期均在3個月以上。③在接受本次治療前的30天,患者均未接受過手術治療和化療。④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為:①經病理診斷后,不能確定病情的患者。②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的患者。③本次研究所需療程未結束就更換其他治療方法或轉院治療的患者。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68例患者分為化療組和聯合組,其中化療組有31例患者,聯合組有37例患者。在化療組的31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14例。他們的年齡在60歲~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7.5±10.6歲。在這31例患者中,低分化腺癌患者有18例,中分化腺癌患者有5例,粘液腺癌患者有3例,印戒細胞癌患者有5例。其中,臨床分期為Ⅲ期的患者有18例,為Ⅳ期的患者有13例。在聯合組的37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7例。他們的年齡在59歲~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3±9.7歲。在這37例患者中,低分化腺癌患者有22例,中分化腺癌患者有5例,粘液腺癌患者有4例,印戒細胞癌患者有6例。其中,臨床分期為Ⅲ期的患者有22例,為Ⅳ期的患者有1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理類型和臨床分期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化療,具體的方法為:在第1天,用135mg/m2的紫杉醇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在第1天~第5天,用20mg/m2的順鉑和500-700mg/m2的5-氟尿嘧啶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在此基礎上,為聯合組患者加用康萊特注射液進行治療,即在第1天~第15天,用200ml的康萊特注射液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治療30天為一個周期,對兩組患者均進行2個周期的治療。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實體瘤的療效評價標準[2]將患者的近期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病情穩定(SD)和病情進展(PD)四個等級。①CR:經過治療,患者的病灶全部消失,并持續30天以上。②PR:經過治療,患者腫瘤的體積與其治療前相比縮小50%或50%以上,且未產生其他新的病灶,并持續30天以上。③SD:經過治療,患者腫瘤的體積與其治療前相比縮小不足50%或其增大不足25%,且無新的病灶產生,并持續30天以上。④PD:經過治療,患者腫瘤的體積與其治療前相比增大25%或25%以上,或有新的病灶產生。總有效率=(完全緩解的例數+部分緩解的例數)/總例數×100%。
我們使用SPSS16.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的比較[例(%)]
在化療組的31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發生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肝功能損害、過敏等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77.4%。在聯合組的37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發生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肝功能損害、過敏等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54.1%。聯合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化療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胃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多數晚期胃癌患者因病情的發展不能接受手術治療,還有部分早期胃癌患者因發生淋巴結轉移也不能接受手術治療。因此,化療就成為對不能接受手術治療的胃癌患者進行治療的有效方法。康萊特注射液具有益氣養陰、消癥散結之功效。患者在接受化療的同時配合使用康萊特注射液進行治療,不僅可提高其身體的免疫功能,還具有一定的抗惡病質和止痛等作用[3-4]。
綜上所述,用康萊特注射液聯合化療對老年胃癌患者進行治療雖不能顯著提高其近期療效,但可明顯減輕其對化療的毒副反應,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