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
(海南澄邁縣瑞溪中心衛生院 海南 澄邁 571933)
幽門螺桿菌(Hp)相關性胃潰瘍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病之一。此病具有遷延難愈、易反復發作、可導致較多的并發癥等特點。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進食后胃痛、惡心及嘔吐等,其病情若未得到有效的治療可發生胃出血、胃穿孔等并發癥,甚至可發生生命危險。目前,三聯療法是治療Hp相關性胃潰瘍的主要方法。最新的研究發現,在為Hp相關性胃潰瘍患者采用三聯療法進行治療期間若其胃酸分泌過多可使其臨床療效受到較大的影響[1]。近年來,我院為Hp相關性胃潰瘍患者聯用鋁碳酸鎂、蘭索拉唑、克拉霉素與阿莫西林進行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本研究中的96例患者均為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內科收治的Hp相關性胃潰瘍患者。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其病情符合第8版《內科學》中相關的診斷標準、進行14C呼氣試驗的結果呈陽性、對本次研究的內容知情且已簽署了相關的知情同意書。本研究中患者的排除標準是:合并其他嚴重的疾病、發生胃穿孔、胃出血、消化道惡性腫瘤及幽門梗阻等并發癥、有相關藥物的過敏史。將96例患者平均分為研究組(48例)與對照組(48例)。在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3例,其年齡為18~68歲,平均年齡為(45.8±5.6)歲,其病程為1~10年,平均病程為(4.5±2.3)年。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24例,其年齡為18~67歲,平均年齡為(45.7±5.5)歲,其病程為1~10年,平均病程為(4.4±2.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者應用三聯療法進行治療,用藥方案為:1)克拉霉素片,500mg/次,2次/d。2)阿莫西林膠囊,500mg/次,2次/d。3)蘭索拉唑膠囊,30mg/次,2次/d。在進行7d的治療后,為對照組患者停用克拉霉素片與阿莫西林膠囊,繼續應用蘭索拉唑膠囊進行治療,使用蘭索拉唑膠囊的方法是:30mg/次,1次/d。為研究組患者在采用三聯療法進行7d的治療后停用克拉霉素片與阿莫西林膠囊,繼續應用蘭索拉唑膠囊(30mg/次,1次/d),并加用鋁碳酸鎂片進行治療。鋁碳酸鎂片的用法是:1g/次,3次/d。為兩組患者用藥治療8w為一個療程。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一個療程的治療后對比觀察其臨床療效及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1)治療顯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消失,胃部的病灶處有瘢痕形成。2)治療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得到明顯的改善;治療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無改善,甚至其病情在加重。治療的總有效率=(治療顯效例數+治療有效流失)/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75%。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7.08%。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分析(n)
研究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發生乏力的患者有1例、發生皮膚過敏的有1例、發生惡心嘔吐的有1例,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6.25%。對照組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發生乏力的患者有1例、發生惡心嘔吐的患者有1例、發生頭暈的有1例,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6.2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178,P>0.05)。
研究發現,胃黏膜之所以能夠在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不良刺激下仍保持正常的功能與完整性,且能抵抗致病菌的入侵,是因為其具有完善的自我修復與防御機制。在發生Hp感染時,胃黏膜的自我修復與防御機制會受到顯著的損傷,進而會持續受到蛋白酶及胃酸的損害,誘發胃潰瘍。目前,藥物療法是治療胃潰瘍的主要方法[2]。蘭索拉唑是第二代質子泵抑制類藥物,其化學結構與奧美拉唑類似,但其吡啶環4位側鏈中含有氟元素,因此其親脂性與在人體內的生物利用率均較高。與奧美拉唑相比,蘭索拉唑在酸性環境中起效的速度更快。鋁碳酸鎂是一種抗酸劑和胃黏膜保護劑,具有中和胃酸、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等作用。鋁碳酸鎂經嚼服后可迅速在人體內釋放活性成分,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一層黏液-碳酸氫鹽保護屏障,促進受損胃黏膜的修復。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許多臨床研究的結果相一致[3]。
總之,聯用鋁碳酸鎂、蘭索拉唑、克拉霉素與阿莫西林治療Hp相關性胃潰瘍可取得確切的效果,而且安全性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