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萍 李淑娟
(新疆自治區胸科醫院骨科普外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骨結核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疾病。該病是由結核桿菌入侵患者的骨關節而引起的,其中,以腰椎、胸椎、脊柱等部位的發病率為最高[1]。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患處疼痛、腫脹及身體活動受限等,部分患者還可伴有低熱、倦怠、盜汗、食欲減退、消瘦、乏力等癥狀。該病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手術療法治療該病。為了探討對進行手術后的骨結核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0例骨結核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0例骨結核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骨結核的診斷標準,均經相關檢查得到確診,均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且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這些患者中,排除患有惡性腫瘤、嚴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或患有精神類疾病的患者。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常規組和優質組。在常規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齡為21~75歲,平均年齡為(46.11±2.67)歲。其中,有腰椎結核患者17例,有胸椎結核患者13例,有存在低熱癥狀的患者10例,有存在乏力癥狀的患者12例,有存在身體活動受限癥狀的患者13例。在優質組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齡為20~74歲,平均年齡為(45.31±9.67)歲。其中,有腰椎結核患者19例,有胸椎結核患者11例,有存在低熱癥狀的患者15例,有存在乏力癥狀的患者11例,有存在身體活動受限癥狀的患者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對常規組患者進行術后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其生命體征出現異常要及時通知醫生并協助醫生對其進行處理。協助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并經常為其翻身,同時,對其進行用藥指導和飲食護理。
1.2.2 我院對優質組患者進行術后優質護理,具體的方法是:①進行基礎護理:在患者手術結束后,密切監測其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體溫及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并注意保持其呼吸道通暢,避免其出現胸悶、呼吸困難、憋氣等情況。協助患者取去枕平臥位,并定期為其拍背,鼓勵其進行咳痰,在必要時可遵醫囑對其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每隔2h為患者翻身1次,并按摩其受壓部位的皮膚,以免其出現壓瘡或關節變形等并發癥。同時,要告知其多食用富含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②進行心理護理:多數進行手術后的骨結核患者均會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從而影響其對治療的依從性。針對這種情況,應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耐性傾聽其主訴,并用溫和的語言對其進行安慰和鼓勵。另外,可通過為患者播放舒緩的音樂或有趣的電視節目等方式來轉移其注意力,從而起到緩解其不良情緒的作用。③進行引流護理:對患者引流液的顏色、性狀、量等進行仔細的觀察,并詳細記錄觀察的結果。一旦發現患者的引流液出現變色、渾濁或變稠等情況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另外,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暢,避免引流管出現扭曲、折疊、滑落等情況。④進行疼痛護理:進行手術后的骨結核患者極易出現疼痛的癥狀,因此,應密切觀察其面色和呼吸的變化情況,判斷其疼痛的性質(刺痛、絞痛或灼痛等)。對于疼痛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要遵醫囑使用鹽酸哌替啶或嗎啡對其進行鎮痛治療。
①我院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價,進行VAS評分共分為0~10分,其中0分表示患者無痛,10分表示其存在劇烈的疼痛。②我院使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對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評價,進行ADL評分共分為0~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其VA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后,優質組患者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VAS評分的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VAS評分的比較()
組別 護理前(分)護理后(分)T P優質組 7.55±2.12 2.36±1.32 13.576 <0.05常規組 7.53±2.11 4.29±1.31 7.145 <0.05 T 0.037 8.629 -- --P >0.05 <0.05 -- --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其ADL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后,優質組患者的ADL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ADL評分的比較較()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ADL評分的比較較()
組別 護理前(分) 護理后(分) T P優質組 34.58±12.54 87.46±12.3416.463 <0.05常規組 35.06±12.08 64.89±10.6410.150 <0.05 T 0.151 7.587 -- --P >0.05 <0.05 -- --
骨結核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具有病情進展緩慢、病程長、治愈困難及并發癥多等特點。目前,臨床上常采用手術療法治療該病。近年來,隨著醫療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過去的常規護理服務已不能滿足骨結核患者的需求。優質護理是一種以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低耗、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為宗旨的護理模式[3]。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實,對進行手術后的骨結核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質量。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護理后,優質組患者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患者,優質組患者的ADL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孟桂玲[4]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可見,對進行手術后的骨結核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降低其疼痛的程度,且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