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宏 姚燦波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廣東 廣州 510500
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
郭宏姚燦波
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廣東 廣州 510500
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是全國十四所專業體育院校聯合舉辦的級別最高、水平最高的比賽,對中國武術散打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及比較研究法對全國體育院校散打比賽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剖析了在錦標賽中存在的問題,尋找出適合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特點的全國體育院校散打比賽發展策略,提出促進體育院校武術散打交流和成果共享的舉措,為這一傳統武術散打賽事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現狀發展
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是我國高等體育院校體育競賽的重要賽事,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各個體育院校武術散打的最高競技水平。同時為中國武術散打的發展源源不斷的提供了后備人才。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全國體育院校武術散打錦標賽的發展受到了阻礙。因此,要分析影響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發展的因素就必須對其發展現狀進行研究,探尋一條發展之路。
2.1研究對象
全國14所體育院校的散打代表隊。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CNKI中文期刊網,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廣州圖書館收集整理有關全國體育院校散打競賽開展情況的有關資料,旨在準確找尋全國體育院校散打競賽開展的特點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思路和論文研究的理論基礎。
2.2.2專家訪談法
咨詢廣州體育學院訓練競賽處蘇斌和薛文忠、武術系李朝旭教授武漢體育學院武術系副院長馬世坤等專家,結合2015年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的實際進行分析。
2.2.3觀察法
實地觀看了2015年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的4單元80余場比賽。
3.1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比賽現狀
3.1.1比賽組織
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是由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全國體育院校競賽協作會主辦,地方體育院校承辦的形式舉辦的。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4屆,賽事規模和賽事水平都有了長足的提高,社會影響力與知名度也在不斷提升。全國體育院校武術散打錦標賽分別于2003年、2007年、2011年、2015年在成都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和廣州體育學院舉行,是體育院校武術項目中最大型的體育比賽。其中2015年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參加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競賽水平最高的一屆。
3.1.2比賽宗旨
《全國體育院校競賽協作會章程》 指出:協作會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按照國家相關體育方針、政策,樹立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發揚團隊合作、奉獻精神,開展全國體育院校賽事,為國家競技體育的發展貢獻力量。其最終的賽事宗旨決定了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是為我國競技體育服務的。[1]
3.1.3經費來源
全國體育院校聯合會經費來源主要由于會員單位和社會贊助、捐贈等組成。根據《全國體育院校競賽聯合會章程》規定,聯合會會員單位每年應繳納會費20000元,此費用由聯合會掛靠單位負責管理。聯合會接受的社會捐助和捐贈事宜必須經常務理事會單位同意后方可執行,并向各會員單位通報。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的賽事經費主要由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支持,每場賽事提供10萬元作為賽事經費。[2]隨著舉辦賽事的成本越來越高,科教司提供的比賽經費以明顯不能滿足比賽所需。因此,2011年全國體育院校競賽協作會決定通過從參賽院校籌集會費的方式加大對賽事的經費支持。但是這種主要依靠傳統的行政財政支持對于舉辦這種大型的體育賽事顯得十分吃力。2015年在廣州體育學院舉行的全國體育院校散打、套路錦標賽通過引進企業的資金投入,極大程度上擴大了賽事的經費來源。賽事得到了“廣州大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贊助20萬,由該公司獲得賽事冠名權。此外,賽事還得到了名將礦泉水公司、羅蒂詩蔓手表公司的贊助。這種競賽協作會與企業合作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賽事的舉辦經費,拓寬了宣傳渠道,擴大了賽事的影響力。
3.2全國體育院校武術散打比賽存在的問題
3.2.1比賽屆時過長
四年一屆的比賽這對于促進體育院校的散打競技水平及教學訓練水平的提高是十分有限的。尤其是2015年開始實行甲乙分組的競賽辦法,在校學生加入比賽。由于是四年一屆,學生運動員最多參加一屆比賽。對于運動員的選拔和培養的動力就收到了很大的約束,很多院校是到比賽還有半年甚至只有幾個月才正式集訓,平常由于缺少比賽,散打隊的訓練氣氛自然比較松懈。雖然體育院校可以參加全國散打錦標賽、冠軍賽,但是對于在校學生來說,能參加全國錦標賽的機會是少之又少。因此,就會導致比賽水平相對不高,實力相差懸殊的情況。武術散打運動的迅速發展,科學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先進的訓練方法、理念,以及為國家培養和輸送更高質量的武術散打人才都需要各個專業體育院校增加交流,促進訓練成果共享,共同進步、共同發展。[3]
3.2.2比賽方式單一且效益不高
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對于提高武術散打的競技水平、培養和發掘武術人才、促進體育院校武術文化的交流有著重要意義。但是,由于我國專業體育院校數量較少,且地域分布不均勻,競賽體制與組織單一,宣傳力度嚴重缺乏,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在全國體育院校競賽協作會注冊的會員單位共有15所院校,男女運動員一共才100余人人參加。參賽規模、和人數相對較小。由于缺少經費競賽辦法采用單敗淘汰制,導致比賽場次少。運動員得到鍛煉的機會十分有限。比賽賽程兩天打完,導致運動員在短時間內,得不到良好的恢復,加之散打比賽是十分激烈的體育競賽,運動員比較容易受傷,在短時間內無法康復而導致提前終止比賽,大大削減了比賽的光賞性和比賽效率。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要想發揮本身的社會經濟價值必須得改變模式才能將賽事不斷壯大。
3.2.3賽事商業參與低,社會影響小
在比賽規模上,全國體育院校散打比賽,由全國14所協會理事單位的體育專業院校參加,隊伍數量少,人數少。歷屆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基本沒有進行商業運作,使得其潛在的商業價值沒有得到發揮。隨著商品經濟條件下搏擊賽事的運作和社會經濟連接得更加緊密,脫離市場單純依靠政府、競賽協作會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只會讓比賽發展的道路越來越窄。我國高校體育競賽正在飛速發展,競賽與商業接軌越來越頻繁。如今,已有許多高校體育項目競賽邁開了商業化運作的步伐,例如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足球聯賽、大學生五人制足球聯賽等賽事已取得良好的商業效果,帶動了大眾參與大學生體育聯賽的參與熱情,提高了競技水平,為賽事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支持。而高校散打賽事的商業運作卻停滯不前、商業化參與程度低,社會影響力小。散打搏擊類賽事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和商業價值,目前國內外的散打、搏擊類的商業賽事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4.1完善比賽制度
4.1.1縮短屆時周期,增加比賽場次
由四年一屆變為一年一屆。既突出了全國體育院校散打比賽的專業性,又縮短了了比賽的周期,同時也增加了學術交流和經驗共享的機會。這既為專業體育院校散打隊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競技的舞臺,又適應了當今武術運動迅速發展的需要。兩年一屆既使比賽隊伍有短期和長期目標,又使科研成果運用的實效性得到了加強。在此基礎上,逐步實行每年寒、暑假分階段,分區比賽,并實行積分制,增加比賽場次;既可增加區域間體育院校的交流,又能節約經費。
4.1.2吸引高校參與,擴大比賽規模
吸引普通高校參與賽事交流,共享學術成果以及比賽經驗。由于當前很多普通高校設有體育學院或高水平運動隊,而且高水平運動隊的競技水平已不低于專業體育院校的水平。因此,根據全國體育院校競賽協作會章程吸引更多參賽高校將極大的擴大比賽規模。
4.2增加比賽內容,形成獨特風格
在全國體育院校武術散打、套路比賽舉辦期間,可增加武術學術交流大會,武術教學、訓練經驗交流,武術科研成果展示,以及主辦院校武術歷史文化展覽等一系列的武術文化活動。增加全國體育院校武術比賽的內涵,充實全國體育院校武術比賽的內容,使比賽真正的成為武術文化傳播以及推動武術散打運動發展的重要載體,形成獨特的風格,促進校園文化的傳播。
4.3擴大宣傳力度
通過吸引更多的企業贊助以及輿論媒體的報道來增加政府和大眾對這一賽事的關注。重點擴大資金來源渠道,加大市場宣傳力度,把更多的商家引進到這項傳統賽事中來。通過新聞發布會、體育在線訪談、新聞媒體報道等形式,大力宣傳全國體育院校武術散打、套路比賽,營造氛圍,積極造勢,吸引更多的院校參與這項賽事。。
4.4加強市場開發,提高比賽效益
借鑒現如今開展得比較好的商業搏擊賽事武林風,昆侖決的經營模式。對全國體育院校武術散打比賽進行賽事包裝。如賽場廣告、冠名、武術訓練用品等資源。作為賽事的承辦單位,在擴大宣傳的同時,積極尋求當地政府支持,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以提高比賽效益。
5.1結論
(1)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發展歷史不長,存在比較多的欠缺,如比賽屆時過長,賽制單一、規模較小、場次少、水平不高。(2)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商業參與程度太低,新聞媒體宣傳報道不足,導致比賽效率不高,社會影響力較小。(3)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潛在的商業價值巨大,沒有充分利用高校舉辦體育競賽的資源優勢。
5.2建議
5.2.1革新賽制
建議競賽協作會充分利用國家相關政策,立足體育市場方向,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競賽體制,革新比賽方式、縮短比賽屆時、增加比賽場次。
5.2.2構建商業運作模式
目前,全國體育院校競賽協作會出臺的《全國體育院校競賽協作會章程》和《全國體育院校競賽管理辦法》兩套競賽規程中沒有提及商業運作模式,作為競賽的最高權力機構,競賽協作會應當制定一套較為完善的商業運作的規章制度,對競賽進行監督和保障。
5.2.3打造品牌賽事
全國體育院校散打錦標賽應該借鑒NCAA的商業運作經驗,打造自己的品牌,培養自己的體育明星才能將賽事做強做大。
[1] 劉曉宇.全國體育院校足球比賽現狀及發展對策探討[J].成都體育學學報,2010(8):38-41.
[2] 任均.全國體育院校運動競賽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3.
[3] 崔旭艷.全國體育院校運動競賽商業化運作的現狀及可行性分析[J].體育學刊,2014(3):62-64.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anda Championship for P.E. and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uo HongYao Canbo
(Graduate Department of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00, China)
National Sanda Championship for PE and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highest level Sanda competition jointly organized by 14 professional PE and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Sanda.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the paper studie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anda competition,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hampionship, finds the suitable strategie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anda competitions,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the exchange and sharing of Wushu Sanda among PE and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a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Wushu Sanda competition.
PE and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anda championship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G85
A
2096—1839(2016)10—0034—03
1.郭宏(1990~),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