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木
順應民意還是照章辦事?
文/林木
10月底冷空氣驟然侵襲北方,北京最低溫度已降至零度,然而供暖并沒有啟動,市民沉浸一片冰涼中,體驗著寒冬的感覺。
北京市有個氣象會商制度,根據會商結果判斷是否提前供暖。每年的會商都是從10月下旬開始,11月7日左右結束,一共分三次,由市發改委、供熱辦、氣象局、財政部門和供熱企業進行會商。11月3日北京市第二輪氣象會商商定,暫時不提前供暖。
在中國,城市集中供暖受政府直接管控,以北京市為例,1994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北京市住宅鍋爐供暖管理規定》圈定了供暖的時間范圍——當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2010年開始,北京市建立了氣象會商制度,根據對天氣狀況的研判決定供暖時間。不過,看到今年的氣象會商決定,再看看這天氣,恐怕市民心里都拔涼拔涼的。
對此市民頗有意見,不少市民感慨,這兩年天氣忽冷忽熱變化很大,往往是氣溫驟降后忽然有一個回升,但很快又回到零下,沒有達到“連續5天平均氣溫低于5攝氏度,有可能施行提前供暖”的標準。可是從實際情況看,沒有暖氣的11月初真的很冷,難道連續4天低溫就只能挨凍?
氣溫驟降時提前供暖無疑順應了民意,但有損于有關方的利益。提前供暖地方財政對供熱單位補貼是通行的做法,意味著一些地方政府要投入更多的補貼,這是一筆不小的投入。2009年,北京提前供暖,曾給予供暖企業全額補貼。以2015年冬北京居民供熱面積5.7億平方米計算,如果提前15天供暖,按照2009年每平米0.41元的補貼標準,政府要在常規補助供熱企業20億元的基礎上,再負擔35億元。
今年是否提前供暖考驗著政府,是機械地依照規定供暖還是民生需求才是供暖工作的根本標準?
順應民意還是照章辦事?這類問題物流企業也碰到不少。譬如,今年春季鄭州交警部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整治交通違法行為的“春季行動”,機動三輪車、電瓶觀光車、老年代步車、電動摩托車等都屬于治理范圍,其中快遞員使用的電動三輪車也包括在內。一些快遞員貿然開著電動三輪車上路被交警沒收,無奈之下只好拉著板車送快遞。今年深圳開展了一場史上最嚴的“禁摩限電”行動,查扣電動車近2萬輛,快遞公司車輛因此而不敢上路派送和接件,日接件量大幅下降;一些快遞企業等待交警下班后才敢收派快遞。近日,廣州市政府官網發布《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電動自行車和其他安裝有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不準上道路行駛的通告》,對電動自行車和其他安裝有動力裝置的非機動車禁行,違犯者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車輛,并對駕駛人處500元罰款。
隨著城市的發展,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禁止電動車上路了,而電動車又是快遞的主力車型,若是對電動車禁行,快遞公司可能會塌了半邊天,欣欣向榮的快遞業也將遭受重創。
如何治理快遞電動車已成為考驗政府如何管理城市的一道難題。雖然國家郵政局曾經在2014年出臺過《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行業標準,在車輛的尺寸限值、裝載質量、最高車速、制動距離、機械性能等多項指標上均有明確規定,但那只是行業推薦標準,而非強制性執行標準。況且交警執行的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執法中絕不會考慮行業標準、企業情況,只是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辦事。
電動車環保、靈便,而且經濟性優越,可以說是目前快遞企業的不二選擇,因此有些城市并不是一味地禁行,而是施行上路快遞電動車配額制,然而這些配額往往有照顧的對象。以深圳為例,快遞電動車的配額主要分給了郵政EMS和順豐速運兩家企業,圓通深圳華強北網點1000多名快遞員,只有不到100輛電動車的配額。目前深圳市有快遞收派員5.5萬人,電動車配額只有2.3萬輛,尚有2.2萬輛缺口,而且隨著快遞行業的發展,這個缺口會越來越大。
其實,禁止電動車上路是一種懶政思維,快遞企業需要合適的運載工具才能實現快速送達,才能滿足市民需求。所以,以民生為本,順應民意,支持快遞企業合法合規使用電動車,才能更好地管理城市,促進市民消費和經濟發展。

一藥治百病 梅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