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
無論是11月下旬公布百日施政計劃,明確表示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還是連日來挑選準內閣成員的同時不斷對外放話,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釋放的政策信息讓外界感受到很大的不確定性,其中也涉及中國。在新政府上臺之前,《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數名美國學者,聽他們談論對未來中美關系發展的看法。
環球時報:特朗普上臺后美中能合作雙贏嗎?
葛萊儀(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權力項目主任):目前對美國政策、美中在哪些領域會展開合作等做預測,為時過早。內閣尚未產生,我們不知道誰會對上述方面做出決策,所以做任何預測都不是明智之舉。我們應坐觀政策走向。希望中國方面也盡最大努力找到與新政府合作的路徑,我認為,中國領導人已發出了類似信號。
梅雷迪思·米勒(奧爾布賴特石橋咨詢集團副總裁):概括地說,美中經濟關系密切。在新一屆政府當政期間,美中會繼續在全球關注的問題上進行合作。
環球時報:新一屆政府和奧巴馬政府的對華政策會有什么不同嗎?
米勒:不排除有所不同。特朗普已對美中貿易關系及氣候變化等問題闡述觀點。但目前預測會有哪些不同還太早。
從新提名的交通部長趙小蘭的經歷看,她確有中國方面的工作經驗,但我認為,特朗普政府的主要精力會放在國內問題上,而非國際和美中雙邊關系。
環球時報:特朗普就職后,中美元首首次會面會在何時?
葛萊儀:我們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特朗普已將國內政策放在首要位置,他會注重移民政策、稅改、醫改等。對他的外交政策,我們所聽甚少,亦不是當務之急,至少我認為不是。不知道明年他是否會出席東亞峰會,當然在多邊會議上,他可能會和中國領導人進行會晤,但我不認為會面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環球時報:南海問題呢?
葛萊儀:談此問題也太早。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中方繼續采取強硬戰略,特朗普政府會強硬以對。反之,如果中方像當前這樣持和平態度和做法,對美國來講就是正面的信號,特朗普政府贊同此做法。特朗普將精力集中在國內政策的同時,不會被南海問題所干擾。
米勒:特朗普當選有助于改善美菲關系。美菲雙邊關系之前因美國對菲人權問題持批評態度而有些緊張。無論美國立場如何,菲律賓都會注重于如何使其安全最大化及達到其經濟目標。我不認為特朗普的上臺會對南海問題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環球時報:您對TPP的前景怎么看?葛萊儀:中國已在嘗試推進不同的貿易日程,進行區域貿易聯合。也許明年某些時候,他們會進行亞太自由貿易日程的討論。但美中雙邊貿易是否會向前走,我認為,中方投資過熱,特朗普已尋求該區域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我猜測會有為數不少的國家對此感興趣。這不必是美中之間的“零和”競爭,所有國家都可參與并擔任各自的角色。
米勒:特朗普對TPP說不,這會使中國有機會在此區域施展力量;對美國來說,亞太地區是自由貿易區域。
環球時報:美國新政府會強化貿易保護嗎?
葛萊儀:特朗普政府的前兩年會重拾振興美國的目標和口號,因為特朗普認為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利用美國的全球貿易體系增強中國本國的力量,美國已經飽受其苦。這是特朗普的觀點,所以我認為,特朗普會采取強硬政策來對經貿進行保護。
環球時報:怎么看特朗普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
米勒:特朗普這樣說過,但許多美國專家并不認為中國刻意、人為地操縱匯率。我認為這實際上是兩個問題:一個是認為中國人為地操縱匯率;第二個是如果確實給中國貼上操縱國的標簽,將如何對此進行糾正?目前尚不得而知。
環球時報:臺海局勢會如何發展?包道格(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奧巴馬在他上任后的2009年所制定的對華政策,被美國政治圈普遍看作“不給力”,因為此政策鼓勵北京方面將他當做弱者。所以包括特朗普在內的2016年每名競選人都認為有必要對華展示強硬的一面:無論是在重申傳統的基于價值觀的美臺關系上,還是在一攬子武器銷售上。
葛萊儀:美國會繼續向臺灣出售武器,盡管美國自1979年以來就持一個中國立場。有理由期待美國目前長期穩定的對臺政策會繼續,即繼續的機會大于改變。▲
環球時報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