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
11月29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國能新能〔2016〕314號),提出了到2020年底,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確保達到2.1億千瓦以上的總量目標,其中海上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根據我國風電開發建設的資源特點和并網運行現狀,《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風電主要布局:加快開發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陸上風能資源、有序推進“三北”地區風電就地消納利用、利用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優化資源配置、積極穩妥推進海上風電建設。另外,《規劃》還對有效解決風電消納問題、提升中東部和南方地區風電開發利用水平、推動技術自主創新和產業體系建設、完善風電行業管理體系、建立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制、發揮金融對風電產業的支持作用、加強國際合作七項重要任務作了明確規定,同時開展省內風電高比例消納示范、促進區域風電協同消納、推動風電與水電等可再生能源互補利用、拓展風電就地利用方式的創新發展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規劃》還提出通過完善年度開發方案管理機制、落實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加強運行消納情況監管、創新價格及補貼機制等措施保障風電發展。
11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規劃》要求加快煤電轉型升級,促進清潔有序發展;加強調峰能力建設,提升系統靈活性;實施電能替代,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完善電力市場體系。《規劃》還要求加快建立規范明晰、水平合理、監督有力、科學透明的獨立輸配電價體系;建立標準統一的電力市場交易技術支持系統,積極培育市場主體;依托電力外送通道,有序推進“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跨省區消納;建立優先購電和優先發電制度,落實優先購電和優先發電的保障措施;切實保障電力電量平衡。《規劃》提出要逐年減少發電計劃,2020年前基本取消優先發電權以外的非調節性發電計劃,全面推進配售電側改革,支持售電主體創新商業模式和服務內容。
11月4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國發〔2016〕61號),明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應對氣候變化法律法規體系初步建立,低碳試點示范不斷深化,公眾低碳意識明顯提升。《方案》指出,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順應綠色低碳發展國際潮流,把低碳發展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采取積極措施,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強碳排放和大氣污染物排放協同控制,強化低碳引領,推動能源革命和產業革命,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消費端轉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11月17日,作為國電集團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板塊的支柱企業,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動力”)的第10000臺風電機組——2MW-121超低風速風電機組在河北保定下線。2MW-121機組是全球單位千瓦掃風面積最大的機型,可以適用于風速為5.0米/秒的超低風速地區。對于該機型,可根據業主需求和區域條件配置塔筒高度,在年平均風速5.2米/秒區域,等效年利用小時數可達到2000小時以上,極大拓寬了風電的可開發區域,從而使占我國風能資源30%的超低風速地區也具備可開發價值。同時,該風電機組也是聯合動力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低風速主力機型,集成了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等多方面卓越的整機性能,對開發低風速地區風電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