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艷 王穎
【摘 要】從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來,吉林省就開始著力打造具備省內優勢且體現出綠色經濟發展要求的模式。本省抓住老工業基地的產業優勢,和農業資源、生態資源優勢,通過發展綠色產業推進區域經濟增長。本文針對經濟綠色化的特征和吉林省發展經濟綠色化的發展模式,提出了吉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綠色經濟;吉林??;策略
綠色經濟的概念,最早是在1989 年由英國環境經濟學家Pearce 提出,但是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由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以及金融危機相關國家推進的綠色新政和經濟綠色化,具有全新的意義。吉林省積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汽車產業瞄準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與軌道客車、農業機械等產業共同組建更具競爭優勢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產業。同時,吉林省發揮國家商品糧基地的優勢,以綠色發展理念積極延伸產業鏈,將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1.推進綠色經濟頂層設計,編制綠色經濟發展規劃
十八大以來,中央密集推出一系列頂層設計與戰略部署,從宏觀到具體,從戰略到舉措,可謂層層推進,各有側重,構筑了一個多層次的綠色體系。黨的十八大報告構建了一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宏觀戰略體系,包括戰略背景、戰略目標、戰略地位、戰略方針、戰略措施等,“五位一體”、美麗中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以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等進入人們視野,引起廣泛關注,并逐漸深入社會生活各個領域。
頂層設計堅持問題導向,不僅表現在對世界范圍和國家層面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充分警醒和積極應對,還表現在對問題地域差異性的深刻認識和區別對待。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強調,各地區要抓住制約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地瓶頸,創新本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形成有效的模式,加大推廣的力度。
2.創新綠色經濟的管理體制
首先,政府應當充分發揮政府的 職能,處理好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政府應引導和管理企業發展為主,使用問責制度、公眾監督來確保政府職能依法行駛,同時政府還應減少對企業市場行為的干預,提高市場運作的效率;企業以服務社會為主,并向政府反饋市場方向為輔,通過及時、有效的信息披露,讓政府和人民對企業行為進行有效監督。
其次,建立促進綠色經濟轉型和激勵創新的體制和機制——鼓勵綠色投資、綠色消費和綠色生產,借鑒有效的政府策略,降低政策和市場失靈地負面影響;同時要對夕陽產業進行改造整頓,盡快淘汰產能落后產業并加以補償,實行鼓勵擁有科研成果的人才機制,實施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機制。
3.完善綠色經濟法律標準體系,強化執行力度
推動經濟綠色化發展,就要深化政府制度改革,向改革要動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地提出,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首先,在編制“十三五”規劃綱要時,要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重要內容加以突出,進一步從國家層面形成系統完整的宏觀戰略體系;并且,在立法、執法、守法等方面要加強法律制度的保障與約束。
為切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實踐進程,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十三五”規劃的《建議》著重提出要、堅持綠色發展、為此必須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的價值追求,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加強資源環境國情和生態價值觀教育,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資源觀和綠色消費觀,以此來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16年3月剛剛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為落實《建議》精神,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重點,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從七個方面詳細部署了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的實踐路徑和實施措施,并配套了資源、環境、生態三大工程建設體系,可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規劃周密,實踐有據。
同時,吉林省需要針對經濟綠色化發展的需要制定相應政策,有意識地引導綠色產業的發展,指明產業發展的方向,激勵并號召有利于經濟綠色化的產業發展。例如,“十二五”規劃提出強調示范推廣能效技術相關的政策,既能夠增強百姓的節能意識,又能為經濟增長提供一些新的機遇;吉林省政府利用宏觀經濟的調控職能,鼓勵綠色商品的出口并實施稅收的減免策略,創建新的碳稅和環境稅等稅種,約束個人和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并加快改革消費稅和資源稅的征收辦法,充分體現政府的調控和引導職能。
4.加快資源環境稅費改革,推進資源環境成本內部化
吉林省的環境經濟政策處于剛剛起步階段,通過對現有財政政策進行的改造和整合現有的財政政策工具,足可體現環境保護地發展要求。現有的財稅政策框架下增加一些環境因素的要求,并使現有的財政工具能發揮環境保護的功能,比如在消費稅、資源稅中增加若干稅目。
4.1創建經濟綠色化開發性的融資擔保平臺
通過建立股權投資基金,重點支持綠色、低碳以及循環型的環保產業項目投資、再轉讓股權,利用市場機制實現融資的市場化,從而把財政對綠色經濟支持的資金由消耗型變成循環型。同時,為了吸引大量民資進入綠色產業,可以擴大增值稅試點,不但能鼓勵富裕階層可以擴大投資,使民資得到有效的釋放,也有利于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勝劣汰”競爭的機制成功建立。
4.2通過“倒逼”機制引領綠色產業健康發展
政府通過財政工具調整,糾正人類與生態環境交換的外部性,確保其等價交換,在不影響人們基本福利的前提下普遍減少對環境有害產品的補貼,激勵人們轉向環境友好型工藝和產品; 同時迫使經濟主體放棄高污染、高浪費的經濟行為,鼓勵企業在其成本中擠出一塊支持大自然的和諧發展。減少在設備、生產環節的補貼,并增加向綠色產業的市場應用和補貼,通過“倒逼”的機制引導綠色產業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實際情況,確定單位污染物排放量的征收標準,開始對含鉛汽油、SO2、CO2、報廢車等征收環境稅,從而能徹底落實“污染者付費”的基本原則,將企業和消費者所產生污染的外部成本具體內部化。
5.設立整治專項基金,發展示范試點
設立專項基金,專項基金以“促進綠色創意產業發展、籌集民間多類資金”為基準,主要面向自然人、國內外政府機構和綠色創意產業組織領域的法人單位開展社會公眾勸募、主題募捐活動、申請政府資助、國際合作援助等,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基礎上促進基金的增值。
積極建設經濟示范區,工業集中區及產業集群,推動工業經濟向集群化、模塊化的可持續方向發展。應加快建設化工循環經濟區、汽車產業區等六大工業集中區,提高資源利用率及規模效益。應重點推進精細化工,汽車及云計算等產業的集群化發展。通過加大科研投入,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鏈實現從低端到高端的轉變,利用新興產業推動主導產業實現結構的升級。再者,加大節能環保研發力度,推進產品制造和節能環保裝備產業發展,構建區域循環的正確發展模式,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
課題來源:
2015年吉林省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及生態文明建設課題——課題名稱:經濟綠色化水平評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