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摘要:本文分析了理工本科生人才培養現狀,發現主要存在四點問題:部分學生缺乏目標、容易迷失自我;師生間溝通交流少,缺乏良好的化學反應;本科教育片面強調學術性,缺乏實踐課程;相關科目考核標準低,缺乏有效的評估體制。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四點對策:完善本科生導引和激勵機制,幫助其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切實實行導師制,讓其接觸科研項目;合理安排課程,平衡理論與實踐能力;提高課程考核標準,完善教學評估體制。
關鍵詞:人才培養 激勵機制 導師制 實踐教學理工科本科生
1.理工科本科生人才培養現狀
1.1部分本科生缺乏目標,容易迷失自我。
本科生正處在人生發展關鍵而敏感的時期,面對人才培養模式體制改革過程中校園文化多元化發展,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一方面,本科生剛剛從高中題海中踏人大學生活,對大學生活保持著美好神秘的向往,如果他們沒有明確目標,而是一味苦學,那么會很快失去學習動力,從而自暴自棄,不思進取。另一方面,其在遭受打擊或遇到各種社會誘惑時,由于沒有明確目標,因此容易逐漸丟失自信心,迷失自我。
此外,本科生在學習和生活上,容易呈現嚴重兩極分化現象。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能夠找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確立明確積極的目標,更加專注學習;學習落后的學生思想淡薄,整天無所事事,依托網絡游戲等不良嗜好為自己找到精神依托,形成惡性循環。
1.2師生間溝通交流少,缺乏良好的化學反應。
在當前的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作為教育的兩個載體,老師和學生間的關系變得疏遠了,缺乏有效溝通,老師對學生不了解,同樣,學生對老師的做法有時候也會產生抵觸,這種現象在本科生教育中特別明顯。一方面,師生間課堂互動少,學生不能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無法把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反饋給老師,導致老師講課不能高效進行。另一方面,學生不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對課堂知識乏味,課上逃課、睡覺、玩手機,課下養成抄作業的惡習,這樣,本來老師傳道授業變成了形式上的應付,不能達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1.3本科生教育片面強調學術性,缺乏實踐課程。
現在我國工科本科教育的課程安排依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學生動手能力差,容易形成高分低能。文化課課堂教育和實踐教學時間比例嚴重失調,使得部分學生認為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在試卷上取得高分,對課下的實習和課程設計不夠重視,缺乏足夠的實踐動手環節。這樣,學生所學的知識就難以轉化為成果,不能學以致用。
1.4相關科目考核標準較低,缺乏有效的評估體制。
一些高校大多只重視改革老師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卻往往容易忽視對教學質量評價檢測這一環節。教學評價是檢驗高校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國的本科生教學評價卻存在諸多問題_2_。比如一些學生平時不學習,卻常在一周或者幾天的突擊之后,由于試題簡單、較往年考試相比重復率高等原因,通過了考試,更有甚者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測評不能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這是教肓測試評估中的一大遺憾。一些高年級給低年級傳授經驗:這科考試挺好過的,考試前突擊一下就行,這就滋生了“臨時抱佛腳”、“考前突擊”等不良現象。再者,大多與實踐結合緊密的考試科目有的僅僅以單一的卷面成績評判學生能力,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是不合理的,往往會造成評價的片面性,不能真實反映問題所在。
2.提高理工科本科生人才培養質量的對策
2.1切實實行導師制,讓本科生接觸科研項目。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自古以來,老師都是傳播知識中最大的奉獻者,能夠讓老師的奉獻得到最大限度的收獲,也是高等教育中應該注重的一點。切實實行導師制,可以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老師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消除障礙,彼此間形成良好的化學反應,師生間溝通更加高效。
在導師制之下,讓學生積極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在導師指導下從小做起,讓每個學生都真正體驗科研的全過程,從點滴做起。這樣,學生便可以站在更高層次上看待大學生活,更加合理地規劃未來的人生。此外,在整個科研過程中,學生和老師之間還可以形成一個小的學習、科研團體,在成員的相互支持和鼓勵下,往往能夠喚起每個人的團隊意識和責任感,更容易融入團體中,這種科研和教學的互動中,容易取得“1+1>2”的效應。
2.2合理安排課程,平衡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增加實踐教學課時,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可以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比如,學校可以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環節,針對某一實踐教學設立一個競賽,這樣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其次,學校應當合理設置課程,減少課程內容重復、知識老化、內容不適應等問題,適當豐富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因為熱愛學習而學習。
2.3提高課程考核標準,完善教學評估體制。
要提高教育質量,提高課程考核標準,完善評估體制是重要保障。首先是提高課程的考核標準,取消掛科率的限制,提高考試合格的門檻,豐富考核形式,使真正認真學習的學生考出自己真實的水平,并督促一部分學生重視課程,提高其律能力。其次,要完善教學評估體制,客觀、科學地聽取學生意見,通過問卷調查、學生評價等方式確定評價指標,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完善的評價反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