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杰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研究
岳 杰
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對于企業的生存及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要求企業管理者隨時隨地都要保持風險意識,注重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并與時俱進地制定相關的防范措施。本文主要分析企業存在財務風險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的措施及建議,從而指導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發展。
企業 財務風險 管理與控制 措施
隨著國際及國內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在企業競爭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財務風險,并且越來越不可忽視。“財務風險”是指由于企業財務資金結構不合理和融資不當,導致企業預期收益下降,影響企業償還債務能力的風險。財務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在財務活動中對各種風險的識別、度量和分析與評價,適時、適當采取最合理的方法進行防范和控制,以此維護企業理財活動,使之安全、正常運營,避免企業蒙受經濟利益損失。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還不夠成熟,規范不夠完善,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通常對財務風險的理解不夠全面,財務部門對風險管理往往認識不夠充分,容易忽視企業運營中的基本財務風險,不僅影響財務風險管理的質量,還導致企業運營中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企業必須把財務管理作為企業日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全財務風險管理機制,隨時做好風險防范準備,并需要從風險中吸取經驗教訓,不斷完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制度,努力為企業經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保障企業長遠健康發展。
(一)多變的宏觀環境
宏觀環境是指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法制環境等多方面的環境。宏觀環境是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過程,政治、經濟、文化等任一宏觀環境的變化都會給企業的經營活動帶來影響,同時增加企業財務風險。并且環境因素具有不確定性和多變性,因此就形成了企業風險。例如,國家頒布某一項稅收政策,會給企業的利潤造成巨大的影響。
(二)投資管理缺乏科學性
市場是多變的,企業只有對市場進行全面調查,深入了解市場,才能對癥下藥、科學管理。但是,市場調查需要巨大的投資,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很多企業沒有對市場進行科學評估,導致企業的投資管理風險上升。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缺乏準確的數據,在會計處理中,不能保證報告的準確率,使得投資人員及企業管理人員無法正確掌握企業內部資金的運行狀況,制定的企業投資方案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從而增加了企業的投資風險,為企業的經濟效益帶來不利影響,甚至阻礙企業的正常經營與發展。
(三)企業內部財務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
企業內部財務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是許多企業都存在的問題,許多企業內部的關鍵崗位普遍缺乏科學管理,存在不相容的崗位,缺乏財務管理人才,無法進行正確的資金預算,這給企業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制約企業的發展。如果出現違規操作、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企業將很難及時進行控制或調整。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對于一個企業的正常運營非常重要,它決定了企業資金、資產的安全性,決定了企業資金的未來使用狀況,保障企業的運營。
(四)企業財務決策機制不科學
很多時候,企業往往依靠經驗作出決策,缺乏市場調查。同時,企業管理者存在獨斷的情況,在沒有充分依據的情況下作出主觀判斷,對收益預期和風險判斷不準確,作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決策。缺乏科學的決策機制,對于一個企業的威脅是不可預計的,極易造成決策失敗,給企業的投資收益帶來不利影響的同時還會帶來財務風險。
(一)風險、收益平衡性
根據該原則,收益越大,風險也越大,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應該考慮其帶來的風險。因此,企業追求利益的同時,應該重點考慮怎樣降低風險,并分析每項財務活動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從該原則的角度出發,作出趨利避害,利益最大化的決策。
(二)風險限度、適度承擔性
對于企業而言,經營的目的在于盈利,由于風險的存在,企業不得不考慮自身最大的風險承受能力。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企業需要對產生的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做到提前預測風險、準確識別風險、有效控制風險,并明確自身承擔風險的限度,最大化地降低自身風險,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
(三)有效規避與超前性
雖然企業財務風險是復雜多變的,但是一般情況下,企業通過建立完善的風險識別系統、財務風險管理系統與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就能有效規避風險。
(四)統一領導,分權管理
企業內部管理系統應當遵循“統一領導,分權管理”原則,這樣可以保障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能夠提高企業的資金運轉效率和經濟效益。
(一)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風險管理意識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財務危機的重要手段之一。財務危機的爆發是一個由量變導致質變的過程,根源在于內部控制制度不適應環境變化,無法滿足需求,管理階層無法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所致。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宏觀環境變化莫測,財務風險也隨之變化多端。在這種環境下,要求企業的管理階層不斷增強財務風險意識和相關知識,提高管理水平。管理階層必須在財務風險出現時有所察覺,制定相應的措施防止風險的累積,充分考慮企業的風險與收益,以及企業的最大風險承受能力,了解市場動態,避免盲目投資。
(二)建立財務危機實時預警管理信息系統
會計信息具有滯后性,會計政策具有可選性,財務危機具有巨大的破壞性和不可逆轉的特征,因此建立財務危機實時預警管理信息系統對于企業而言非常有必要。“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市場中,系統地預見企業可能面臨的重大風險,提前做好風險管理與控制,成為企業規避風險、減輕損失的重要途徑之一。企業面臨的風險是多樣的,而企業的財務風險是各種風險中最核心的風險,通常情況下,企業面臨的各方面的風險大多通過財務指標予以體現。因此,建立財務危機實時預警管理信息系統是企業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建設的最佳切入點和重中之重。
(三)與時俱進,結合實際采取適當的風險策略
風險的類型和情況各不相同,在實際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風險策略。建立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后,企業面臨各種風險時通常可采用控制、接受、回避或分散風險的策略。企業進行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時,必須深入市場,了解市場動態,才能作出科學有效地防范風險的決策。只有與時俱進,結合實際情況,利用財政杠桿等才能避免盲目投資,作出失誤的決策。
(四)做好企業財務預算管理
財務預算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決策階層提供科學的管理依據。因此,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預算時,必須保證數據的精確性,作出科學合理的財務預算,降低企業的風險成本。財務的預算管理,就是結合企業前幾年年度的資金運行狀況及資產損益表,編制出相對科學且合理的預算方案,優化企業資金結構、降低企業財務風險,以保證企業資金正常運轉,實現企業發展目標。
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對企業的長久健康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擁有良好的財務狀況,企業才能正常運營,而良好的財務狀況需要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系統。企業只有重視財務風險管理與控制,建立健全相關的機制,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水平,培養相關人才,科學決策、與時俱進,才能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實現自身價值。
(作者單位為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1] 李子威.論企業財務風險的管理與控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3(12).
[2] 王勇.淺議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J].中國市場,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