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
高等院校科研投入產出效率的研究綜述
楊振寧
高等院校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其科研效率水平決定了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也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因素。目前,對我國高等院??蒲型度氘a出效率的研究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本文通過對高等院校科研投入產出效率的研究進行綜述,以期為高等院校科研績效評價體系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思路,并提出了尚須解決的一些問題。
高??蒲?投入產出 效率 文獻綜述
“十二五”戰略規劃明確提出,構建科技創新型國家,提高創新能力、科技競爭力和在重點領域掌握其核心科技,從而帶動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高等院校作為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其科研效率水平關系到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也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因素。近年來,中國將科技創新提升到新高度,不斷加大高??蒲匈Y源的投入力度。全國高校科技活動撥入經費由2001年的1747327萬元上升到2014年的12442735萬元,教學和科研人員也由2001年619957人上升到2014年的920007人,①不斷加大的投入力度有效地促進了中國高等院校科研活動的開展,為科技創新奠定了重要基礎。目前,對我國高??蒲型度氘a出效率的研究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對高等院??蒲型度氘a出效率研究進行綜述,以期為高等院??蒲锌冃гu價體系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和思路,并提出了尚須解決的一些問題。
近年來,高校的科研投入產出效率問題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學者們運用了多種評價方法進行研究與分析,包括經濟學以及運籌學等多領域的研究方法,如綜合投入產出分析方法、生產函數方法、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以及隨機邊界分析法(SAF),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現代效率的測量始于Farrell。Farrell(1957)提出了一種能很好考慮多種投入要素的生產率測量方法。1978年,Charnes et al.在Farrell的基礎上發展了數據包絡分析(CDEA)方法,用于測量包含多種投入、多種產出的決策單元的相對效率。此后,DEA方法被廣泛用于各個領域中決策單元的效率評價,如企業、醫院、學校、法院、銀行等。由于高等院校的科研過程是具有多種投入和產出的一個復雜過程,經典的統計模型難以直接測量其的絕對效率。目前,多數學者從相對效率的視角對其進行測量,即數據包絡分析方法。文獻按研究決策單元的不同主要分布于三個方面:
(一)以不同地區作為研究決策單元進行研究
這類研究屬于宏觀層次,其強調的是區域特征或區域資源配置的限制下高等院??蒲锌冃实牟町?。例如,周靜等(2005)利用DEA方法比較分析中國高等院??蒲袆撔滦?,結果發現:不同地區的高等院??蒲袆撔滦什町惒淮?,基本處于依靠規模投入帶動的發展階段。[1]孫世敏等(2007)對中國省區的高等院??蒲行蔬M行了評價,研究表明:中國高等院校的科研效率總體偏低,且呈現出東高西低的分布特征。[2]李清彬、任子雄(2009)分析了2002~2006年中國高等院校的科研效率,實證表明:東北地區的高等院??蒲行首罡撸瑬|、中、西部依次遞減,但大部分地區的高等院??蒲谢顒犹幱谝幠蟪赀f增過程。[3]王曉紅、陳浩(2011)研究發現:東部地區科研活動的追趕效應明顯,而中西部地區和全國卻并不明顯。[4]劉興凱、左小娟(2015)運用三階段DEA方法測算了我國各地區高等院??蒲械耐度氘a出效率,分析高等院??蒲行实膮^域性特征,探討了科研效率的影響因素。[5]
(二)以高等院校內部院系作為研究決策單元進行研究
這類研究屬于微觀層次,分析的是高等院校內部各個院系的科研績效問題。例如,Korhonen et al.(2001)基于決策單元的偏好信息構造出價值效率前沿面,并據此評估芬蘭赫爾辛基經濟學院的科研效率。[6]查勇、梁樑(2004)詳細探討了高等院校院系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并進行了DEA有效性分析和規模效益分析,以及分析非有效決策單元的原因。[7]陳凱華(2006)基于超效率DEA (Max-Min)和納什均衡原理,建立了科學、公平的高等院校內部院系運作效率的綜合評價模型,據此分析了蘭州交通大學各院系。[8]童康(2007)評價了某師范大學內部文科類院系的運行效益,結果表明:DEA模型在多指標輸入與輸出的相對效率評價中具有獨特優勢。[9]王瑩、劉延平(2007)綜合DEA方法與主成分分析方法對高等院校管理學院的科研活動效率進行了計算和排序,證實了該種方法的科學性和適用性。[10]Kao et al.(2008)分析了中國臺灣成功大學內部各院系的科研效率,并通過效率分解和聚類分析找出效率低下的原因。[11]
(三)以不同高等院校作為研究決策單元進行研究
這類研究屬于中觀層次,其強調的是高等院校之間的科研績效比較。通過比較不同高等院校之間的整體科研效率,為高等院??蒲匈Y源的整體配置提供評價結果和改進的依據。例如,Johnes&Johnes(1995)比較分析了英國的大學科研活動效率,結果證實:DEA方法是測算高等院校效率非常重要的方法。[12]田東平等(2005)對中國重點高等院??蒲谢顒拥募夹g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和規模報酬變化進行了詳細分析,發現:高等院校科研效率整體相對較好。[13]段永瑞、霍佳震(2007)運用多種方法對中國高等院校的科研績效進行了評價,指出單一評價方法得出的相對有效院校存在不均衡問題,效率具有較大的“偽度”。[14]Johnes&Yu (2008)測算中國高等院校的科研效率時發現:研究生數量對高等院??蒲行示哂兄匾绊?,且綜合型大學的科研效率顯著大于專科型大學。[15]韓海彬、李全生(2010)綜合定性和定量因素的影響,建立AHP與DEA相結合的兩階段模型,并據此評價中國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科研活動效率。[16]姜彤彤(2011)采用DEA基本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分析了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科研活動效率,并計算出相應的投入產出冗余值。[17]符銀丹等(2012)研究結果表明:中國985高等院??蒲谢顒臃荄EA有效率主要源于規模無效率,規模不當成為中國高等院校科研效率提高的癥結所在。[18]葉劉剛、白福臣(2015)采用兩階段DEA方法探索了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研究發現:外部環境因素,如學校性質、舉辦者、所在地區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等對科研效率有顯著影響。[19]王樹喬等(2016)采用基于DEA的非徑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測算了中國36所“985工程”高等院校2008~2014年度的科研效率,研究發現:我國“985工程”高等院??蒲行仕讲痪猓胁康貐^的科研綜合技術效率水平較高。[20]
高等院??蒲谢顒有实难芯恐饕腔贒EA方法,通過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分析高等院??蒲匈Y源的投入產出效率,探討非DEA有效的原因,據此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但這些研究成果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一是以高等院校內部院系和地區作為研究對象,因指標過于微觀或宏觀,造成研究對象異質性較大,使得DEA效率評價結果有偏。二是傳統DEA將高等院??蒲谢顒蛹俣ㄖ挥型度氘a出的大系統,其過程視為“黑箱”,忽視了其內部子過程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難以評價和分析高等院??蒲谢顒拥膬炔拷Y構和內在技術效率。
注釋:①根據《2002-2015年高等學??萍冀y計資料匯編》整理而得。
(作者單位為中國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
[1] 周靜,王立杰,石曉軍.我國不同地區高??萍紕撔碌闹贫刃逝c規模效率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5(1).
[2] 孫世敏,項華錄,蘭博.基于DEA的我國地區高??蒲型度氘a出效率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7).
[3] 李清彬,任子雄.中國省際高校科研效率的經驗研究:2002~2006——基于DEA模型的效率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9(1).
[4] 王曉紅,陳浩.1999-2006年我國各省市高??蒲行实膶嵶C研究[J].科研管理,2011(4).
[5] 劉興凱,左小娟.我國高??蒲行实膮^域性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基于三階段DEA方法的實證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5).
[6] P.Korhonen,R.Tainio,J.Wallenius.Value efficiency analysis of academic research[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2).
[7] 查勇,梁樑.基于DEA模型的高等院校院系投入產出效率評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1).
[8] 陳凱華.基于DEA高校院系運行效率的均衡評價模型建立[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6(3).
[9] 童康.DEA模型在高等學校內部院系效益評估中的運用[J].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1).
[10] 王瑩,劉延平.基于DEA方法的高校管理學院科研效率評價實證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4).
[11] C.Kao,H.T.Hung.Efficiency analysis of university departments:An empirical study[J].Omega,2008(4).
[12] Johnes J,Johnes G.Research funding and performance in U.K.university departments of economics:a frontier analysis[J].European Economics Review,1995(3).
[13] 田東平,苗玉鳳,崔瑞鋒.我國重點高??蒲行实腄EA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5(8).
[14] 段永瑞,霍佳震.基于數據包絡分析的高??蒲锌冃гu價[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7(7).
[15] J.Johnes,L.Yu.Measuring the research performance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
[16] 韓海彬,李全生.基于AHP/DEA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科研效率評價研究[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0(2).
[17] 姜彤彤.基于DEA方法的高??蒲行试u價研究[J].高校發展與評估,2011 (6).
[18] 符銀丹,陳士俊,陳衛東.基于DEA的我國“985”高??萍纪度氘a出效率分析[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19] 葉劉剛,白福臣.中國“211”高校科研效率評價和外部影響因素分析——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實證研究[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5(12).
[20] 王樹喬,王惠,李鋒,于永芳.“985工程”高??蒲行蕜討B演進及區域比較[J].科技管理研究,2016(17).
楊振寧(1980—),男,安徽固鎮人,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宏觀經濟統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