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宇、劉敏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健身健康融合發展的戰略,江蘇省在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不但要大力推進全民健身的開展,還將高標準、嚴要求力爭做出江蘇特色。對此,江蘇省體育局副局長顏爭鳴表示:“進一步完善規劃、提升規劃水平,規劃要體現江蘇的特色內涵,力爭體現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江蘇的全民健身工作有著規劃早、起步早、起點高、標準高等特色。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做好自選動作是豐富內涵的關鍵所在。從頂層設計以及地方規劃來看,在未來的五年計劃里,江蘇將在以下七大方面進行突破:
一是城鄉一體化。蘇北盡管與蘇南在經濟上有著較大差距,但在2015全國百強城市排名中,江蘇十三個大市全部上榜,說明相對經濟欠發達的蘇北放在全國并不算差,關鍵在于解放思想,杜絕等、靠、要的舊思維。以宿遷埠子鎮為例,該鎮除了自身創辦一些群眾賽事活動之外,還主動申請市里的一些群眾性賽事活動來鎮里舉辦,與當地的賽事結合起來。
二是抓住縣域體育。從專業角度來說,幾乎覆蓋了整個體育的內容。江蘇的縣域經濟在全國出名,江蘇的縣域體育一旦形成突破,將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三是抓好“三個全覆蓋”。即健身人群全覆蓋、生命周期全覆蓋、健身過程全覆蓋。著名學者胡鞍鋼教授指出:全民健身是國家戰略的內涵所在。抓好全民健身的三個全覆蓋,則是江蘇全民健身工作的內涵所在。
四是城鄉健身健康融合發展。江蘇部分地區已先行一步,這部分地區屬于先天基礎較好。例如,藥企眾多的泰州已經提出要建設健康之城。事實上,江蘇有這樣的先天條件不僅僅是泰州,首家成立體育醫院的常州、有著長壽之鄉美譽的如皋、淮安的運動康復基地等都有健康概念。未來五年規劃里,江蘇各縣力爭打造健康服務中心,貫徹落實健身健康融合發展的基礎上,更好地實現體育惠民。
五是做好體育服務工作。眾所周知,我國體育產業以體育制造業為主,約占70%以上,體育服務、體育消費連30%都不到。換句話說,體育產業要想得到進一步發展,必須在產業結構上實現轉型,即體育服務、體育消費要占據更多的份額。
六是體現體育文化內涵。江蘇省體育局局長陳剛認為,文化是體育發展的魂魄和精氣神,只有充分彰顯文化屬性,運動項目才能永續傳承,體育精神才能自由飛舞。我們的體育文化體現在哪兒?如何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接受我們自己的體育文化?顏爭鳴指出,除了自身挖掘打造體育文化之外,各地應該有載體和項目。例如在媒體開設專版專欄、相關論壇的打造、線上或線下各種博物館的建立等。
七是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和志愿者隊伍打造。全民健身貴在“全民”,“全民”的關鍵鏈條在末端,末端建設則要靠基層組織和基層隊伍來完成。江蘇歷來在這個環節上多有創新舉措,此前有將大學生村官培訓成為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創新舉措。此后宿遷在該環節又提出了創新理念,探索社體指導員提升為管理員服務模式。
上述七個方面僅僅是江蘇目前階段努力的工作重點。事實上,健康主題內涵遠不止如此。顏爭鳴表示:“全民健身的多元功能是我們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