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是西方古典史學最重要著作之一,該書全面反映了修昔底德的撰史態度、史學觀念和寫作方式。本文擬通過《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一書,從辨析史料、解釋戰爭問題、探究歷史發展動因等方面探究修昔底德的經濟史觀,并追溯這種經濟史觀的由來,進一步加深對修昔底德史學觀念的剖析,從而對西方史學發展脈絡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關鍵詞:修昔底德;經濟史觀;史料辨析;歷史動力
中圖分類號:K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135-02
恩格斯說唯物史觀:“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是由此產生的社會之劃分為不同的階級,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斗爭。”強調了經濟因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歷史學界對經濟是否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否占有主導地位都展開了許多討論,形成了許多新的觀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還是其他流派的歷史學家都肯定經濟因素對歷史的重要影響。其實,最早具有明顯經濟史觀的歷史學家,在中國可以追溯到司馬遷,而在西方則是修昔底德。本文旨在通過《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一書,對修昔底德的經濟史觀進行初步探究。
一、辨析史料
在撰寫《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過程中,修昔底德力求如實直書,他十分重視第一手資料,并且對著作中不同來源史料的真實性進行嚴格考證與辨析,他寫道:“我所記載的部分,一部分是我親身經歷,一部分是根據其他目擊其事的人向我提供材料。這些材料的確鑿性,我總是用最嚴最仔細的方法檢驗過的。”①他所說的仔細檢驗除了實地考察以外還包括自己的理性判斷。他對《荷馬史詩》中的一些記載表示懷疑,《荷馬史詩》中在寫特洛伊戰爭時描寫到:阿伽門農指揮10萬希臘軍隊,1200條戰船出征特洛伊王國。修昔底德認為由于當時經濟條件下,物資的攻擊根本不能滿足這么龐大的軍隊,他認為:“荷馬記載船只的數量是一千二百條。他說每條彼奧提亞船上的稅收是一百二十人,每條法羅克提提斯船上的水手是五十人。我認為這些數字是他說明各種船只上人物的最大量和最小量。”②修昔底德解釋道:“其所以這樣的原因,不是由于人的缺少,而是由于錢的缺少。給養的缺乏是他們不得不減少人數,是他們能夠在進行戰爭的國家中維持生活。”③他將特洛伊戰爭之所以持續十年的原因歸結于軍隊的給養匱乏,阿伽門農不得不分散軍隊去劫掠和耕種土地,以至于不能集中全部力量去贏得戰爭,否則按照雙方兵力對比,希臘軍隊會輕易取得勝利,而并不是特洛伊人有多么頑強或者是卡爾卡斯預言的:“英雄們要圍城九年,只有在第十年才能攻下特洛伊。”又如,在談到科斯林的富強時,一方面他通過古代詩人通常在科斯林的名字前加上“富庶的”來形容來論證判斷科斯林自古就是商業中心;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人與半島以外的人來往都要經過這一地區,所以科斯林的富強是必然的。可以看出,修昔底德能夠通過不同歷史條件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來對史料進行辨析和論證自己的結論。通過經濟因素辨析史料體現出了修昔底德的求真精神,他摒棄了以往史學家對前人的記載和傳說、神意深信不疑的態度,試圖給予:“研究者想得到關于過去的正確知識,借以預見未來。”④也反映出修昔底德的創新精神和卓越史識,對后世史學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鑒作用。
二、解釋戰爭問題
修昔底德的經濟史觀還表現在他善于運用經濟因素分析戰爭的成因和勝敗關系。修昔底德不贊同戰爭的起因歸結于簡單的仇恨或者某一突發事件,在“雅典帝國的擴張”這一章,修昔底德詳細的敘述了雅典在擴張的過程中與伯羅奔尼撒的其他城邦的爭端,而這些爭端往往都是由于雅典對同盟國的經濟壓榨引起的。例如,在解釋那克索斯等城邦叛離同盟時修昔底德指出:“這些暴動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繳納貢款和法定數量的船只”⑤,而雅典卻又對同盟國進行“嚴重的壓榨,因此他們喪失人心。”⑥致使同盟國紛紛叛離雅典,戰爭不可避免“結果,雅典人利用他們的金錢,建造強大的海軍,而它們(同盟國)暴動的時候,總是發現它們自己的武裝力量不夠和戰爭經驗的缺少。”⑦不難看出,修昔底德認為雅典由于對同盟國的經濟掠奪實現了自己的富強,當同盟國奮起反抗時卻又因為經濟力量不夠而失敗,正是因為這種經濟上的此消彼長,雅典得以不斷地擴張。在寫到雅典人攻打西西里時,他借用赫摩克拉底德演說提到:“沒有人是渾渾噩噩被卷入戰爭漩渦的,同時,如果他認為在戰爭中有利可圖,他也不會因為畏懼而置身于戰爭局外的。”⑧他認為雅典人發動戰爭的直接動機便是垂涎于西西里的財富,西西里人出于保護自己的財產而不得不與強大的雅典對抗。
在解釋戰爭結局問題時,修昔底德也時常將經濟因素考慮在內,在前文就筆者就提到修昔底德認為特洛伊戰爭之所以延綿十年之久,其根本原因是當時條件下的經濟根本不足以支撐龐大的希臘軍隊。修昔底德對經濟影響戰爭結果的認識貫穿了整本《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他贊同斯巴達國王阿基達馬斯所說:“在戰爭中,金錢比軍隊更為重要,因為只有金錢才能使軍備發生效力:特別是在一個陸地強國和一個海上強國作戰的時候。”⑨他認為雅典在跟斯巴達的戰爭中沒有取得勝利的原因仍然是金錢的不足。修昔底德在文中多次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戰爭中(特洛伊戰爭和伯羅奔尼撒戰爭),不僅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智慧的統治者,更重要的是雄厚的經濟基礎和持續的物資補給。修昔底德對經濟因素在戰爭的起因和結果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深入探究,在前世和同時代的史學家中是獨樹一幟的,這是基于他對事實詳盡了解的求證精神和對史料的批判精神。同時,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修昔底德已經開始試圖探討歷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而不再僅僅停留在對歷史實踐的記載。
三、探究歷史發展動力
修昔底德在撰寫《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過程中還注意探究歷史進程的推動力,他認識到歷史的發展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而經濟的發展必然推動社會歷史前進。在本書的開篇修昔底德便對“過去”的希臘和“現在”的希臘進行了對比,希臘地區在“古代”并沒有定居的居民因為“當時沒有商業,無論是實在陸地上還是海上,沒有安全的交通;他們利用土地只限于必需品的生產;他們沒有剩余作為資本;土地上沒有正規的耕種”⑩,所以在“古代”希臘地區人口變動頻繁。此后,由于海上交通的不斷便利,希臘地區盛行通過海上和陸地上的劫掠致富,他解釋道:“因為航海事業比較普遍,有了資本儲蓄,有新城墻的新城市事實上是建筑在沿海一帶的,有一些地峽被占據著,一位通商和防御侵略之用。”11希臘地區的城市開始興起,沿海地區居民的財富開始積累,最后“因為圖利的普遍欲望,弱者安于仍受強者的統治,那些因為獲得財富而勢力強大的人則控制小城市。”12因此,希臘地區是按照這樣的路線發展到“現在”強弱格局。希羅多德通過敘述希臘地區的發展過程,表達了社會不斷發展的歷史進步觀,他認為正是因為財富的不斷增長、生產技術的提高,人民開始定居,才會有城市和國家的出現。在具體問題上修昔底德也善于發現其中經濟因素的推動作用,例如在談到造船業的發展這一部分,他提到隨著希臘地區的不斷發展“獲得金錢的的重要性愈來愈明顯……于是他們的野心開始傾向于海上勢力了。”13首先,最早開始建造三列槳大船的是科斯林人,作為當時商業中心,科斯林人開始發展造船業和創建海軍“因為它能夠在陸地上和海上供給通商的便利,從海陸交通上得來的收入使它富強起來了。”14修昔底德認識到海軍是希臘一些強大城邦國家的勢力來源,通過海軍不斷地掠奪財富是城邦發展的基礎,所以造船業得以不斷地發展,從三列槳大船直到五十槳大船,可見希臘人對財富的渴望推動了造船業的不斷發展。修昔底德試圖用經濟史觀解釋歷史發展的動力問題,一方面是由于他的歷史進步思想,雖然目睹了雅典從繁榮到衰落使他十分悲傷,但修昔底德對社會的發展仍然抱有樂觀的態度,他說:“技藝上的法則和政治上的一樣,新陳代謝是 不可逆轉的。對于一個沒有紛爭的公民集體來說,固定不變的習慣盡管是最好的,但連續不斷的行動的需要必定是與方法的不斷改進相伴隨的。”;另一方面,在親身經歷的伯羅奔尼撒之后,看到社會的盛衰更迭,修昔底德開始對歷史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
四、修昔底德經濟史觀的由來
修昔底德能夠率先認識到經濟因素對歷史的重要影響絕非偶然,除了自身的優秀的史學素養和堅毅不拔的探索精神,修昔底德的經濟史觀其根本源自于當時雅典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首先,修昔底德所處的時代是雅典城邦最為繁榮的階段:一、這一時期雅典成為希臘的手工業中心“不僅有專門制造車、船、馬鞍、馬具、鞋的人,而且又有只做韁轡的馬具店,及專做男鞋和女鞋的鞋店。在造屋這一行里面分木工、制模匠、石匠、金屬匠、油漆匠、裝飾匠。 有鐵匠、制劍匠、制盾匠、制燈匠、七弦琴調音手、磨坊工、 面包工、臘腸工、魚販”,雅典人所制造的陶器還出口到法國和西班牙等地區,此外,該時期雅典建筑業的興起,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時期,雅典城大興土木,建設了市鎮廣場、圣廟、競技場等一系列公共建設,無論是建筑技術和宏偉程度都遠超其他城邦;二、這一時期雅典經濟的繁榮還表現在商業貿易的發達,雅典地處于阿提卡半島的中心,雖然地形狹隘并且土壤貧瘠,但該地區有豐富的銀礦儲藏和眾多的天然港口,給雅典商業貿易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糧食的缺乏迫使雅典人需要大量的從國外進口,雅典再將本地的陶瓷、葡萄酒和橄欖油出口到其他地區,不論是進口還是出口都是雅典人獲得了極大的利潤,進一步刺激了雅典商業貿易的繁榮;三、伯利克里實行一系列改革之后公民大會成為雅典的最高權力機關,使普通公民得以參與國家政策的制定和表決,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使工商業者的社會地位地位得到極大的提高。發達的經濟貿易一方面開闊了雅典人的視野,使雅典成為不同商品和文化的匯聚地,不斷地改變著雅典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15另一方面,在這一環境下成長的修昔底德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既得利益者,他出生于貴族家庭,自幼享有優越的生活條件,不用為生計而愁的修昔底德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思考。可以說,正是經濟的發展催生了修昔底德的經濟史觀。
修昔底德的文化史觀還得益于雅典的文化昌盛,工商業的發展和民主政治的確立使雅典文化發展空前迅速,不僅本城邦產生了大量的人才資源,而且還有大量的外來知識分子涌入雅典“如哲學及德謨克利特和普羅泰格拉、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詩人品達、畫家阿嘉塔古斯及雕刻家米隆等等,這些文化人或知識分子為雅典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增添了濃厚的文化交流氣氛……正是這樣一批異邦人和雅典本土出生的文化人或知識分子,以自己天才的創造將古典文化推向繁榮的高峰。”此外,雅典的統治者們還重視發展城邦的文化活動,各式各樣的慶典、戲劇表演跟競技運動使雅典形成了濃郁的文化氛圍,教育的發展提高了雅典人的文化水平。身處人才輩出的雅典,修昔底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例如,傳說修昔底德曾經再聽完“歷史學之父”希羅多德的演講之后痛哭流涕,足以看出希羅多德對他的影響。修昔底德還受到了雅典著名哲學家阿那克薩戈拉的影響,阿那克薩戈拉反對“神學”,提出的“種子”學說,是樸素唯物主義的先驅。智者學派在雅典的興起也對修昔底德的史學思想產生了影響,普羅泰格拉等人對“神”的懷疑,強調“人是萬物的尺度”,是修昔底德史觀中人本主義精神的主要來源。受到這些杰出思想的影響,修昔底德對以往歷史著作產生懷疑,他開始注意觀察歷史的因果關系,由此而初步形成經濟史觀。雅典經濟的發展是修昔底德經濟史觀產生的根本原因,而文化的繁榮是修昔底德經濟史觀形成的直接原因。
修昔底德的經濟史觀是時代條件下的產物,他不可能形成成熟的理論體系,也沒有全面的認識到經濟因素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他的經濟史觀還存在許多缺陷,例如,他過分強調伯利克里等英雄人物對歷史的決定性影響,書中對經濟因素對歷史影響的探討局限于政治和軍事等等。但是,我們不能以此來忽略甚至否定修昔底德的經濟史觀,《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一書中展現出來的經濟史觀是歷史學的一大進步,對其進行研究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認識修昔底德的治史觀念。當今歷史學界對修昔底德及其《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研究不勝枚舉,但能深入研究修昔底德經濟史觀的學術成果還寥寥無幾,望今后歷史學界能加深對其研究。
注釋:
①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7頁.
②同上,第10頁.
③同上,第11頁.
④同上,第17頁.
⑤同上,第68頁.
⑥同上,第69頁.
⑦同上,第69頁.
⑧同上,第453頁.
⑨夏祖恩:試比較司馬遷與修昔底德的經濟史觀,福建論壇社科版,1987年,第6期.
⑩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商務印書館,1985年,第1頁.
11同上,第14頁.
12同上,第17頁.
13同上,第13頁.
14同上,第13頁.
15裴雯:古典時期雅典的經濟特征,復旦學報,1998年,第5期.
作者簡介:羅睿(1991.9-),男,漢族,安徽郎溪人,在讀碩士,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