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林
摘要:高校中惡性事件的不斷發展,與學生的心理問題有直接關系,所以也受到了社會的關注。伴隨新課改工作的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體育課程開展中的主要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參與體育課堂學習,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問題。本文就大學體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進行分析,詳細內容匯報如下。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育方法;心理健康;積極心態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204-01
一、引言
就當前高校情況來看,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同時,出現的問題也越來越明顯,其中惡性事件的發生幾率一直居高不下,不但影響學生本身的生命安全,也影響到社會對高校工作開展的認知度情況。總結問題發生的原因,與心理問題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大學體育是大學課程中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心理健康教育是體育課程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將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養成情況。
二、大學體育教育、心理健康關系概述
就人的角度進行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是人體的部分內容之一,將直接影響人的身體情況。WHO就健康進行了明確的定義:健康是身體、精神、完善的狀態,而所謂健康就是實現人生觀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統一。所以,大學教育工作的開展,其前提是樹立健康指導思想,并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高校教學工作的開展受到歷史、實踐以及傳統等因素的影響,無法完全實現體育教育目標。就大學生的年齡情況進行分析,其還處在青春發育期階段,所以生理、心理開始逐漸成熟,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心理、生理的明顯不穩定情況。
三、大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幫助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高校體育專業學生的心理壓力較大,甚至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學生,具體體現在人際關系敏感、強迫、敵意、抑郁等。分析這些不良問題的出現,其與學生所生活和學習的環境、活動特點有關。正常情況下,體育專業的學生其性格更應該開朗,但是由于長期訓練壓力的影響,導致學生出現了明顯的情緒波動。還有就是,體育運動具有明顯的競爭性特點,而這一特點就造成學生之間的競爭性以及緊張感,在訓練之中就開始出現了明顯的敵意情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能夠緩解學生心理不佳情緒,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體育學習。
(二)符合國家素質教育的需要。
我國教育工作的開展一直秉持著為社會輸送人才的目標,同時更為注重的是對高校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就當前情況來看,強化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大學體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轉變體育教師培養觀念。
想要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成功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前提條件是體育教師隊伍的完善。教師是學生的老師,更起到了榜樣作用,想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本身需要接受心理、道德素質的培訓和學習,提高體育教師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為體育教學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奠定基礎。
(二)注重學生的差異性與多樣性。
體育教育工作的執行中,想要良好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注重學生身上的差異性和多樣性,進行針對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學生確立理性健康的自尊。體育教育工作的不斷開展,其充分說明了輕松的身體運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另外,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也能夠提高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積極性,養成團隊協作意識,對于未來踏入社會具有積極意義。
(三)合理安排體育運動。
相對于高校中的其他科目而言,體育教學中的運動量是最多的,合理的運動能夠調節學生的大腦機能,但是運動施加超過了學生的身心負荷,不但會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還會造成機體損傷。這就對教師提出要求,必須能夠綜合學生的特點、身體情況等進行體育運動的合理安排。例如,通過運動會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借助田徑、體操等競技,培養學生的機智、拼搏精神。另外,教學手段上可以進行不斷優化,例如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讓體育運動、心理健康教育和新媒介技術融合,在調動學生積極的基礎上更好的進行學習。教師還要適時對學生進行心理激勵、心理暗示,讓學生在精神上感受微妙的契合。
五、結語
大學是實現人心理健康、成熟的重要階段,而高校體育教育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體育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能夠改善學生的情感狀態、培養意志品質、樹立積極向上的道德素質和品格。未來,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中,需要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周建雯,熊偉.論大學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5):58.
[2]史悅紅.試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4):123-125.
[3]陶琳.大學生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J].西部素質教育,2015,(9):3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