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 要】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是一門復合型的學科。其研究立足于吸收傳統世界文學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學科界限,把世界文學、歐美文學納入全球整體格局中,弘揚民族文化。斯坦福大學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學之一,該校的比較文學專業在全美的排名也相當靠前;因此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的專業設置情況十分值得國內比較文學研究者們借鑒和反思。
【關鍵詞】文學;專業課程;比較
1 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專業描述
美國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專業的學制為四年,課程層次屬于學士學位課程,專業領域屬于文科(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比較文學專業要求學生學習該系統設置的核心課程,選修課程以及其他文學課程,也允許學生學習其他院系開設的文學領域之外的課程。它要求學生充分閱讀和研究不同社會及時期的歷史和語言,也引導他們致力于批評和文化分析。各種形式的文學理論會有助于打破各民族文學領域的界限,也有助于突破文學和其他學科研究的界限。文學作為人們想象、語言和社會經濟生活的產物,比較文學的研究方向也應該包括如何讓文學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該專業的標志和特點在于靈活地將各院系設置的文學課程與從各種傳統角度解決文學問題聯系在一起。該校比較文學專業本科學生的教學方針是強調各學科間的交融和文學與哲學間的交叉應用。該專業的研究生應具備相應的語言基礎,在文學方面有廣泛興趣以及探索文學學術理論的鉆研精神。
2 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專業主要課程設置
本科階段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比較文學簡介、西方文學經典、非西方文學、詩歌戲劇或小說以及比較文學理論。碩士階段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近現代哲學觀點、史實主題及其題材、比較詩學等。
2.1 文學課程
文學方面類型的課程有,比如“什么是比較文學?”、“哲學與文學”、“人權、文學與正義”、“小說和世界”等等。
作家作品研究類的課程,比如“全球語境下的莎士比亞及表演”、“王爾德及其法國后裔”、“卡夫卡的杰出作品”等。
文學史類的課程,如“巴洛克與新巴洛克”、“數字時代的文學”、“阿拉伯文學的春天”、“印度史詩的過去與現在”等等。
文學理論與批評理論課程,比如“希伯來文學中的共存”、“敘事詩傳統”、“存在主義:從道德追尋到小說形式”等等。
另外還有很多文學專題類課程,如“哥特小說”,這門課程集中介紹了哥特小說的歷史、特點和影響以及在現當代的發展。“王朝、獨裁者和民主者”這門課程是著眼于近現代德國歷史和政治的發展以及文學與這些社會因素的關系。
2.2 比較文學理論和學科史類課程
這一類的課程也比較豐富,比如“同性比較文學研究”、“種族民族比較研究概論”等等。
2.3 比較文學研究專題類課程
有些是以作家作品為主題來進行專題研究的。比如“王爾德的語言:國際視角下的奧斯卡王爾德”、“弗里德里希·荷爾德林的詩歌”、“20世紀中期西班牙作家路易斯馬丁桑托斯的作品”、“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與當代哲學、社會及倫理學思考的對話”等等。
有些則側重于跨學科研究,比如下列課程:“哲學與文學”、“文學和全球化健康”、“文學與犯罪”、“文學與社會網絡學習”等。
還有一些立足于非本土族裔的比較文學研究,比如對于中國文學的研究課程有“當代中國小說、理論、審美和歷史”、“中國電影中的愛情、激情與政治”等等。再比如針對阿拉伯文學的研究課程有“在美國的阿拉伯:語言的洗禮”、“文學中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等等。
2.4 研究方法論專題類課程
這一類的課程也是該校比較文學專業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比如:“獨立研究”、“文學與人類實驗法”、“閱讀樂趣的高級研究等等”。
3 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專業課程特點
3.1 語言要求嚴格,提倡原文閱讀
該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均要求具備相應的語言基礎,特別是對于申請入學的研究生,要求熟練掌握兩個國家及其以上的文學知識,要求能夠閱讀所研究的文學作品及相關文獻資料。同時也是鼓勵學生多作原文閱讀并深入鉆研。
3.2 課程強調學科整合
斯坦福大學認為,必須要創造課程內在的一致性與連續性,讓學生發展有價值的教育路徑。因此,斯坦福大學要讓學生在接受專業教育的同時,拓展多元化的學科知識和實踐技能。這一辦學理念在比較文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上也有很明顯的體現。比較文學專業中有不少圍繞一個主題,跨文化、跨語言的研究類課程,比如“跨民族語境下的納博科夫”、“莎士比亞作品中的阿拉伯”等。另外還有一些跨學科領域的課程,比如“電影和哲學:跨媒體的詩性思考”、“哲學與文學”、“文學與犯罪”等等。
3.3 非本土族裔研究較為突出
斯坦福大學有著較強的全球視野,對其他文明的歷史和現狀都有關注。比較文學專業正是一門立足于世界文學研究成果的復合型學科,因此它在全球化方面始終保持著高度的重視。在該專業的課程中,有較多的非歐美文學文化方面的內容。比如“對中世紀亞洲伊斯蘭文學模糊概念的調查研究”、“大西洋寫作中的非洲”等。另外在該系的課程設置中,對美國少數族裔的研究也不在少數,例如課程“亞裔美國人的文化和群落”。同時,社會中的一些群體,如女性群體,同性戀人群,也成為該專業比較和研究的對象,例如課程“女性寫作戰爭”、“同性戀比較文學研究”、“同性戀文學和電影”等。
4 幾點啟示
4.1 豐富課程種類,加強通識教育
相比于國內各大高校的比較文學專業,斯坦福比較文學專業的課程要豐富很多。而比較文學專業本身就有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的特性,如何充分利用不同系別的學科資源并實現學科優勢的最大化就成為了建設該專業的關鍵。在斯坦福大學,通識教育的各類課程之間,實施“學分互認”的制度,學生可以跨模塊選修課程。這不僅使得教育具備了更廣博的內涵,增加了學生專業學習的深度;同時也在加強了各學科合作的基礎之上,有效的提升了比較文學專業的跨文化跨學科的含量。
國內的比較文學專業屬于新興學科之一,因此,能開設的課程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跨文化、跨學科的程度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斯坦福大學的通識教育體制無疑是提供了一個可以效仿的模板。國內該專業也亟待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實現學科間某些課程的學分互認,從而不斷提升比較文學課程的學術含量。
4.2 關注不同族群文化,重視現實和批判
外國文學研究,由于歷史因素的影響,往往只關注歐美國家,尤其是歐美中的大國;而對于其他國家的情況,如中東地區、非洲、東南亞等,則了解較少,研究亦不深刻。相對而言,美國的大學普遍擁有較強的全球化意識,對于各個文明都有一定的研究,如斯坦福大學甚至開設了“南亞短篇小說”這樣著眼于局部區域某種文學形式的課程,專業化程度之高可以由此可見。再者,中國文學及文學研究一直比較傳統,在當代對于現實問題的關懷和批判較少。而在斯坦福大學乃至于美國眾多高校的文學研究中,無論是對該國不同族群,如美國的亞裔人群,還是少數族裔,甚至是特殊人群,比如女性問題研究和同性戀文學研究等等,都表現出其現實和批判的一面;對于很多現實問題,他們的反應經常十分迅速。這些都值得我國比較文學專業及文學研究領域的學習和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文中所用課程相關信息引自斯坦福大學網站[DB/OL].
[2]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專業研究生手冊[S].2013-2014.
[3]劉海燕,常桐善.能力、整合、自由:斯坦福大學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7).
[4]劉學東,汪霞.斯坦福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新思維[J].比較教育研究,2015(1).
[5]殷明明,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生課程設置及其啟示[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