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偉
【摘 要】高校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師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但當前的教師培訓工作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對提高教師工作水平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直接影響了高校教學與科研發展,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分析高校校教師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高校教師培訓;問題;解決方案
我國高等教育訊速發展,知識更新加劇及人才培養需求加大,因此對各大高校而言,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更加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和更新。那么,教師培訓工作應運而生并對教師整體素質的越高的提高起了關鍵作用。系統的、有效的、有針對性的培訓不僅幫助教師提高專業知識,也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由于高校發展對教師培訓需求的加大,那么教師培訓中出現的問題也愈加明顯。積極研究探尋培訓中所出現的問題,既有助于教師工作的培訓,還有助于整體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
1 高校教師培訓工作中的問題
1.1 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
高校為了調高師資力量,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培訓。但多數培訓工作由于時間緊迫,任務量大,便開展大規模統一的培訓模式,培訓的內容方面缺乏針對性。大多數對教師的培訓過于強調理論方面的培訓而忽視了對教師在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的培訓,顯得“大而空”。知識在不斷的更新,教師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和發展,教育也要注入新的血液和內容,如何提高教師的能力才是重中之重,怎樣把理論和實際教學相聯系,怎樣應用到課堂上,多數教師沒有把握。各大高校的教學情況不同,對教師的要求不一,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需求。教師選擇什么樣的學習內容,取決于教師的實際需求。教師培訓應該適應這種需求,才能提高培訓效果。
1.2 培訓機會不能均能
培養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是高校師資建設的重要任務,舉辦高級研討班、國內外訪問學者是高校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有效措施。但是,有的教師重國外的理論方面的培訓而輕視國內的實際能力的培訓,進而導致培訓工作的均衡發展。隨著高校師資的不斷提升,教師的整體隊伍也不斷優化,競爭激烈,因此高校培訓不能普及到每位教師。在高校隊伍中,高層次人才缺乏,拔尖的人偏老齡化,剛入職的具有初級職稱的教師青年教師缺乏進修培訓機會。為了保證學校的教學質量,高校應該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訓,做好基礎建設。對初級職稱教師的培訓,有利于整個學校的發展,為學校的發展注入了活力,高校應該兼顧初高級的差異,機會人人平等。另外,高校應該經常開展培訓,為教師的發展提供更多更大的平臺,保障每位教師都有提高和發展的機會。
1.3 培訓方式單一
高校教師肩負著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重任,但是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很多高校教師培訓過于強調系統知識,培訓內容陳舊,忽視教育學、教師師德、教學技能等方面的培訓,缺乏時代性和創新性。目前高校教師培訓采取的主要培訓方式是教師講,多數參訓教師聽,課堂以理論為主,以培訓者為中心,教師處于被動地位,缺乏互動交流。培訓方式單一化——這種教學理念上給受訓教師帶來不良影響,使他們在自己的課堂上也采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學生,造成惡性循環。面對復雜的教學情況,培訓的內容很少能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顯得課堂枯燥無味,大大降低了培訓的效果。這種單一的培訓在內容上不能完全體現不同院校、不同學科的差異性和不同教師的實際需求。
2 解決方案
2.1 豐富教師培內容
高校教師培訓應該根據不同教師的實際情況設置相應的培訓內容,比如職稱的不同(講師、副教授、教授)。高校要改變陳舊落后的培訓觀念,使培訓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化,主要放在教師技能、師德、思想等方面的培訓。改變以往只重視提高教師的教書技能和學歷上,將培訓目標關注的焦點放在提高教師創新能力和職業技能上面,通過培訓以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對于不同的教師開展分層次、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訓方式應該結合教師的個性化特點,使培訓切實和教師相結合。諸多高校教師通常是帶著問題去參加培訓,希望通過培訓來提高自己的能力、開闊眼界、促進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
2.2 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
有的高校在培訓管理中沒有將培訓計劃、選拔條件及時公開,甚至暗箱操作,導致真正需要的教師不能參加培訓,而不需要的教師參加了培訓,導致培訓效果不佳。競爭機制的選拔要保證公開、公正,高校要公開宣布培訓的要求、培訓的形式、考核的程序等事項。在選拔培訓人員時,可采取擇優錄取。對于圓滿完成培訓任務的教師,學校可以給予物質或精神的獎勵,對于沒有達到培訓要求的教師要給予相應的懲罰,比如減少該校的培訓名額,索賠培訓費用等。有效的競爭機制有利于減少功利性,避免資源的浪費,調動教師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2.3 完善培訓體系
高校應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合理的培訓體系。高校對教師培訓要有明確的培訓目標并制定相關的培訓計劃,在教師培訓工作開展之前,負責該工作的單位要針對受訓教師的實際能力、知識水平、職責崗位、科研等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分析,將其作為制定培訓方案、選取培訓對象的依據,進而提高培訓質量。從學校自身的整體規劃出發,兼顧各學科的需求,來制定和明確教師培訓的目標,從而滿足高校長遠戰略發展的需求及教師發展的需求。根據培訓目標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選拔、考核、聘用、獎懲等,按協議規定實施。同時還要提升教師對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從而提高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步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為了保證培訓順利的完成,學校要完善選拔、激勵、保障機制。通過建立科研基金,課題開發基金等鼓勵教師進修學習,為教師進修培訓提供經費保障,這是提高高校教學、科研的需要,也是終身教育的需要。
3 結語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師資隊伍的素質關系到學校的發展,師資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學校教學、科研水平的高低,師資培訓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隨著知識的日益更新和各學科的交叉融合,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高校應該結合各校的實際,有計劃、有針對性、系統的對教師培訓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高校教師的綜合水平,促使我國高校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久青,高桂林.高校教師培訓個體需求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2]崔志峰,楊乃軍.高校教師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7(7).
[3]周耀威.校本教師培訓模式構建[J].寧波大學學報,2001,12,23(6).
[4]戴曄,那海波.提高高校教師培訓成效的保障機制探析[J].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5]代蕊華.教師專業發展與校本培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2012,3,12(1).
[6]申英姬,金恩喜.談“互動參與式”教師培訓模式[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6,23(3).
[7]時少華,岳會博.構建高校教師培訓體系的思考[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7,4,20(2).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