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元勇
摘 要 近年來,民辦高校發展迅速,學校數量不斷增加,辦學層次不斷提高,但發展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特別是財務管理方面,如法人財產權沒有切實落實、學校資產負債率過高、投資者回報收取不合理等,嚴重影響學校的辦學與發展,需采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關鍵詞 民辦高校 財務管理 問題 對策
一、民辦高校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民辦高校發展迅速。據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民辦高校734所(含獨立學院275所),比上年增加6所,招生177.97萬人,比上年增加5.01萬人,在校生610.90萬人,比上年增加23.75萬人。民辦高校的發展,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有力補充,滿足了部分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緩解了高教資源不足的矛盾。
民辦高校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的挑戰,特別是財務管理方面。因為民辦高校缺乏像公辦高校那樣的財政撥款,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學生收費,學校收入面臨較大挑戰。近年來,高考報名人數繼續下降,據江蘇省教育廳網站發布消息,2016年全省36.04萬人報名參加高考,較去年同期減少3.25萬人,減幅為8.27%。高考人數的減少,意味著民辦高校招生壓力的增加,很可能造成民辦高校辦學收入的減少,影響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因此,民辦高校做好財務管理至關重要。
二、當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法人財產權落實不夠
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明確規定,“民辦學校對舉辦者投入民辦學校的資產、國有資產、受贈的財產以及辦學積累,享有法人財產權”。但現實中存在很多情況,學校并沒有充分享有法人財產權。如有的學校,投資者投入的房產、土地等,并未完全變更到學校名下,所有人仍為投資者。還有的學校,投資者投入經過“變通”,把投入變為借款,成為學校的負債。這樣減少了學校的自有資金,降低了學校的辦學實力。
(二)舉債多,資產負債率高
目前,有的民辦高校存在大量的流動資金借款及長期借款,甚至流動負債超過了流動資產,學校資產負債率過高,償債壓力很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有的民辦高校受舉辦者實力所限,投入的資金不足,民辦高校為達到辦學條件,不得不大量舉債用于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及教學設備的采購,造成資產負債率高。另一方面,一些民辦高校對自身定位不準,貪大求全,過分擴張,也造成學校負債過高。
(三)財務管理水平較低
目前,有的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還停留在財務報銷做賬上,沒有做到真正意義的財務管理,主要體現在預算管理水平不高,編制不科學,執行不嚴格;資產管理水平較低,資產利用率低,閑置浪費及流失多;缺乏財務的整體規劃與財務分析,很少能為學校的發展提供合理建議。
(四)投資者提取的回報不合理
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學校在扣除辦學成本、預留發展基金以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費用后,出資人可以從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取得合理回報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在現實中,一些民辦高校投資者收取回報時間不合理。按照規定,出資人應該在學校扣除辦學成本、預留發展基金及國家規定的其他必需費用后,再獲得投資回報。但個別民辦高校,投資者直接把投資回報打入辦學成本,提前支取投資回報。還有個別民辦高校,投資者取得的回報脫離了合理范疇。如2002年制定的《江蘇省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制度》中規定:“投資成本補償額按實際投入資本的一定比例計算,具體比例根據計提事業基金后的凈收益額確定,可高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但最高不得超過同期銀行一年期借款利率二個百分點”,個別民辦高校的投資回報遠遠超過這個水平。過高的投資回報,減少了學校的辦學積累,不利于學校的長遠發展。
三、改進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的對策
針對民辦高校在財務管理中出現的上述問題,主要對策如下:
(一)切實落實民辦高校法人財產權
落實民辦高校法人財產權,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嚴格劃分學校舉辦者財產和民辦高校的財產的界限。有的學校舉辦者認為,學校的資產是自己投入的,還屬于自己的資產,仍然隨意地支配學校的財產,這就侵犯了學校的法人財產權,必須加以糾正并嚴格禁止。二是完善學校的產權手續,維護學校合法權益。舉辦者投入的房產土地必須按規定過戶到學校名下,學校后續取得的房產土地也必須按規定辦理相關產權證書,維護學校合法權益。三是建立健全資產管理制度,加強學校資產管理。嚴格防止其他人非法侵占、使用學校資產,禁止隨意使用學校資產為外單位提供經濟擔保或財產抵押,防止因債務糾紛影響學校發展。
(二)開源節流,促進學校良性發展
學校是非盈利機構,每年的收入支出也比較固定,負債太高會影響學校的資金運轉,甚至威脅到學校的生存發展,學校應該開源節流,促進學校平穩發展。首先,學校要合法組織收入,擴大收入來源。學校收入包括教育事業收入、科研事業收入、經營收入、投資收益和其他收入等。學校須將所有收入納入學校大賬統一核算,防止收入流失。其次,學校要加強預算管理,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嚴控管理經費支出,盡量保持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原則,特別是保證現金流的可持續性,保障學校平穩運行。
(三)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目前有的民辦高校,財務管理還只是處在收費、報銷、記賬的水平,不能適應當前民辦高校的管理要求,需要進一步提高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
一是加強預算管理。預算管理是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提高預算管理水平,才能做好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首先是科學編制財務預算。預算編制要全面、真實、可靠,要學校各部門全面參與,科學制訂,保證預算的可執行性。其次是強化預算的執行,增強預算的剛性。預算一經批準,一般情況下不得更改,經費預算執行中不得突破。如果預算執行缺少剛性,預算也就失去了意義。再次是加強預算分析。要定期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對于與預算偏差比較大的項目,要找出原因,提出對策,確保預算執行的可靠。最后要加強預算執行的考核監督。將預算的執行情況加入對各相關責任人的考核目標,確保預算的全面落實。
二是加強資產管理。首先是科學進行資產配置,防止資產浪費。要對學校的房屋、教學儀器、辦公設備等進行科學配置,合理設置配置標準,防止資產浪費。其次要做好資產采購管理,做好資產采購招投標工作,確保采購價格合理、實惠。再次是做好資產使用管理,對每項資產,明確管理責任人,定期進行實物盤點,防止資產流失。最后要做好資產處置管理。做好資產統一回收、統一處置、集中核銷的管理體制,提升資產管理水平。
三是加強財務分析。主要是做好預算執行情況分析、現金流情況分析、辦學成本效益分析等,通過分析,發現學校支行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從而及時改正。
(四)合理支付舉辦者回報
學校應按民辦教育促進法的規定,在扣除辦學成本、預留發展基金以及按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費用后,才向舉辦者支付合理回報。如何確定合理回報水平,應按各地的相應規定執行。如江蘇省的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制度中規定的合理回報水平是不超過同期一年期貸款利率二個百分點。
民辦高校在我國起步時間不長,正處于不斷發展壯大時期,需要加強管理,促進良性發展。因為民辦高校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同于一般的企業或機關事業單位,因此,民辦高校的財務管理也要從其自身特點出發,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為民辦高校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為江蘇省教育發展投資中心)
參考文獻
[1] 李寶榮.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
(6):120-121.
[2] 劉珣.現階段我國民辦高校財務管理若干問題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07(5):57-58.
[3] 四川省教育會計學會課題組.民辦高校財務管理現狀分析及政策研究——以四川省為例[J].教育財會研究,2014,03
(17):40-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