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春艷 楊樂
【摘 要】近幾年,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國家一直提倡采用低碳減排的交通運輸方式,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越來越重要。由于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緊靠政府投資資金是遠遠不夠的,所以PPP融資模式應運而生。本文分析了PPP融資模式的適用性和優點,并針對目前的現狀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PPP融資;軌道交通
1 研究背景
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所有的公司都在尋找效益的新增長點。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速發展,城市擁堵問題已經日趨嚴重。有些城市實行限號出行、搖號取車牌等限購措施,軌道交通的發展促進了低碳經濟,保護了環境。但是地鐵投資運行成本大,回報期長,國內現在資金的解決方式是各級政府出錢,地鐵是公共服務特性的交通工具,完全由政府出資還是和企業共同出資,近幾年來還沒有明確的解決辦法。近幾年來,隨著國家鼓勵軌道交通的發展,投融資主體也出現多元化,于是,在政府無法提供有利的財政支持的情況下,人們對軌道交通的迫切需求下,公司越來越表現出投資于城市基礎設施領域的欲望,一種全新的融資模式PPP應運而生。PPP融資模式是政府和企業就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后期的運營維護達成一種協議的模式,雙方共同投資、共同承擔風險、共享利潤。PPP融資模式下的政企合作組織結構復雜,在政府的監管下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發揮企業和政府各自的優勢,使軌道交通建設能夠順利的開展。
2 研究內容
城市軌道交通的不斷發展是響應國家低碳出行號召的必行趨勢,從現在的經濟形勢來看,基本一線和二線城市都覆蓋有軌道交通。但是對于很多城市來說,軌道交通前期投資金額較大,回報周期長,后期的運行維護成本很高。而且在后期回報方面,軌道交通屬于惠民工程,投資收益往往是很低的。政府難以負荷沉重的財政壓力,有時候會選擇其他的交通方式,如有軌電車、BRT等。但是,對于大城市日益增加的人口,軌道交通是勢在必行的。因此,引入多元化的融資模式是解決軌道交通發展的有力方式。本文從PPP融資模式在我國的適用性分析PPP融資模式在我國的具體運行。
2.1 PPP模式的含義
PPP融資模式最早是歐洲出現的一種融資模式,它是一種公私合營的運行模式。目前西方國家已經廣泛運用了。目前已有學者將PPP融資模式分為廣義的PPP和狹義的PPP。廣義的PPP融資模式,是指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建立的各種合作關系,目的是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的產品和服務。而狹義的PPP是一種項目融資模式運行機制,他們更強調合作過程中的風險分擔機制和項目資金價值原則。
2.2 PPP模式應用于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適用性
英國是最早建成地鐵的國家,經過多年額摸索,英國政府認為PPP融資模式可以提高工程的質量并降低成本;公私合營下的融資模式使工程項目基本上可以如期完工。2003年,公私合營的融資模式在全世界得到廣泛應用。中國近幾年來經濟飛速發展,軌道交通的建設如雨后春筍版的出現,軌道交通便捷、快速、環保、省錢的各種優勢成為市民出行的首要選擇。軌道交通的普及建設迫在眉睫,政府的財政壓力是軌道交通建設的關鍵問題,因此,引入靈活多樣的融資模式來確保軌道交通的順利建成勢在必行。
3 PPP模式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應用優點
3.1 PPP模式能拓寬政府方融資渠道,緩解政府方財政壓力
PPP融資模式引入私人投資者拓寬了融資渠道,減輕了政府的財政壓力,使政府將資金投入到其他的惠民工程項目中。同時,PPP融資模式更加保證了軌道交通項目建設與后期運行的順利進行。使政府部門從龐大的公共基礎產品的全部提供者,變成與私人企業分工合作,提高了項目運行的效率和效益。
3.2 消除費用的超支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在項目設計階段共同參與
私人部門以利潤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為指標,參與項目可行性研究和項目設計研究,保證項目資金的使用和給予技術支持。私人部門往往擁有強大的資金支持和優秀的設計管理團隊,他們為項目從投標到后期的建設一直進行追蹤管理,一般會按照項目期按時完成項目的設計和建設工作。盡量縮短項目時期,以獲得更高的利潤。PPP模式下,軌道交通當獲得政府批準建成后投入運行,政府和私人部門共同制定價格,項目運行者開始獲得現金流入,降低工程造價,提高建設的效率,降低項目的完工風險和資金風險。
3.3 私人部門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私人部門在項目運行的前期就參與項目設計,為政府部門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提高項目運行的效率。PPP融資模式將私人部門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融入到項目建設中。私人部門和公共部門共同參與項目的設計、建設和運營,政府起到監督和協調的作用。私人部門投入資金和技術支持,彌補互相的不足,降低資產負債率。雙方形成長期互利的目標,更好的為公眾提供服務。
3.4 風險分配合理
PPP融資模式更好的解決了項目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風險,實現風險盡可能的合理分配。受益最多的一方承擔的風險也越大,整體規避風險使政府和私人部門的風險都有所降低,提高融資的效率,增加了項目順利完工的可能性。后期的現金流入受益有私人部門分享,政府和私人部門風險共擔。
4 PPP融資模式的現狀及改進措施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我國軌道交通技術的發展,公共事業改革進步明顯,響應了低碳出行的環保舉動。國家大力支持和推進軌道交通的發展,很多二線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擁有一個嶄新的未來。由此。國家財政感受到來自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資金壓力,開放其他融資渠道,引入私人部門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國家出臺了建設項目資金融資渠道方面的法律法規,推動了融資渠道的多元化發展。深圳地鐵四號線、南京地鐵1號線都是城市軌道交通中成功運用PPP融資模式的成功典范,解決了項目建設中資金、運營和后期的維護等工作。
PPP作為一種新的項目融資工具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監管機制不夠全面,私人部門的利益和政府部門的利益分配不合理,私人部門的行為得不到規范,可能向自己的利益傾斜;政府對私人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分配不夠明確;前期資金投入很大,后期作為公共設施的必需品,收益很難預計,投資回收期較長,嚴重阻礙了政府引進私營資本進程的推進;針對現狀存在的問題,PPP 融資模式的改進對策如下:
1)完善法律法規
我國關于PPP融資方案的法律法規尚未形成,整個體系尚不完善,政府需要針對PPP項目融資中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法律體系,增強法律法規的執行性和可操作性,使政府和私人部門在遇到問題時能夠有章可循,將PPP融資模式更多的運用到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中。
2)優化審批程序
政府轉變角色,將重點轉移到配合私營部門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而不是管理資產。發揮私人部門有力的資金提供和強大的技術支持的優勢。建立科學的補貼模式、簡化審批手續、加強監管效率,真正將PPP融資模式成功高效的運用到軌道交通的建設過程中。
3)拓寬融資渠道
開放地鐵的運營市場,后期的運營維護需要大量的資金,引進國外有實力的企業參與運營維護,促進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化,降低政府的財政壓力和運營成本。
4)完善風險分擔、補償機制
政府和私人部門風險共擔,收益以雙方風險的承擔程度為原則。平衡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現在的地鐵收益部門來自票價,還有一部分來自地鐵附近的商鋪。可以將運營和商鋪物業分開管理,各建設階段實現風險可控,降低政府部門承擔的風險和負債,多元化的促進軌道交通的順利發展。
5)加強人才培養
PPP項目融資模式需要財務、建筑和管理方面的人才,需要政府和私人部門的協調配合,平衡好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是PPP模式順利進行的必需保障。這類型的實施案例我國不是很多,要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運行模式,結合我國的發展現狀,培養PPP融資模式所需的各方的資源,確保項目實施、運行、后期管理能高效地完成。
【參考文獻】
[1]季科.淺談PPP融資模式下城市軌道交通經濟風險及規避對策[J].經濟視野,2105(2):15-15,17.
[2]徐記偉.探討PPP融資模式在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中的適用性[J].經濟視野,2014(18):330.
[3]陳柳欽.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PPP融資模式[J].中國鐵路,2005(9):23-26.
[4]周興榮,龍梅琴.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基礎設施項目PPP融資模式探析[J].河北企業,2013(11):52-53.
[5]郭寶.城市軌道交通集成融資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