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豆漿,老少皆宜的傳統特色食品,因為營養價值豐富,素有“植物奶”的美譽。傳說豆漿起源于1900多年前,是西漢孝子淮南王劉安在照顧患病的母親期間無意中發明的。俗話說“樹大招風”,正因為豆漿歷史悠久,與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歷來關于豆漿的“傳說”也是不絕于耳。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番,辨其真假。
☆傳言:男人喝豆漿會變“娘”
★事實:適量飲用不阻男子氣概
男人喝豆漿會失去男子氣概?這恐怕是最考驗我們智商的論斷了。
說豆漿會讓男人變“娘”,矛頭肯定是指向大豆異黃酮。雖說人體的雌激素水平過高可能會引起某些生理變化,但是,大豆異黃酮具有的弱雌激素活性屬于植物雌激素活性,只有人體雌激素活性的千分之一。對于男性來說,一杯豆漿根本不足以引起雌激素水平的明顯變化,不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相反,多項流行病學研究證明:適量喝豆漿、吃豆制品有利于預防前列腺癌。
男同胞們可以放心大膽地適量飲用。
☆傳言:豆漿和雞蛋不能一起吃
★事實:豆漿煮熟即可
傳言說豆漿和雞蛋一同食用會造成營養流失,嚴重的還會導致腹瀉。
豆漿中確實含有一種“抗營養因子”,叫做胰蛋白酶抑制劑,會妨礙蛋白質的消化吸收。不過,很幸運,它不耐高溫,豆漿在完全煮熟后,它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幾乎大部分都被破壞了。煮熟的豆漿和煮雞蛋一起吃,完全不會妨礙雞蛋蛋白質的吸收。
給您提個醒,最好不要用生豆漿沖雞蛋喝。
傳言:豆漿會阻礙礦物質吸收
事實:豆芽豆漿更易消化
有種說法是豆漿中的植酸會干擾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
這確有其事,解決辦法是將黃豆略發芽,最好不超過0.5厘米,用其打制豆漿。豆芽豆漿不僅去除了植酸,繼承了黃豆身上的高蛋白基因,還青出于藍勝于藍,擁有黃豆身上沒有的維生素C,而且味道更好。
發芽的黃豆制成的豆漿營養素吸收率更高,不容易脹肚,更適合老人孩子等消化功能弱的人群食用。
☆傳言:豆漿營養價值不如牛奶
★事實:營養各有千秋,口味因人而異
喝豆漿好還是喝牛奶好?常常讓人們爭論得面紅耳赤。
豆漿的鈣和蛋白質含量雖然不如牛奶,但含有膳食纖維,植物化學物質如豆固醇,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吸收。
所以,豆漿和牛奶各有千秋,都是補益身體的好食材,根據自己的喜好適量飲用即可。
☆傳言:幼兒不能喝豆漿
★事實:1歲以上可適量飲用
傳言說豆漿營養雖然豐富,但小朋友不能喝。
豆漿的確不太適合1歲以內的孩子飲用。因為大豆中含有一些寡聚糖如棉籽糖,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1歲內的寶寶消化能力較弱,易在腸道內發酵產氣引起腹脹、消化不良等胃腸道不適,另外蛋白質過敏反應也要引起注意。
等小朋友稍大一些就可以適量飲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