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電,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教授馬丁?馬卡里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英國醫學雜志》上刊文稱,2013年在美國至少25萬人不是因傷病不治,而是由本可預防的醫療過失致死,這一數字超過了中風和阿爾茨海默氏癥致死人數的總和。醫療過失已成為患者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僅次于心臟病和癌癥。
馬卡里教授認為,這些人是因為交流不暢、零碎的醫療護理、誤診和過度用藥喪命。醫療過失致患者死亡的情況不僅在美國受到低估,全球其他發達經濟體也好不到哪去,在經濟欠發達國家和地區,情況可能更糟。
他認為,研究人員沒辦法得到因醫療過失致患者死亡的確切人數,原因是美國眼下采用的醫療數據系統雖然由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且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但它沒有配備追蹤醫療事故的功能。基于這種狀況,美國需要采取系統措施,彌補醫療過失相關數據的缺失問題。
解讀 魯灣
這里所謂的“醫療過失”是指醫生在診治的過程中,由于人為的原因造成的患者死亡。這里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技術方面的原因,甚至還有道德和經濟層面的原因。“醫療過失”造成的死亡在世界其他國家也普遍存在,據西班牙《世界報》報道,在德國每年因醫療失誤而死亡的人數為一萬九千人。據我國紅十字會統計,我國因醫療損害事件造成約40萬人死亡。各國“醫療過失”造成的死亡人數普遍比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高得多。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數字只是“醫療過失”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數,那些不太嚴重的醫療失誤導致的后期死亡不包括在內。而且這個數字相當龐大,危害更為嚴重,許多情況是隱蔽的長期的。據德國衛生中心的記錄,德國每年大約有36萬至72萬起因為疏忽、組織或者程序等問題而出現的傷害事故。這種危害造成的疾病被稱為“醫源性疾病”。主要包括藥害性的假冒偽劣藥品缺陷、不合理或者錯誤用藥以及正常用藥的不良反應等。還包括很難界定的“過度醫療”。因為“過度醫療”至今沒有一個判斷的具體的量化指標。以及護理失當、醫術不佳、粗心大意等造成的醫藥傷害。
中醫說的“有病不治長得中醫”,說的正是“醫藥傷害”,告誡人們平時注意養生,要慎醫慎藥。對于醫療我們既愛之又恨之。許多病經過醫療后確實痊愈了,人們離不開醫療。有些病不治可能多活幾年,一治反而加速死亡,人們恨之。我想,醫療也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樣,都有兩重性,要避害趨利。首先是人們對于疾病的認識遠沒有窮盡,正如外國一個醫學大師說得那樣,人們只是剛邁進醫學殿堂里一只腳,人對于人自身的認識還很膚淺。何況還有制度道德經濟等方面的原因,所以“醫療”可用之而不可全信之,最后決定權永遠是在自己手里,不能完全交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