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榮清++張志巍++夏浪波?
摘 要:網絡劇作為新興的綜合藝術,已深深融入大眾的生活。它以其制作快、觀看隨性、接地氣、網站自制等特點而風靡視頻領域,盡管如此,網絡劇在審核政策與制作質量中出現了諸多問題,面對新媒體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網絡劇何以調整與權衡利弊,以此得到更好的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劇;平民化;改編;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11-0097-03
一、網絡劇的界定及誕生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升與發展,網民群體不斷擴大,而國內視頻網站也隨之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各種網絡衍生產品開始嶄露頭角,網絡劇就是其中之一。它以視頻網站的特點與優勢為依托,占據了大量的受眾市場。如今,網絡劇已成為繼電影、電視之后的以互聯網為載體的又一種新的視聽綜合藝術。但隨著受眾審美的“去中心化”以及后現代主義的解構性、娛樂性,網絡劇的迎合制作、文化內涵失真、過分追求商業利益等問題也暴露無遺。
何為網絡劇?狹義上的網絡劇就是網絡電視劇,現今我們所說的“網絡劇”更接近于這一種看法。但從廣義上來講,它指在網絡平臺上發行或播放的電影、電視劇等視頻資料,甚至還包括一些視頻短片。在我國,其概念的界定始于上海戲劇學院的錢鈺。1999年,錢鈺首次提出“網劇”的概念:“通過互聯網傳遞,由上網計算機接收,實時、互動的進行戲劇演出的新的戲劇形式。”簡單地說,網絡劇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戲劇與電視劇一樣,網絡劇一般分單元劇和連續劇。單元劇則是由若干相對獨立的單元構成的電視劇。
網絡劇的隨和性和便捷性。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的功能漸漸地便捷起來。而互聯網的普及,無線網絡的擴散,上網變得越來越容易。在互聯網還未普及時觀眾的觀影方式以電視直播和重播為主,隨著電腦的普及電視劇的播出方式除了電視直播、重播還新增了網絡視頻網站播出。在網絡視頻上搜索播放這相較于電視播放方式在時間上相對擁有自由性。而隨著網絡的普及,手機的發展,無線網絡的擴散,手機上網也變得越來越便利。只要有無線地點,在手機上觀看網絡視頻不僅在時間上自由,從空間角度來講,也更為隨性和便捷。
網絡劇的誕生雖然較晚但是發展卻極其迅速,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劇”的《嘻哈四重奏》于2009年播出,這部作品自播出便風行網絡,雖然有觀眾吐槽其抄襲,但是其極具個性創意,融入網絡生活中的最新鮮的話題,充滿了80后獨特的自我娛樂精神,迎合了網友的閱聽心理。就這樣,網絡作為一種地地道道的草根文化誕生了。2010~2012年網絡劇探索發展,在10年以“穿越時空”為主題的愛情穿越電影登上網絡視頻網站。在題材上也打破了網絡劇以情境喜劇為主的單一題材。在這一階段網絡劇的質量普遍不高,但由于是探索過程,也并非無優勢可發展。這兩年的網絡劇大多都追隨網民熱潮,在劇情中加入一些社會的熱點問題作為他們劇中的吐槽點,從而來引起觀眾共鳴。
2013年至今,網絡劇得到快速發展。以《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為主的喜劇題材;以《靈魂擺渡》為主的靈異題材;以《暗黑者》《心理罪》《余罪》為主的犯罪、懸疑題材;以《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最好的我們》為主的青春校園題材;以《我的奇妙男友》《太子妃升職記》為主的愛情題材以及以同性愛情為主的《上癮》等網絡劇大量涌現。而優酷、愛奇藝、騰訊、搜狐、樂視等網絡視頻網站也競爭激烈。
面對如此蓬勃發展的局面,網絡自制劇的興起其實有諸多原因和巧合。首先,網絡視頻用戶數量的不斷增長擴大了受眾基礎。隨著網絡技術的全面發展以及新媒體的普及,中國網民的數量迅速發展。在這一基礎下,視頻網站抓住這一機遇,不斷地擴大市場規模;其次,現在大多數人的時間都呈現出碎片化的特點,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很少有人有時間,可以尋找電視每天固定的時間收看固定的電視節目或電視劇,而網絡劇時間與地點的自由,使觀眾隨時隨地觀看成為了可能。加之,網絡劇主要的播放媒體是電腦、手機、平板等網絡設備。視頻網站的觀看渠道越來越多,可以隨身攜帶著手機、平板及其他移動終端設備登陸視頻網站客戶端也可以進行觀看,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觀看時空的局限性問題。而不像電視的播放直播大多只限于電視機前。再次,相關政策的完善為網絡自制劇提供了更多發展的空間。目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臺了限娛令、限廣令,對電視臺的綜藝節目、影視劇及商業廣告都大受影響,而且,“一劇兩星”政策的出臺著實讓電視劇制作平臺受到強烈沖擊,視頻網站進而崛起,網絡劇可謂看到了先機。市場環境的變化、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之下,一個強大的網絡運營商正走向新的產業鏈布局,但由于網絡劇是隨之新媒體發展而發展的新興產業,其發展正值探索階段,還并非完全成熟。
二、網絡劇的發展特點
網絡劇能引起如此大的影響,很大的一點就是因為網絡劇的題材、內容、風格都很靈活,十分的貼地氣、靠近生活。可以迎合廣大網友的視聽娛樂要求。還有因自制模式與視屏網站切身利益掛鉤。
1.接地氣的草根化、平民化
以網絡劇《余罪》為例:《余罪》講述的是一個胸無大志的“混混”只想在警校混畢業,以便在家附近謀個片警以幫助其父親做水果攤生意不受欺負的美好生活,但偏偏在畢業前夕因打架生事面臨開除。在這緊要關頭一場特訓給了他一個新的選擇,從而因特訓被選拔出來作為一名特情臥底在本市最大的販毒者身邊參加緝毒工作。《余罪》是警匪題材的影視作品的,他以反傳統的另類姿態而呈現在觀眾眼前,打破常規,開拓了警匪劇的新類型,從而摒棄了以往警匪劇慣有的莊嚴、凝重的風格。通常來講,警察這一形象在我們的思維中就是固化的符號,這部作品乍一看,好像人物設置與主題甚至都不搭調,劇中還帶著個人自白的場景。然而余罪卻以又賤又壞,油嘴滑舌,扣著學渣的帽子,胸無大志且語言乖張而且性格略帶頑劣的“賤人余”的形象以警察的身份出現在了觀眾的視線。然而這不正經不主流的痞氣十足的演技不僅賺足了觀眾的點擊不使其厭煩,而且還打破了觀眾的“刻板印象”。使看多了“高大上”、“正經”警匪片的觀眾感受到了新奇。
2.視頻網站的市場需求性擴張
各大視頻網站,都是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優勝劣汰,視頻網站想要取得更大影響力和蛋糕,就必須提升自己的價值和影響力,比如優酷每年都會推出大師系列作品——微電影等,網絡劇的利益與網絡視頻網站的利益緊密聯合。從創作到傳播過程都能看出其精心的安排與策劃。《余罪》是愛奇藝聯合新麗傳媒與天神娛樂共同出品的。首先,愛奇藝在網絡自制劇主題上的設定能看出一直都目標明確且穩定。主題是內容的提煉,而內容反之則是主題的發展。從《心理罪》到《盜墓筆記》到《靈魂擺渡》再到《余罪》可以看出,愛奇藝推出的網絡自制劇基本上都是以懸疑、玄幻、人性等而展開的,此類主題不僅在現在的市場上稀少,愛奇藝在這其中甚至還加上了“人性”這一閃光點。比如《余罪》中主角余罪雖然心無大志,視規矩于不顧,但是他的轉變也算得上是“學渣”的逆襲,在臥底過程中心態變化為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從最開始不愿參加臥底行動到參加后談好條件有危險就退出再到最后盡管危險重重卻也要返回到販毒者身邊希望將其一網打盡,這些都凸顯出人物的“真實”、人性的光輝;其次,愛奇藝通過系列和連續的方式將內容銜接,同時又獲得觀眾關注。愛奇藝在《心理罪》開始就有了一個“VIP用戶提前觀看全集”的特權,這使得愛奇藝在“VIP”這方面可以大做文章又使得觀眾可以連續的觀影,使之劇情的連貫。可謂是一個雙贏的局面。除了劇情的連貫還有系列的播出,比如《靈魂擺渡》的第一季與第二季,而《心理罪》本因有第二季播出的,但因一些原因導致下架重現剪輯后重新上架,以至于第二季遲遲沒有與觀眾見面,而《余罪》在第一季與第二季的銜接上就比這兩部要好很多,第一季與第二季可以說是無縫連接。甚至為了與第一季鏈接和一些其他原因提前了第二季的播出時間。
3.小說改編的觀眾基礎
除了以上幾點外,網絡劇還有一大優勢就是網絡劇大多以小說改編為主。網絡劇《余罪》改編為小說《余罪:我的刑偵筆記》,于2013年開始由作者常書欣在創世中文網上連載,本書根據真實案件改編,講述一個傳奇警察和毒販、悍匪、黑道大佬的交鋒實錄。在本書寫作過程中,無數職業警察匿名參與到劇情討論當中。故此書一經推出便吸引了無數讀者熬夜追讀。并且該書在騰訊創世中文網連續兩年的總榜冠軍,同時登上百度風云榜小說榜的前十名,中央電視臺更以《余罪》的火熱為專題采訪了作者常書欣[3]。網絡小說的超高人氣使其改編電視劇未播先火,網絡小說的原著“粉絲”也是這些根據小說而改編的電視劇的收視來源之一。
在此因為網絡小說的超高人氣,自帶收視觀眾等特點,現如今經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不計其數,不僅是網絡劇,電視劇電影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已經播出的《杉杉來吃》《何以笙簫默》《花千骨》等。還未被播出的《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傾城》等。但是由于電視劇電影的限制比之網絡劇稍嚴,所以導致有些文學劇本不能以視覺文本和聽覺文本很好的展示在觀眾面前。
三、網絡劇于困境和機遇中何以發展
雖然說網絡劇的發展就目前看來可謂是一帆風順,但是畢竟網絡自制劇的發展時間短,整體來說制作粗糙,質量低下且同量化現象嚴重。網絡自制劇從出現到興起也就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雖然是一股潮流,但是尚未形成氣候。
相關政策的匱乏出臺與審核問題是擺在網絡劇面前的一座大山,因為從現今的網絡環境來看,魚龍混雜、追求盈利目標的自制過程漸漸演變為一場涉獵觀眾眼球的競賽。目前相關部門對于網絡劇的審核可能還不夠完全,但制度再一步一步的完善,在此之前《心理罪》《靈魂擺渡》《暗黑者》等網絡自制劇都無一幸免的被迫停播,以血腥鏡頭過多、詆毀警察形象、抽煙鏡頭超過等原因下架整頓。而在《余罪》中余兒是一個為組織辦實事的黑(好)警察,只要能破案,他可以用很多卑鄙的手段破案,受賄,毆打,誘供,逼供,收黑錢,性交易一個不少。并且為了在毒販面前真實陰差陽錯的讓他人認為余罪是一個“靠下半身”思考的人。而為了更好地偽裝,余罪在劇情里會時不時說一些比較低俗的話。除此之外該劇還有很多“擦邊球”類的鏡頭畫面。雖然這符合觀眾的惡趣味,但是已經審核難以通過。
為了投其觀眾的所好,引起觀眾的共鳴,網絡自制劇除了以社會槽點、網絡熱議話題為關注度外,還有以打“擦邊球”為投機取巧的網絡劇。那么,過度接地氣,藝術性不高的問題便浮現出來。因為投入資金相較于電視劇要少,其質量還有待提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網絡劇的質量一直不能得到提升,而僅限于現在的博觀眾眼球從而導致不良影響,遲早會走向衰亡。比如《余罪》中有的過于情色的畫面是可以避免的。網絡劇目前的觀眾年齡在與中青年的學生和白領,而相較于來說青年的比例又比中年的比例大,而有的畫面會對其產生誤導。
面對網絡劇所處的“媒體環境”,我們不得不承認,網絡作為一把雙刃劍,這個特殊的平臺在沖擊傳統媒體的同時也為網絡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因為網絡社會的一個趨勢,互聯網在人們的生活照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這就為網絡劇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很好的發展前景。在觀看網絡劇時,觀眾的互動性較強。與電視不同,在網絡劇的播出中依據著互聯網這個平臺,觀眾可以隨時通過連接調出演員的背景資料以及劇情介紹。在觀看過程中還可以發彈幕和觀眾進行討論劇情。微博話題的討論也能使參演角色與觀眾互動。當前來看,網絡劇基本都是采用的和電視劇一樣的拍攝模式全部拍攝完成在播放。但是相較于電視劇網絡劇在“季”與“季”的銜接中往往會聽從吸取觀眾的一些意見。這相較于以前的拍攝模式是一大進步。但是相較于網絡劇目前投資較少制作周期較短的特點,可以根據這一特點而采用編排邊播的模式,使觀眾的反映、實時的熱點的更新都可能影響劇情的發展,使觀眾真正的參與其中。
當下,是人人傳播人人參與的時代,朋友圈,微博都是現代人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也正是表現在不同類型的社會化媒體出現并相互交融互動。當一個人看了一部劇,隨手發一條微博,那么成千上萬的人都可以通過不同的好友來得知這部網絡劇。所以明星們和視頻網站也常常通過這些新媒體手段來為網絡自制劇宣傳造勢。全面覆蓋的無線網,可移動觀看的設備,新媒體提供的宣傳渠道,這些有利的外部因素都促進了網絡自制劇的蓬勃發展。
但是目前,我國網絡劇的宣傳力度與播放模式都固定在網絡上,無論是朋友圈的轉發還是微博的宣傳大多是觀眾自愿,而非制作單位宣傳。這就使得宣傳滯后。其次在播放模式上除了電腦、手機或者其他移動設備的終端登錄以外并無拓展,可以試著電腦、電視、手機三屏合一的播放模式。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網絡劇的火熱,也伴隨著不少明星的加入,在《余罪》中主角余罪的扮演者則是張一山。可能聽著這個名字許多人都反映不過來,但一提到《家有兒女》中的“劉星”不少80、90一代的觀眾就會恍然大悟。從“劉星”到“余罪”,看著張一山情景劇長大的一代人也儼然成為了現金大眾娛樂收視的主力軍。有的為了懷舊,不為看劇只為看人。可以說,“明星效應”也成為網絡劇營銷的一種慣常手段。
四、結 語
網絡劇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興產業,從目前看發展很好,前景無限,但是同樣的我國的網絡劇屬于剛剛起步階段,都還在不斷地摸索之中。也有很多的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在各大視頻網站的競技中,網絡劇的競爭也相當激烈。望這是一個良性的競爭,在競爭中使其發展,而非急功近利、模仿跟風使其千篇一律。存在問題即意味著需要發展,而把握這些機會即是發展的要點。
參考文獻:
[1] 李娜.中國網絡劇形態發展初探[J].中國電影市場,2011(10).
[2] 李駿.網絡劇:廣電系統網站發展之利器[J].東南傳播,2010(2).
[3] 吳勝彬,甘玉鋒.基于視頻網站與制作方視角看網絡劇的興起[J].傳播與版權,2015(4).
[4] 戰俏.網播電視劇的互動傳播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5] 中國網絡自制劇興起的原因及發展問題初探[EB/OL].中國論文網,2015-11-27.
[6] “新警匪劇”《余罪》反類型敘事成市場新寵[EB/OL].百度百家.
[7] 余罪:我的刑偵筆記--文化頻道[EB/OL].中國警察網.
[8] 山西的常書欣寫了本紅遍全國的書--山西頻道[EB/OL].人民網.
[9] 教您如何上youtube看熱播網劇和視頻-發發牢騷-PoweredbyDiscuz![EB/OL].互聯網數據.
[10] “新警匪劇”《余罪》反類型敘事成市場新寵[EB/OL].百度百家.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