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競爭日益激烈,中國的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企業未來的效益很大一部分依靠人力資本,因此,為了保證企業在全球經濟體中的競爭力,企業必須吸引、留住優秀人才,充分發揮員工潛能。在這種背景下,我國企業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內部人力資源利用率。本文以農產品為例對股權激勵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其本質和目的,并闡述了實施股權激勵的作用機制,其次研究了農產品采取股權激勵政策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性的提出了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對農產品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農產品;股權激勵;解決措施
一、股權激勵的概述
1.股權激勵的概念
股權激勵是經營者獲得公司股權的一種形式,企業經營者給員工一定的經濟權利,使他們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據側、分享利潤、承擔風險,使企業員工能夠更好的為公司做出貢獻。
2.股權激勵的本質和目的
很多人都誤以為股權激勵的本質是一種福利,其實這種觀點并不正確,股權激勵的本質說到底是一種激勵,它是希望通過股權的形式來分配企業的收益,用以激勵企業經營者,從而使企業獲得更多利益的一種長期激勵方式。股權激勵的目的最根本的就是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促進公司未來的發展,而且企業希望通過股權激勵這種方式保留企業核心員工,并對他們的貢獻一定程度上進行回饋。
二、農產品實施股權激勵的效果
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內部矛盾,解決了企業代理問題。農產品內部采用的是一種委托代理的模式,經營權和所有權同其他大多數企業一樣是分離開來的,眾所周知,經營者和所有者他們之間所追求的利益是不一樣的。對于企業經理人而言,更關注企業的短期效益,而企業的股東則更加關心企業的長遠效益,這樣就使得農產品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一矛盾較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股權激勵,這主要是通過讓經理人以相應的方式入股公司,掌握企業一定的股權,使其自身利益與企業利益息息相關,并承擔一定的風險,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激勵經理人更好地關注企業的長遠利益,從而較好的緩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一定程度上解決農產品中存在的代理問題。但是,激勵機制雖然對解決代理問題有所幫助,卻并不能完全的消除企業組織的代理問題。
三、農產品采取股權激勵存在的風險和問題
1.公司治理結構不全,可能會造成資產流失
股權激勵的實際效果與農產品整體的治理結構息息相關,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是企業開展股權激勵的前提,而農產品治理結構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股東大會形同虛設,股東大會實際是由大股東操縱的,小股東很難發揮其作用;二是董事會對經理人的有效約束不夠,內部人控制企業的現象屢見不鮮,這很可能會造成企業高層和股東合謀,使企業的資產流失。三是監管部門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農產品中,被監督者往往是監管部門的上級,這使得監管部門很難行使其監管職能。
2.業績評價體系不健全
實施股權激勵也必須在企業擁有完善的業績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實現,農產品現有的評價體系都存在著諸多不足,如評價目標不清晰,評價標準及指標單一等,這就使得很難對企業的業績和人力資本的貢獻進行較為準確的量化并評價。一個有效的業績評價體系應該將兩類指標有機結合,即能夠反映企業人力資本的財務指標以及能夠體現企業未來發展的市場價值指標。而這通常較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外部資本市場的有效性以及企業內部財務指標的真實性,現階段,就農產品而言,還有很評價體系有待完善,否則股權激勵很難在其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激勵方案不合理
農產品的股權激勵方案設計不夠合理,雖然它包括了多個方面,但是并沒有看到對激勵對象的明確規定,也沒有看到對激勵模式的闡述,而且方案制訂的程序沒有透明化和公開化,這樣就可能導致公司內部出現一些不公平的現象,難免會挫傷員工積極性,有的甚至會直接導致優秀人才的流失。
4.激勵政策實施不當
一個公司的激勵政策要想取得較好的效果是需要將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者相結合的。而農產品實施股權激勵則是一昧地強調物質激勵而忽略了精神激勵,它許諾經營者的較高薪酬是與企業的經營狀況息息相關的,經營者要想獲得高報酬就需要不斷的發揮自身的才能促使企業發展,從而獲得較高的報酬,這種激勵機制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促進公司發展的,但是也正是由于農產品過于強調物質激勵,所以導致了企業的經營者為了獲得激勵獎勵不惜采取任何措施,甚至是改變計提折舊方式,賣掉公司資產來提高營業外收入。這樣的做法不僅不會促進公司的發展,還會導致公司面臨著重大的風險。
四、解決農產品股權激勵問題的對策
1.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
完善農產品的治理結構可以為股權激勵的實施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通過加大國資委、證監會對企業管理層的監督和約束,積極強化監督機制。實踐證明,現代企業治理結構,不僅包括企業內部的制衡機制,而且應包括外部監督,應該將內外監督有機的結合起來,發現重大問題及時向企業、股東提出整改意見,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提升企業的透明度,保證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管理層的短期行為,通過對激勵對象進行各項綜合考察,包括:素質、道德等,可以有效的規避道德風險問題。此外,還應強化企業所有者對企業運行的監督,不斷完善企業的董事會結構,保證董事會的獨立有效運作,同時還可以增加一定比例的獨立董事,以保證企業決策的獨立性和科學性。
2.完善公司內部的業績評價體系
當前,農產品使用的最多的績效考核指標是凈資產收益率,該指標是在歷史成本計價原則和權責發生制原則的基礎上建立的,可以很好地提供企業的真實經營業績信息。但是,該指標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可能低估經營人員的業績;二是經營者可能高估經營人員業績并造成行為短期化。因此,企業的股權激勵制度以及實施方法一定要結合企業的目標達成情況以及激勵對象本人、本部門的業績指標完成情況與考核辦法來制訂和兌現。農產品要想建立完善的業績評價體系,就需要制定相關政策,保障企業績效評價激勵約束作用正常發揮,將評價結果落到實處。為此,除了不斷完善評價系統之外,應建立和健全相應的配套措施和政策,將評價結果作為對企業及管理層評價、任免和獎懲的一項重要依據。
3.設計科學的股權激勵方案
一個科學的激勵方案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激勵方案中應該包含股權激勵對象、激勵模式、激勵目的以及股份的分配、管理與資金來源。首先,農產品肯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激勵的對象和模式,明確自己實施激勵政策所要達到的目的,這是基礎;其次,需要清楚自己公司的資金和股份問題,正確的劃分股權以及制定相關的規則;最后,要加強對該方案實施過程的監督,制定完善的實施和監督體系,保證該方案順利的進行。此外,公司在強調物質激勵的時候也應該注重精神激勵,將二者相結合,能夠為企業員工提供更多的提升職業技能以及晉升的機會,從而促進激勵政策更好的發揮作用。
4.國家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
股權激勵制度的順利實施,需要多個部門的綜合調節,以及完善有效的法律法規體系,自2005年以來,各種相關法律法規相繼出臺,逐漸規范了股權激勵制度的實施條件。但同時,還應完善配套的法律環境,完善《公司法》來為中小民營企業實施股權激勵打好基礎,完善《證券法》來加強、加深信息披露機制等。
五、總結
本文在對農產品相關資料進行了解的基礎上,首先闡述了民營企業股權激勵的概念,目的及其本質,也明確了股權激勵時如何起作用的;接下來又了解了股權激勵成功的關鍵因素有:了解公司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規劃,制定正確的激勵計劃;在財務方面也需要進行改進;要做到以人為本,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最后,指出了農產品股權激勵存在的風險和問題,并對這些問題嘗試性的提出了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厲利鋒.股權分置改革后管理層持股與公司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1.
[2]胡紅艷.中小型民營企業激勵機制的分析[J].企業家天地,2010(04).
[3]張樊.我國股權激勵機制問題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01).
[4]王力.我國民營企業員工股權激勵機制問題探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0(05).
[5]席一政.中小民營企業股權激勵模式選擇淺析[J].科技信息,2009(06).
[6]楊志慧.股權激勵:“好孩子”的資本盛宴[J].會計師,2006(12).
作者簡介:雷淑然(1990.03- ),女,民族:漢族,籍貫:貴陽,學歷:研究生在讀,學校:貴州財經大學,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