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學軍++于琴芝++蔣玉梅++李曉暉++蒙朝億+潘榮

摘要 為了減少羅漢果的生產投入成本,降低勞動強度,試驗以龍脊1號扦插苗為供試材料,設掛肉免點花、未掛肉免點花和人工點花3個不同處理,對其單株掛果數、大果數、中果數、小果數及純收益進行比較。結果表明:掛肉免點花與人工點花單株掛果數和大果數差異不大,且純收益高于人工點花。因此,掛肉免點花技術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新技術。
關鍵詞 羅漢果;免點花技術;傳粉媒介;產量;效益
中圖分類號 S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049-01
Study on Effects of Yield and Benefit on Siraitiagrosvenor ii with Meat-hanging no Pollination Technology
TANG Xue-jun 1 YU Qin-zhi 1 * JIANG Yu-mei 1 LI Xiao-hui 1 MENG Chao-yi 2 PAN Rong 1
(1 Guilin Economic Crops Technology Extending Station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Guilin Guangxi 541001; 2 Longsheng Autonomous Economic Crops Station)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nput cost and intensity of labor of Siraitiagrosvenor ii production,taking Longji No.1 as the test material,and the three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meat-hanging no pollination、no meat-hanging no pollination and artificial pollination were arranged.The fruit per plant,big-fruit per plant,middle-fruit per plant,small-fruit per plant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net benefit was compar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inor differences between meat-hanging no pollination and artificial pollination on fruit per plant and big-fruit per plant,and net benefit of meat-hanging no pollination was superior than artificial pollination.So,the meat-hanging no pollin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a worth promoting new technology.
Key words Siraitiagrosvenor ii;no pollination technology;pollination medium;yield;benefit
羅漢果(Siraitiagrosvenor ii(Sw ingle)C.Jeffrey )為葫蘆科羅漢果屬的多年生宿根莖性藤本植物[1],是桂林特色農產品,主產區為廣西的永福縣、龍勝縣、臨桂區。羅漢果性涼、味甘、無毒,有潤肺止咳、涼血潤腸等功效[2]。成熟的羅漢果富含羅漢果甜甙,是一種高甜度、低熱量甜味劑,因此羅漢果廣泛應用于醫藥、飲料、調味劑[3-4]。隨著羅漢果應用領域的拓寬,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羅漢果的種植面積及區域也將越來越廣,但常規羅漢果栽培在花期需要進行人工授粉,因此對人工的投入也越來越多,隨著用工成本的不斷上漲,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羅漢果產業的發展。
掛肉免點花技術就是始花時,在羅漢果園內均勻分點掛肉,吸引昆蟲,利用昆蟲進行授粉,不用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采用這一技術,不僅可以降低勞動強度,還可以降低種植成本。開展本試驗的目的是探索羅漢果掛肉免點花技術的可行性,為今后羅漢果種植戶提供一定的技術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于2015年4—11月在龍勝縣泗水鄉周家村進行,供試品種為龍脊1號扦插苗。定植時間為4月11日,種植密度1 500株/hm2。
1.2 試驗設計
試驗分別安排在3戶農戶的羅漢果園進行,羅漢果園區間隔距離為200~300 m,試驗共設3個處理,分別為處理A:7月20日始花時,處理內分6個點均勻掛肉以引誘麗蠅、野蜂等傳粉媒介繁殖,利用昆蟲將羅漢果雄株花粉傳到雌株柱頭上,不進行人工授粉;連續噴灑2%硼肥+蕓苔素內酯等葉面肥2次,以促進花粉管增大和花粉量增加,第1次于7月22日(盛花期前15 d)進行,第2次于7月29日(期間間隔7 d)進行。
處理B:始花時,處理內不掛肉、不進行人工授粉,連續噴灑2%硼肥+蕓苔素內酯等葉面肥2次,以促進花粉管增大和花粉量增加,第1次于7月22日(盛花期前15 d)進行,第2次于7月29日(期間間隔7 d)進行。
CK:7月20日開始,每天5:00—7:00采摘發育良好含苞待放的雄花花朵,置于陰涼處備用。10:00前用竹簽刮取花粉,輕抹在開放的雌花柱頭(花心)上進行人工授粉。各處理花期不使用殺蟲劑。不設重復,每個處理100株(面積為667 m2),雄、雌株按1∶5比例種植。
1.3 調查內容與方法
3個處理試驗截止日期為9月20日,11月10日對每個處理取5點進行產量調查,每個點測產3株,測定單株掛果數、大果數、中果數、小果數。
1.4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SPSS軟件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
由表1可知,處理A單株平均掛果總數為85個,處理B單株平均掛果總數為73個,CK單株平均掛果總數為92個,處理A和CK顯著高于處理B,處理A與CK單株平均掛果數差異不顯著,說明掛肉免點花與人工點花相比,掛果總數雖然存在一定的差別,但差別不大。大果數中,處理B顯著低于處理A,極顯著低于CK,處理A顯著低于CK,但未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中果數處理A顯著高于處理B,與CK差異不顯著,處理B顯著低于CK;小果數中,處理A和處理B與CK間均未達到顯著差異水平。
2.2 經濟效益分析
由表2可知,CK的直接經濟收入最高,為85 180.5元/hm2,
(下轉第51頁)
處理A直接經濟收入為77 860.5元/hm2,較CK低7 320元/hm2,處理B直接經濟收入為62 880.0元/hm2,較CK低22 300.5元/hm2;但從純收益看,處理A為58 135.5元/hm2,CK為55 630.5元/hm2,處理B為44 805.0元/hm2,表現為處理A高于CK,處理B則遠遠低于CK。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掛肉免點花技術的單株平均掛果總數與人工點花技術相比未出現顯著差異,未掛肉免點花技術單株平均掛果總數則與人工點花技術存在顯著差異。其中,掛肉免點花技術的單株平均大果數顯著低于人工點花技術,未掛肉免點花技術單株平均大果數則極顯著低于人工點花技術;掛肉免點花技術和人工點花技術的單株平均中果數顯著高于未掛肉免點花技術。雖然人工點花技術的直接經濟收入高于掛肉免點花技術的直接經濟收入,但純收益卻低于掛肉免點花技術。
因此,掛肉引誘麗蠅、野蜂等傳粉媒介的掛肉免點花技術對羅漢果不僅降低了人工投入,還可以創造較好的經濟收益,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新技術。但試驗結果會受到品種、環境和氣候因素、種植戶管理水平以及羅漢果營養分配等內在生理生化的影響,同時,掛肉引誘的昆蟲種類、數量等問題有待進一步觀察了解掌握[5-6]。
目前,掛肉免點花技術雖已在小面積上推廣,但大部分種植戶還未接受。為了進一步加大掛肉免點花技術推廣力度,試驗將持續跟進,并不斷總結經驗及完善技術措施,探索更準確、更有保障的掛肉免點花技術,推進羅漢果產業的發展。
4 參考文獻
[1] 劉金磊,李典鵬,黃永林.桂北地區不同品種、不同產地鮮羅漢果中總甙、甙V含量測定[J].廣西植物,2007,27(2):281-284.
[2] 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7.
[3] 高山林,汪紅.羅漢果皂甙的含量測定[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0,13(2):36-39.
[4] 李典鵬,陳月園,潘爭紅.不同日齡羅漢果甙類變化研究[J].廣西植物,2004,24(6):546-549.
[5] 郭麗霞,張燕玲,藍福生,等.羅漢果人工噴霧授粉技術研究[J].南方農業,2015(28):20-22.
[6] 劉世彪,田啟建,江德應,等.羅漢果的人工授粉試驗及果實的營養成份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0(10):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