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尚慶偉++徐敏權++劉曉鵬++徐悅
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進步,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食品的要求逐漸提高,無公害農產品逐漸被人們接受認可。無公害農產品是我國目前農產品安全認證的基本類型之一。對無公害農產品從生產環境、產地、生產過程以及上市等環節中的因素進行分析,闡述了其質量安全對保證國民健康及滿足大眾消費要求的意義。針對連云港市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現狀、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具體對策進行了逐項分析,以期為該市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現狀;對策;江蘇連云港
中圖分類號 F3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276-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我國國民生活水平逐年上升,對于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俗語中“民以食為天”能夠表明,飲食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因素,也從另一角度說明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當前我國農產品市場普遍致力于解決農產品生產面積、提高農產品生產質量、解決供需不平衡等問題,取得了良好成績,基本解決了農產品短缺等問題。但由于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政府政策與監管力度逐漸無法適應多變的市場流通狀況,導致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常會出現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等農藥殘留超標的情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因此,提升農產品質量,保障國民身心健康,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是我國無公害農產品發展道路上應首要解決的問題。連云港市近年來農產品發展領域通過一系列實踐,總結出一定經驗,通過對連云港市農產品進行具體分析,提出部分可行性實施方案,對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和發展有一定借鑒意義。
1 連云港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漸發展,江蘇省連云港市為實現農業產量增收、農民生活水平及人均收入穩步提升,已將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工作提到重要日程上,確保有效提升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保證農產品的供需平衡,緊緊圍繞著農業部提出的“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管理工作,使得連云港市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和管理工作逐漸走向正規化。目前連云港市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連云港市灌南區、東海縣、灌云縣、贛榆區以及其市轄區總無公害農產品產量3 197 075.2 t,連云港市2015年底數據顯示糧食總產量3 621 518 t,油料總產量114 249 t,蔬菜以及林茶果總產量分別是4 627 342、8 575 951 t,無公害農產品產量占食用農產品產量的總比例為40.01%其中灌南區、東??h、灌云縣、贛榆區以及其市轄區占比分別為 43.22%、38.89%、39.28和40.58%。逐步形成以東海大米、贛榆花生為代表的無公害糧油農產品,以謝湖大櫻桃、云臺茶葉、黃川草莓味代表的無公害鄰國產品,以花果山風鵝、東?;簇i肉為代表的無公害畜禽產品,以灌云蘆蒿、灌南食用菌為代表的無公害蔬菜產品,這些農產品在本省內乃至全國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2 無公害農產品發展歷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識不足
政府未能夠將發展無公害農產品視為公益性工作,未能普及到基層群眾的權益意識當中,未能認識到發展無公害農產品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的同時也需要群眾共同努力[1]。
2.2 主體組織化程度不高
農業生產主體經營較為分散、產地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低,難以形成品牌合力。認證的企業大多規模較小,產品停留在初級階段,產業鏈較短,農產品深加工能力滯后,降低了產品附加值,限制了品牌效應,且政府扶持力度有限,未能達到需求,成為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的主要瓶頸。
2.3 監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無公害農產品市場監督管理還存在短板,市場上仍有假冒偽劣產品銷售,違禁農藥屢禁不止;農業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不注重環境保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的質量。
3 無公害農產品發展措施
3.1 樹立良好的口碑,做好宣傳工作
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和發展工作,須緊抓產品宣傳工作,為無公害農產品樹立良好口碑。通過加強產品的宣傳工作使得公眾清楚認識到無公害農產品的重要性,從群眾觀念層面著手,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發展水平的提高,同時配合政府相關政策,將政府的發展意志向企業自身進行轉變,使企業自覺行動起來[2]。
通過對某一特色無公害產品進行宣傳,有效提升自身影響力,并逐漸將無公害產品的輻射面擴大。例如東海大米、灌南食用菌等農產品已經達到無公害農產品的相關標準,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并積極開展宣傳工作。做好宣傳工作能夠有力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近些年來隨著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態勢逐漸優化,已將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技術宣傳工作列為科技下鄉的重要組成內容,在一些農村地區開展了現場咨詢和解答疑難問題的公益活動,為一些有意了解無公害農產品的農民傳授相關知識和生產技術,有效提高了生產者的無公害意識,擴大了無公害農產品的影響范圍,推動了產品技術的應用及升級。
3.2 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做好監督管理工作
從生產源頭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的監督工作,相關部門做到定期對無公害產品生產基地進行檢查,檢查重點包括生產基地的落實情況、技術規范情況、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以及生產包裝質量等。在檢查過程中需要對所生產的農產品進行
抽樣調查,抽樣數占總比例的30%及以上,對抽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求及時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通過定期檢查,有效治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不規范情況,提升農產品質量[3]。
3.3 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有關知識的培訓
有效落實無公害農產品技術培訓工作,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了能夠加快農產品的生產步伐,已開展培訓工作,培訓人數也在逐年增加,保證了產品認證工作的順利開展。另外,要清楚地認識到農產品的主要問題就是質量安全問題,為了有效提升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有效加強管理水平,需要嚴格規范相關人員的認證工作,促進農產品健康快速發展,做好相關工作落實,通過創辦農產品檢驗員培訓班、農產品質量監管員培訓班等,為推動無公害產品生產的質量安全提供保障。
4 無公害農產品發展對策
4.1 提高安全認識
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即要大力統籌城鄉經濟的共同發展,因此發展無公害農產品也是新時期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是擴大農產品出口量的必要保障。努力提高對無公害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認知工作,有效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是適應新農村建設與全球經濟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和措施。
4.2 加強政策與資金扶持力度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對于自身素質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是保證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公益性事業,需要政府和各級部門發揮帶頭作用,加強領導工作,增加無公害農產品的投入資金和投入精力,保證無公害農產品行業的順利發展。
4.3 大力推廣科學測土配方施肥
推廣測土配方技術能夠提升化肥利用率,同時能夠提升農作物的產量,有效改善環境污染和農作物污染的問題。根據農村的區域性和不同作物的生長環境需要以及不同的種植制度,制定出合理的測土配方規則,并努力改善土壤環境,為農作物生長提供最優化的環境,選用優質肥料,禁止使用假冒偽劣化肥農藥,同時大力改進施肥方法,使土壤充分發揮協調作用,提升肥料利用率的同時有效減少化肥使用量[4]。
5 結語
無公害農產品能夠有效保證市民的身心健康,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力扶持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工作,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有利于提升市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水平。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的大力發展,在發展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保證了社會效益的穩步提升。
6 參考文獻
[1] 賴云芝.普洱市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J].云南農業,2011(12):6-7.
[2] 樊紅平,丁保華.我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06(1):64-65.
[3] 李墉,陳勇.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2(11):143-145.
[4] 王梓.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發展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企業研究,2012(1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