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動畫片《冰雪奇緣》是迪士尼公司的又一巔峰之作,與以往的影片相比,它在主題選擇、劇本創作、人物設計和制作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但本文認為其成功的最根本原因還應歸功于劇本創作。本文將從敘事技巧的角度,分析劇本的敘事線索,解析劇本中象征符號的含義。這部影片以姐妹親情為主線,同時多條線索齊頭并進、多種符號共同演繹,全方位地詮釋了“真愛”的本質和含義,發人深省,耐人尋味。
[關鍵詞]《冰雪奇緣》;“真愛”主題;敘事線索;象征符號
迪士尼公司2013年制作的動畫片《冰雪奇緣》,一上映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幾乎囊括了美國國內所有重要獎項,包括第86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和最佳原創歌曲獎、第41屆安妮獎和第71屆金球獎的最佳動畫長片獎等,影片票房超過了10億美元,可謂旗開得勝。自影片問世以來,許多國內專家學者都剖析了其成功的原因,其中多數是從故事選題、角色塑造、制作技術等層面去分析,把焦點聚集到了觀眾的觀感上。不可否認,《冰雪奇緣》在上述方面與迪士尼以往的動畫片相比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但追根溯源,一部動畫片成功的原始力量還在于其劇本的創作。劇本是動畫電影敘事的依據和基礎,生動完美的劇本敘事則是一部動畫影片的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正如童慶炳(2000)所說:“一個優秀的劇本也可能被拍成一部糟糕的影片,但是一個糟糕的劇本絕對不可能拍出一部優秀的影片。”因此,本文將拋開技術層面的因素,單從劇本創作的角度分析該作品的敘事線索和象征符號。
《冰雪奇緣》講述了阿倫黛爾王國兩姐妹之間的感情成長故事:公主艾莎生來就具有制造冰雪的魔力,為了避免傷害別人,尤其是妹妹,她把自己關起來,與外界隔絕。但這一魔力由于她的恐懼日漸增強,終于在加冕這一天,憤怒和恐懼使魔力失去控制,整個阿倫黛爾王國都被冰雪覆蓋起來。安娜為了拯救王國和姐姐,在平民少年克里斯托弗的幫助下,歷盡艱險,最終到達了山頂的冰雪宮殿,找到了姐姐艾莎,但卻被艾莎的魔法擊中心臟,生命危在旦夕,唯有“真愛之吻”能使她獲救。隨后安娜向戀人漢斯王子求救,但漢斯卻拒絕獻出“真愛之吻”,還暴露了邪惡的企圖——霸占阿倫黛爾。故事的最后,安娜變成冰雕擋住了落下來的劍,救了姐姐的命,艾莎的淚水將安娜的心融化,魔法得以解除,安娜也重獲新生,姐妹團聚,阿倫黛爾重返春天,皆大歡喜。在這個故事中,“真愛”的主角不再是公主、王子,而是延伸到如影片中可愛的雪寶所說的“有些人值得我融化”的一切感情,尤其是姐妹親情。作品的敘事雖然采取的是傳統的順序、線性的結構,但敘事角度不再單一,“愛”的載體也不再是唯一的,而是同時利用多條線索和多種符號完美地演繹了“真愛”主題。
一、以姐妹親情為主線、多條其他線索為輔線共同演繹“真愛”主題什么是真愛?以往的迪士尼影片大多演繹的是男女愛情,如《白雪公主》《美女與野獸》《青蛙王子》等,但《冰雪奇緣》拋棄了卿卿我我的王子、公主,也不再為英雄救美吟唱贊歌,而是把鏡頭轉向了姐妹親情,從而喚起了人們對“真愛”的反思。究竟什么是“真愛”?作者利用多條線索呈現這一主題。
(一)艾莎的“真愛”——回避、拒絕、驅趕
艾莎自從小時候玩耍時不小心用魔法傷到妹妹后,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人接觸。別人(包括安娜在內)都把這理解為冷酷無情,但他們不了解的是,艾莎的這種封閉和隔離正是“真愛”的體現。她內心也渴望敞開大門,與妹妹玩耍,但為了保護妹妹不被傷害,她選擇了孤獨和寂寞。當妹妹反復邀請她出來玩時,她總是說“go away”(走開),這看似無情的拒絕實質上是真情的保護。在加冕日,安娜請求她為自己和漢斯王子祝福時,她再次拒絕了:“you cannot marry a man you just me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rue love?”(你不能嫁給一個你剛遇見的人,你知道什么是真愛嗎?)這完全是為了保護妹妹。當她們倆在冰雪宮殿對話時,妹妹知道她自我封閉的原因后,艾莎也敞開了心扉:“Im trying to protect you.”(我是在保護你。)“Just stay away and youll be safe from me.”(和我保持距離,你便不會受到傷害。)她把妹妹的生命和幸福看得比自己的快樂和權利重要得多,這不是“真愛”又是什么呢?
(二)安娜的真愛——信任、永不放棄、為你獻身
妹妹安娜自幼活潑開朗,純真好動,感情表達直接。在影片中她自始至終都在呼喚姐姐的愛,她反復吟唱“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你想堆雪人嗎?)想打開姐姐的心扉,但屢遭拒絕。不過安娜沒有放棄。在加冕日,姐妹倆終于見面了,安娜說:“Ive never been better. Its so nice. I wish it could be like this all the time.”(我從沒感覺這么好過,我希望以后都能像今天這樣。)表達了她多么看重這份姐妹親情。由于恐懼和憤怒,艾莎的魔法失去控制,當她逃離王國備受指責時,安娜卻極力維護姐姐,“Elsa is not dangerous, shes my sister, she could never hurt me.”(艾莎并不危險,她是我姐姐,她從來都不會傷害我。)當安娜生命垂危時,一邊是向她跑來的可以給她“真愛之吻”使她獲救的克里斯托弗(Kristoff),另一邊是命懸一發的姐姐,但她卻跑向了姐姐,放棄了自己獲救的機會,變成冰雕,為姐姐擋住了劍。這時姐姐的愛心被喚醒,充滿真愛的淚水融化了妹妹冰凍的心,姐妹倆都獲救了。姐姐問:“You sacrificed yourself for me?”(你為了我犧牲了自己?)安娜回答說:“I love you.”(我愛你。)這種把對方生命看得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感情不就是“真愛”嗎!
(三)克里斯托弗的真愛——只要你幸福
影片中克里斯托弗沒有像漢斯王子那樣對安娜公主直抒愛意,甚至到最后時刻他都沒有進行大膽的表白,但恰恰真愛不是海誓山盟,不是甜言蜜語,而是一種“只要你幸福”的默默的情意。在克里斯托弗陪安娜尋找姐姐的路上,當遇到狼群攻擊時,他毅然讓安娜跳上了麋鹿背上,把危險留給了自己。經歷了一些事情后,雖然他不再想幫助任何人了,但因為他知道“shell die on her own”(她自己會死掉的),所以他還是留在了安娜身邊,繼續幫助她保護她。當安娜還沒有意識到克里斯托弗的愛時,雪寶奧洛夫說:“love is how Kristoff brought you back here to Hans, and left you forever.”(愛就是克里斯托弗把你帶回來找漢斯,自己卻離開了你),暗示他離開安娜不是因為不愛她,而正是因為太愛她。因此愛不是擁有,而是給予。
(四)雪寶奧洛夫的“真愛”——為你融化
雪寶奧洛夫并不是這部電影的主角,只是充當了一個“小丑”的角色,他天真、開朗,不停地制造笑料,但這樣一個小人物卻準確地描述了“真愛”的定義:“Love is putting someone elses needs before yours.” (愛是把某個人看得比自己還重要。)這簡短的一句話就是最準確的愛的宣言,它貫穿于整部影片,滲透到每一個人物的行為中。就以雪寶為例:當雪怪要攻擊他們時,他說:“Ill distract him. You guys go”(我把他引開,你們倆趕緊跑);當安娜生命危在旦夕時,他冒著自己融化的危險點燃了壁爐,安娜怕他融化,勸他離開時,他說:“I am not leaving here until we find some other act of true love to save you.”(在找到真愛救你之前,我不會離開你的)。誰能說雪寶的這種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保全他人的情感不是“真愛”呢?
二、利用象征符號完美表達“真愛”主題
(一)冰雪符號
《冰雪奇緣》故事的主要沖突是愛與恐懼、自我壓抑與釋放的沖突,影片中的冰雪場景完美地配合了沖突的發展。開頭時工人們唱道:“beautiful,powerful(美麗又強大),dangerous,cold(危險有冷酷),ice has a magic cant be controlled (冰雪是不受約束的魔力)”,這雖然是對自然界冰雪的真實描寫,但同時它也象征了艾莎魔法的雙面性——美麗又危險。兒時姐妹倆親密無間地玩耍,魔法給她們增添了無窮的樂趣;但魔法又具有傷害性,它很危險,難以控制。所以人們對它就如對冰雪的感情是一樣的,又愛又怕。同時冰雪的雙重性質也暗示了姐姐艾莎的矛盾性格——既冷酷又溫柔,既封閉又坦誠,但無論呈現出哪種特點,都是出于愛的目的。妹妹安娜自始至終都沒有對冰雪嫌棄厭惡過,這也正是她對姐姐矢志不渝的愛的體現。童年時她總是想和姐姐一起堆雪人,當遭到姐姐反復拒絕后,她并沒有因此氣憤或放棄,而是一直堅信“has a frozen heart worth mining”(這冰雪之心值得開墾),堅持要“break the frozen heart”(打碎這冰雪之心),一心想用自己的熱情去感動融化姐姐,重拾兒時的美好。即使看到姐姐在山頂建造的冰雪城堡也沒有絲毫恐懼,最后用自己的生命為姐姐擋住危險。妹妹的真愛喚醒了姐姐的愛心,愛在姐妹之間流動,不僅挽救了兩個人的生命,也使冰雪融化,不受控制的冰雪和魔法唯有真愛能夠將其掌控,真愛驅走了恐懼,創造了奇跡。
(二)門和手套符號
影片中反復出現門和手套的符號,大部分時間門是緊閉的,姐妹倆一個門里一個門外,這道門是姐妹倆的隔閡,也是她們的安全界限。關在門里的是姐姐的陪伴、姐姐的溫柔、姐姐的愛心,但同時也是姐姐的危險。妹妹一直期盼開啟這扇門,也就是開啟姐姐的心,但姐姐害怕釋放危險,所以一直緊閉大門。因此這扇門是艾莎自我封閉和壓抑的象征。手套符號出現在兩個人的身上——艾莎和漢斯。艾莎戴上手套是為了隱藏魔法,怕被別人發現她的魔力,這是艾莎對別人的保護,也是她下意識的自我保護;當艾莎逃離阿倫黛爾后,她脫掉了手套,同時她也脫掉了束縛,在山頂肆意施展魔法,個性得到釋放。而漢斯從一出場就戴著手套,無論是和安娜跳舞、暢談時,還是接管阿倫黛爾王國時,他從沒脫掉手套,這正是他對自己不軌企圖和虛情假意的掩飾。當他拒絕獻出“真愛之吻”拯救安娜時,他第一次脫掉了手套,這也是他第一次暴露了自己的邪惡本質。因此,手套象征著自我掩飾,脫掉手套則象征著內心的暴露。劇本中的這兩個符號隨著故事沖突的發展而變化,使人物刻畫更加深刻,劇情發展更加跌宕,主題展現更加完美。
三、結語
劇本創作的核心就是敘事,也就是“講故事”,故事講得好才能吸引觀眾。《冰雪奇緣》利用多條敘事線索和多種象征符號,成功地刻畫了飽滿豐富的人物形象,描繪了曲折精彩的故事情節,闡釋了感人至深的“真愛”主題。其新穎的敘事技巧對今后的劇本創作和敘事寫作都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基金項目] 本文系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網絡博客的大學英語寫作語塊教學法研究”(項目編號:2012B64)。
[參考文獻]
[1] 陳辭.動畫電影《冰雪奇緣》的角色設定與主題思想[J].電影評介,2015(18).
[2] 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周司遙.融冰之美真愛之力——簡評迪士尼經典動畫電影《冰雪奇緣》的主題表達和敘事特點[J].戲劇之家,2015(14).
[4] 左步雷.《冰雪奇緣》敘事藝術手法解讀[J].大眾文藝,2014(19).
[作者簡介] 劉曉平(1975—),女,吉林長春人,碩士,東北師范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