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娣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10-000-01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電動汽車發展現狀,闡述了新能源車企業面臨的挑戰。
關鍵詞 鋰離子動力電池 電池安全 電池管理技術
電動汽車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至19世紀,1834年Thomas Davenport制造了一輛電動三輪車,它由一組不可充電的干電池驅動,但是只能行駛一小段距離;1881年法國物理學家Gaston Planté在巴黎的國際電力展覽會上展示了可以實用的三輪電動汽車。此后電動汽車(Electric Vehicle, EV)技術幾經沉浮,終于在21世紀又一次成為了全球汽車產業的焦點。廣義的電動汽車主要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純電動汽車(Battery Powered Electric Vehicle,BEV)和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FCEV)。
一、電動汽車發展趨勢
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初便開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1991年美國能源部出資2.26億美元資助“美國先進電池聯合體”(United States Advanced Battery Consortium, USABC);2009年美國奧巴馬政府實施綠色新政,將發展電動汽車作為實施新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內容,實施了總額48億美金的電動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計劃,計劃到2015年普及100萬輛PHEV。歐洲以德國發布的電動汽車計劃為例,該計劃規定以BEV為研發重點,分別提出了2012年、2016年、2020年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目標,并計劃到2020年普及100萬輛電動汽車。日本把發展電動汽車作為其“低碳革命”的核心內容,并計劃到2020年普及以電動汽車為主體的“下一代汽車”,數量達到1350萬輛。
我國將新能源汽車確定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從2001年開始,我國“863”項目共投入20億元研發經費,形成了以BEV、HEV、FCEV三條技術路線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及其管理系統三種共性技術為“三橫”的電動汽車研發格局。2012年國務院印發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正式把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上升到國家高度,計劃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二、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國內外各大汽車公司也將電動汽車視為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日本豐田公司于1997年率先推出了混合動力轎車Prius,因其高效的燃油經濟性,累計銷量已突破300萬臺。與此同時,國內的汽車廠商也在大力推進電動汽車的產業化,紛紛推出了自己的電動汽車品牌,比如比亞迪公司推出的純電動車E6和混合動力車“秦”,北汽集團推出的純電動車E150,以及上汽集團推出的純電動車榮威E50。
三、電池安全性的重要性
電池在電動汽車應用中的重要性越來越被重視,同時電池安全性也成為電動汽車發展的關鍵問題[4]。為了保證電動電池系統的安全性,可以從制造工藝、材料技術、電池成組技術、電池管理技術、以及安全使用等多方面著手解決安全性問題:
(1)在制造工藝方面,嚴格控制電池的生產制造的每一個過程,防止在制造過程中引進導電金屬、粉塵、隔膜孔洞等雜質,加裝安全閥,并在電池內部加裝過流斷路裝置。
(2)在電池材料方面,選用熱穩定性高的正極材料、耐燃電解液、鋰不析出的負極材料以及高性能隔膜等。
(3)在電池成組技術方面,綜合考慮電池箱體的機械強度、散熱結構、與底盤的匹配等方面,進一步優化電池組的結構設計。
(4)在電池管理技術方面,設計電池均衡系統,實現電池單體間的充放電均衡控制。
四、結語
目前,由于電池技術性能、成本、充電基礎設施等因素的制約,電動汽車的市場占有率還相對較低。但是可以預期,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發展、充電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新的運營模式的出現,電動汽車必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51307160)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http://www.gov.cn/zwgk/2012-07/09/content_2179032.htm (2015-03-23).
[2] 劉兆君.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中熱力學和動力學問題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
[3] 張劍波,盧蘭光,李哲.車用動力電池系統的關鍵技術與學科前沿[J].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