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琦
【摘 要】直覺思維在產品設計中通常為設計師所忽視,實際上在產品設計的發展歷程中,直覺思維依然占據重要位置,本文對直覺思維在產品設計的三個主要時期做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產品設計;直覺思維;流變分析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169-01
一、原始造物時期——超自然直覺思維啟示人類有意味的造物活動
原始造物活動,自從人類為了在自然環境中有效地生存和繁衍而有意識地勞動實踐就開始了。為了采集和獵獲食物,原始先民憑借自己的智慧發明了各種石器工具,“早期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石器工具還極其粗糙;“中期舊石器時代”,石器工具出現了原始的石斧、尖狀器、刮削器;“晚期舊石器時代”不僅有了切削石刀、雕刻器,而且還有了骨針、骨錐、魚叉、投矛等生產工具,發展到后來的新石器時代,石磨、石犁、石杵、石鐮等石器工具更加豐富,陶器的發明讓人類的造物技術又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原始的石器、陶器、用獸骨制作的楔子、錛子、魚叉,甚至精美的飾物、牙雕制品除了滿足人類的生存需求之外,而且同時也展現了原始器物的“有意味的形式”,這時候的原始先民還沒有總結出節奏與韻律、對比與協調等美學規律,那么是什么原因讓他們造出形態各異、具有形式美感的器物工具呢?顯然,直覺思維在原始的造物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并且從當前學術界較為認可的藝術巫術起源學說中可以發現,原始社會造物的直覺思維的觸發機制與圖騰、巫術,靈魂等超自然因素緊密相關。此時造物過程中的直覺思維主要源于對于神靈的篤信和巫術的冥思。
二、手工藝時期——審美直覺思維與適用理性思維結伴而行
隨著人類技術水平、精神需求的提高,工藝造物時期的審美要素已經被提高到了很高的位置,工藝制作品除了考慮適用功能之外,造型形態、紋樣裝飾、色彩賦予都是工藝設計師們所考慮的審美要素。無論是古希臘的還是中國舉世聞名的瓷器、家具,其形、色、材、質均達到了很高審美的水品。然而,對于“審美”的理解,在中西方古典美學思維里面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著直覺思維的感性把握。《知北游》中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圣人無為,大圣不作,觀于天地之謂也。”[1]由此可見,美是很難用具體的標準和語言去描述的,那么怎樣才能獲得“美”呢?《老子》有云“滌除玄鑒,能無疵乎?”[2],滌除玄鑒、澄懷味象是中國古人感悟、體認、獲取美的重要方法,直覺思維滲透于美的認知、觀照、體認、獲取的整體過程之中。西方哲學家、美學家柏拉圖認為文藝創作的才能來源于靈感,他把靈感比喻為磁石,“詩神就像這塊磁石,她首先給人靈感,得到這靈感的人們又把它傳遞給旁人,讓旁人接上他們,懸成一條鎖鏈,凡是高明的詩人,無論在史詩或打情詩方面,都不是憑記憶來做成他們的優美的詩歌,而是因為他們得到了靈感,有神力憑附著。”[3]審美直覺思維在手工藝時期的造物藝術中占據了重要位置。
三、現代主義時期——裝飾直覺思維被功能理性思維壓倒
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工業同盟首次在工業設計的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較大突破,同時也拉開了現代主義設計的帷幕。同盟里面最偉大的設計師同時也是現代工業設計的先驅貝倫斯,1922年他在制造聯盟的刊物《造型》中說道:“不要認為即使是一位工程師在購買一輛汽車時會把他拆卸開來進行檢查,甚至他也是根據外形來決定購買的,一輛汽車看上去應該向一件生日禮物。”[4]
顯然,在現代主義萌芽階段,直覺思維依然被設計師們所看重,然而在德意志制造同盟已經開始走向邊緣,包豪斯進一步加強了它邊緣的步伐,在烏爾姆與布勞恩被徹底的壓倒。格羅披烏斯在包豪斯宣言里面寫到:“建筑家、雕塑家和畫家們,我們應該轉向應用藝術。藝術不是一門專門職業,藝術家與工藝技術人員之間并沒有根本的區別,藝術家只是一個得意忘形的工程師,在靈感出現,并且超出個人意志的那個珍貴的瞬間片刻,上蒼的恩賜使他的作品變成藝術的花朵,然而,工藝技師的熟練對于每個藝術家來說都是不可缺乏的。”包豪斯將設計和設計教育科學化、理性化,并且倡導直面大工業生產的理性思維方式對現代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感性直覺思維被徹底壓倒是在二戰后烏爾姆造型學院以及與其合作的布勞恩公司。烏爾姆學院用數學、工程科學、邏輯分析等課程替代了從包豪斯繼承下來的美術基礎課,它把以前設計始終在藝術與科學之間徘徊搖擺的狀態堅定的定位到科學技術基礎上,科學理性思維取代了藝術直覺思維。與烏爾姆合作的布勞恩電器公司通過基于模數體系的系統設計讓整個設計形成了科學的流程,其理性嚴謹的設計方法和完全去裝飾化的形式風格讓裝飾直覺思維走到了最邊緣。
參考文獻:
[1][2]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11+37.
[3]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商務印書館,2010:31.
[4]何人可.工業設計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5+98+213.
基金項目:本文為西華師范大學校級課題“羌寨災后重建景觀設計及旅游研究”的階段成果,課題編號:08A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