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直,李順保,田凱文
1甘肅省中醫院 甘肅 蘭州 730050;2蘭州石化總醫院
《靈樞經·骨度》古今實測值對比研究*
柳 直1,李順保2△,田凱文2
1甘肅省中醫院 甘肅 蘭州 730050;2蘭州石化總醫院
目的:研究《靈樞經·骨度》篇中骨度值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方法:將《靈樞經·骨度》篇的測量值與古代六部醫籍骨度值及現代文獻實測值進行對照研究。結果:《靈樞經·骨度》篇中骨度值與六部醫籍骨度值相同,與現代骨度實測值亦基本相同。結論:《靈樞經·骨度》篇中骨度值真實而準確。
《靈樞經·骨度》;骨度;測量
《靈樞經》[1]系中醫四大名著之一,其中《骨度》篇是我國古代測量骨骼長度的最早記載,臨床應用至今?!鹅`樞經》骨度值是否真實和準確?是杜撰或臆斷?我們采用古代醫籍六部:《針灸甲乙經》[2-3]《銅人腧穴針灸圖經》[4]《十四經發揮》[5]《類經圖翼》[6]《針灸節要》[7]《針方六集》[8]等中的骨度值作對照,再用現代骨度衡量標準換算,與現代學者:馬鴻昭[9]、王亞威[10]、杜百廉[11]、李鋤[12]、趙鴻明[13]、陳鋼[14]等實測值進行對比研究,來探討和論證《靈樞經·骨度》值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系指度量衡中的度,即測量和計算長短的標準或器具。我國的度(舊制)標準采用丈、尺、寸、分、厘、毫名稱,十進位制,即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1厘=10毫。度量衡作為國家標準自周朝始。度以尺為標準,各朝各代都制定尺的標準長度,但不相同,因而有“周尺”“秦尺”“漢尺”“新莽尺”“隋尺”“唐尺”“宋尺”(元尺同)、“明尺”“清尺”等。雖然各時期尺的長度有變,但十進位制自周至今近三千年未變?!饵S帝內經》中的度量衡亦采用十進位制。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度量衡采用國際通用標準作為法定計量單位。度用米制(原名米突制,曾稱公制),市尺換算:1米(m)=3尺,1尺=0.3333米(m)。
2.1 骨度法 采用尺度測量人體各部位的長度或寬度的方法,各測量起止點,皆以人體骨骼在體表的投影點或皮膚橫紋明顯處作標志,因以骨骼為主作測量點,故稱骨度法。因人體的骨骼、經脈、肉、筋等長短和臟腑大小,“皆有大數”,故可“度量切循”之。
2.2 骨度法的產生與應用 骨度法因要測量脈、臟、肉、筋、腧之度(十度)的需要而產生。固定全身骨度尺寸,然后應用于經絡長度、臟腑大小、筋肉長短、腧穴定位等度量。因此,骨度法是五度、十度的基礎和前提,特別是后世針灸穴位多依據骨度法定位,骨度法的意義和作用不言而喻。雖然唐代后出現“指寸法”,但不能代替“骨度法”,嗣后宋明醫家批評指寸法,骨度法再次在臨床上發揮重大作用。
2.3 骨度法測量起止點 中醫骨度內容出自《靈樞經·骨度》篇,總結共測量36處,今將此36測量點與現代解剖學《人體測量方法》(GB5703-85)[15]對照見表1。
骨度始自《靈樞經》,即有實測值,以后各醫籍亦載有骨度實測值,其中除個別實測值有差異外,其余多數相同?,F將各醫籍骨度實測值匯總如下:

表2 各醫籍骨度實測值匯總 寸
從表2中可見《針灸甲乙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十四經發揮》《類經圖翼》《針灸節要》《針方六集》等醫籍的骨度值基本上與《靈樞經·骨度》值雷同,稍有差異者,唯見《針灸甲乙經》與《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在個別測量值微有差別,因此,我們做了進一步的考證。
《針灸甲乙經》原名《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作者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靜,自號玄晏先生,西晉安定朝那人,今甘肅省靈臺縣朝那鎮張鰲坡。皇甫謐系西晉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著《帝王世紀》《高士傳》《烈女傳》《玄晏春秋》等及大量詩賦。皇甫謐四十四歲患風疾失聰,返故里“撰集三部,使事類相從,刪其浮辭,除其重復,論其精要,至為十二卷”之《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即將《素問》《靈樞經》(《針經》)《明堂孔穴針灸治要》3書進行選材整理編撰而成。因《明堂孔穴針灸治要》(《明堂經》)已亡佚,而《針灸甲乙經》則保留該文獻資料。
皇甫謐為治療自身風疾,采用針灸療法,期間編撰《針灸甲乙經》。一則為己治病,二則患風疾,三則返故里,不大可能對人體骨度進行多人測量,是其一。其二,《針灸甲乙經》原著未見,現存最早版本系明代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古今醫統正脈全書》刊本,亦是現今通行本的祖本,它也存在明末刻本所共有的錯脫衍訛。以上兩點可以佐證《針灸甲乙經》骨度值有三處與《靈樞經》不同系明刻本錯簡所致。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系北宋醫官王惟一(約公元987—1067年)所編撰。王惟一又名王惟德,曾任太醫局翰林醫官,殿中省尚藥奉御。天圣初年(公元1023年)奉命編修針灸學醫籍,系統地整理歷代醫籍中的針灸學資料并結合太醫局實踐經驗,于公元1026年編成該書,共三卷。該書初用名《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嗣后亦名《銅人腧穴針經》《銅人針經》《天圣針經》等。公元1029年,由政府頒行各州,并為太醫局考試必備書,可見該書在宋代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中的作用和價值。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在王惟一主持和設計下,首次鑄造針灸銅人兩具,銅人的軀體和臟腑可分可合,銅人體表刻有針灸穴位,并標明穴位名,一作教學之用,二作考試之用,對我國針灸學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和積極意義。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最早系北宋木刻本及石刻碑,但已佚及殘缺,現存系明代刊本。《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骨度值與《靈樞經》骨度值有八處差異,其中腋以下至季脅《靈樞經》長12寸,而《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長17寸,兩者相差5寸,據實測值比例計,《靈樞經》長度準確?!躲~人腧穴針灸圖經》骨度值八處恐系刻誤所致。
現代學者為驗證《靈樞經·骨度》篇中骨度值的正確與否,各自進行了人體體表測量,現按時間順序將《靈樞經》骨度實測值與現代學者實測值對比見表3—4。

表3 《靈樞經》與現代學者骨度實測值對比 cm

表4 《靈樞經》與解剖學骨度實測值對比
表3中《靈樞經》骨度值依據吳承洛《中國度量衡史》[16]中的“周尺”換算國際標準單位,周尺=19.91 cm,依此換算值將《靈樞經》骨度值換算成表3中“周尺折合數”。另有清代吳大澂收藏周璧玉實物測量周尺等于19.7 cm,后稱“璧羨度尺”。
《靈樞經》骨度值周尺換算值與6篇文獻實測值比較,除個別值存有微小差異外基本符合,可以充分說明和佐證《靈樞經》骨度值是真實可信的,而非杜撰和臆造的。個別值存有微小差異,可能因素有:1)骨度測量起止點可能就存有微小差異,這一點在六篇文獻中亦存在,文獻之間的數值亦因此也出現微小差異;2)同時6篇文獻人體測量的樣本大小不一,南北地域差異,男性女性差異等亦是造成微小差異的因素;3)現代學者測量值精確度為“0.1 mm”,而《靈樞經》實測值精確度為“五分”,兩者換算后對比不可避免出現微小差異。
《靈樞經》骨度值采用“周尺”換算國際標準單位,與當今學者實測值比對,測量數值基本相符,從此點亦可證明《靈樞經》應是秦朝以前的作品無疑。
上述6篇文獻中,又以眼內眥的寬度(2.89 cm)作頭部同身寸,兩乳間距離18cm的1/8(2.25cm)作胸腹同身寸,左手中指第二指節彎曲的橫紋兩端2.1 cm作四肢同身寸,以此3個同身寸來換算所測量值,再與《靈樞經》骨度值比對,除少數數值有微小差異外,數值亦同樣基本相符。體表解剖各部位之間的比的方法再次證明和佐證《靈樞經》骨度值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靈樞經》骨度值是作為度量經絡長短、臟腑大小及針灸穴位位置的標準尺度而產生。至于用于針灸學中的同身寸乃是唐代時期產生的,應該說與《靈樞經》骨度無多關系。以上我們采用現代學者體表解剖實測值與《靈樞經》骨度值(周尺換算值)進行比對,證明和佐證《靈樞經》骨度值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1] 佚名.靈樞經·明《古今醫統正脈全書》翻刻宋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4:39.
[2] 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影印本)[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56.
[3] 皇甫謐.黃帝針灸甲乙經[M].黃龍祥,校.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0:33.
[4] 王唯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影印本)[M].北京:中國書店,1987:42.
[5] 滑壽.十四經發揮[M].上海:上??萍夹l生出版社,1958:98.
[6] 張介賓.類經圖翼[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1698.
[7] 高武.針灸節要[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65.
[8] 吳崑.針方六集[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54.
[9] 馬鴻昭,蔡天蛟,郝金凱.學習內經骨度篇(中國古代解剖學觀點)的體會[J].中華醫學雜志,1956,60(6):566.
[10]王亞威,莫楚屏.對靈樞經骨度篇有關表面解剖學記載的考證[J].中醫雜志,1957(8):401.
[11]杜百廉,張奇,楊建生.對內經靈樞骨度篇的研討[J].河南醫學院學報,1962,17(11):3.
[12]李鋤.敬答劉衡如老先生[J].上海中醫藥雜志,1985,19(4):6.
[13]趙鴻鳴,王毅剛,周朝玉.古代骨度及同身寸取穴法研究報告[J].中國針灸,1996,(2):31.
[14]陳鋼,薛紅,周艷杰,等.《靈樞》骨度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1982,21(2):3.
[15]國家標準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成人人體尺寸:G B/T10000-198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3:38.
[16]吳承洛.中國度量衡史[M].上海:上海書店,1984:64.
Comparative Research of Measured Value of Spiritual Pivot·Bone Measurement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LIU Zhi1,LI Shunbao2△,TIAN Kaiwen2
1 Gan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50,China;
2 Lanzhou Petrochemical General Hospital
Objective:To study the authenticity and accuracy of bone measurement value in Spiritual pivot. bone measurement.Methods:It compared the bone measured value in Spiritual pivot.bone measurement,the other six medical canons and modern literature.Results:The bone measured value in Spiritual pivot.bone measurement was the same as those in the other medical canons,and nearly the same as modern literature.Conclusion:The bone measured value is true and accurate in Spiritual pivot.bone measurement.
Spiritual Pivot.bone measurement;bone measurement;measure
R221
A
1004-6852(2016)10-0057-05
2016-04-23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308RJZA 174)。
柳直(1971—),男,碩士學位,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骨傷、脊柱外科疾病的診治。
△通訊作者:李順保(1940—)男,主任醫師,甘肅省名中醫。研究方向:中醫內科危重病的診治及中醫文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