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明,黃鴻兵,黃成,韓飛,唐建清,李佳佳,嚴維輝,張云貴,林海
(1.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17;2.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江蘇南京 210046)
克氏原螯蝦早繁苗、早上市繁養殖系統設計
陳友明1,黃鴻兵1,黃成2,韓飛1,唐建清1,李佳佳1,嚴維輝1,張云貴1,林海1
(1.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江蘇南京 210017;2.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江蘇南京 210046)

如今,克氏原螯蝦(又稱淡水小龍蝦、小龍蝦)已成為中國最為暢銷的淡水水產品種之一,年創造經濟產值超過千億元。從2010年至今,小龍蝦的消費一直呈持續上升趨勢,除原來消費量較大的南京、武漢、合肥等長江一線城市外,北京、深圳、杭州、成都、西寧等非產區城市的消費量也與日俱增,北京的簋街甚至已經成了“麻小”(麻辣小龍蝦,一味小龍蝦餐飲菜品)的代名詞。
近年來,小龍蝦的養殖面積、產量雖然也在不斷攀升,但產量的增速遠不及消費量的增速,除去每年雨水、高溫等天氣造成的影響外,養殖產量供不應求已經成為了小龍蝦市場價格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面對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市場需求,為了獲得更大競爭力,越來越多的科研單位、養殖企業投入大量精力、財力研究小龍蝦高產養殖技術和反季節養殖技術。每年春節至4月下旬養殖小龍蝦上市期間,小龍蝦市場供應量少,價格較高(最高達140元/kg),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一些養殖戶遠赴海南、廣東、云南等地開展冬季小龍蝦養殖,產生了一定的經濟產出。但是,由于路途遙遠,水土不適、管理成本高等原因,小龍蝦冬季南繁、南養操作難度較大,不適合一般養殖企業。
針對以上情況,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和試驗總結,本文設計了一套適合長江流域的小龍蝦提早繁苗、提早上市的繁育、養殖系統。該系統可在小龍蝦養殖塘口直接實施,成本低、操作方便,能夠將商品小龍蝦的上市時間由原來的4月下旬,提早到3月下旬。第一批上市的小龍蝦價格從原來的60元/ kg可提高到90~100元/kg,經濟效益顯著,也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該系統包括苗種早繁塘、成蝦子母塘、幼蝦過冬棚三個主要部分以及對應的養殖技術。
1.1 小龍蝦苗種早繁塘設計
苗種早繁塘包含繁育池塘和苗種早繁棚兩個部分。繁育池塘一般3×667 m2~5×667 m2為宜,呈長方形結構。苗種早繁棚位于早繁池塘的上方,包括固定支架樁、固定線(架)、托膜線、遮陽網、噴淋系統等部分(見圖1)。
1.1.1 固定支架樁架設在早繁塘的四個角澆筑下陷式水泥墩支架樁,支架樁一般為水泥墩+不銹鋼管結構,水泥墩尺寸一般為40 cm×40 cm×80 cm(長×寬×高),水泥墩上端與地面平齊。不銹鋼管選用40 mm鍍鋅不銹鋼管,下端30~50 cm澆筑在水泥墩中,露出水泥墩高度2.5 m。鋼管上端離地2 m、2.5 m處分別焊掛線鉤。支架樁間距一般3~5 m為宜,間距太大可增設。
1.1.2 固定線(架)選用鋼絲繩或不銹鋼管作為早繁棚的固定架,鋼絲繩規格為4~6 mm(或20 mm不銹鋼管)。固定線橫向沿池塘四周連接在固定支架樁的掛線鉤之間,與固定支架樁一起形成早繁棚的框架。另外,橫穿池塘在對應固定支架樁之間,穿掛固定線2~3組,形成水面方向網狀框架。

圖1 小龍蝦早繁棚結構示意圖(俯視圖、剖面圖)
1.1.4 遮陽網選用6針黑色HDPE遮陽網,寬度5 m。根據池塘寬度預先將幾張網用塑料繩縫接成一張大網,將遮陽網擱置在托膜線上,并固定好。相對應固定支架上掛線鉤的高度,托膜線網絡、遮陽網均分為上下兩層,距離地面高度分別為2 m、2.5 m。
1.1.5 噴淋系統包括噴淋頭、淺水井、送水管、高壓水泵、自動控制箱5個部分。噴淋頭安裝并固定在位于池塘上方的上層固定線(2.0 m高)上,位于兩層遮陽網的之間。淺水井深度10~15 m,打在早繁塘埂上。噴淋頭與井水之間通過高壓水泵和沿固定支架(或固定線)的送水管相連。送水管為60 mm的PPR管。自動控制箱通過PLC控制模塊和放置在池塘中的水溫傳感器實現噴淋系統的啟動和關閉。
1.2 小龍蝦苗種早繁技術
夏季水溫高于30℃時,小龍蝦的攝食、性腺發育等都會受到影響。該設計條件下,7—8月高溫天氣里,包含兩層遮陽網和噴淋系統的早繁棚能夠顯著降低繁育池塘中的水體溫度,為小龍蝦的生長和性腺發育提供適宜(25~28℃)的生活環境,從而促進小龍蝦親本性腺發育和雌蝦抱卵、提早繁育,實現秋季繁苗、出苗的目的。7月下旬,采購規格30 g以上的小龍蝦親本,按75~150 kg/667 m2的密度投放親蝦,進行親本強化培育,通過水位控制等措施促使小龍蝦親本在苗種繁育塘中提早抱卵、提前繁苗。
子母塘,顧名思義為大池塘里套小池塘,具體見圖2。小龍蝦成蝦養殖池塘為大池塘,選擇北側的塘埂建小池塘。首先,大池塘內水體放干,在距離北側塘埂8~10 m的地方沿北側塘埂方向新堆建一條高度1.2 m左右,寬度0.8~1.0 m的小塘埂。新建的塘埂與北側及東西兩側的塘埂形成一個長條形小池塘,小池塘的面積不小于大池塘面積的1/30。
幼蝦冬棚設置在小池塘的上方,寬度8~10 m,框架材料為25的熱鍍鋅管,弧形結構。鋼架安裝好后,上蓋8 mm厚度農用PET保溫膜。長條形冬棚的兩端留有人員進出口。具體見圖3。
第一步,進入11月份,將小池塘上水,水位高度保持在1.0 m左右;第二步,蓋好幼蝦冬棚上的PET保溫膜;第三步,將早繁塘中的小龍蝦幼蝦用地籠誘捕并移到小池塘內繼續養殖。幼蝦養殖主要投放蛋白含量不低于32%的顆粒飼料。

圖2 小龍蝦成蝦子母塘結構示意圖(俯視圖、剖視圖)

圖3 小龍蝦幼蝦冬棚結構示意圖(俯視圖、剖視圖)
第2年3月上旬,經過數月的過冬養殖,大棚內的小龍蝦已由300尾/kg長到60尾/kg左右。此時,大池塘內已完成上水,水位達到1.0 m以上,水體中伊樂藻等水草也長勢良好。首先撤去冬棚上方的保溫膜,然后挖開小池塘與大池塘相隔的塘埂,使小龍蝦進入大池塘中去。每日投喂蛋白含量不低于36%的顆粒飼料或冰鮮小雜魚。經過20~30 d的投喂飼養,基本能蛻2次殼,小龍蝦整體規格達到30 g/尾以上,即可銷售,塘口價可達80~90元/kg。
通過以上的設計和養殖生產,小龍蝦由傳統的第2年4月出苗、6月商品蝦上市的生產模式,轉變為第1年秋季(10—11月份開始)出苗,第2年3月下旬至4月初商品蝦上市的生產模式,實現了蝦苗提前繁育、商品蝦提前上市的目標。同時,通過子母塘的設計,小龍蝦蝦苗免于長途運輸,原地進入大池塘養殖,保證了成活率。
該套系統實現了小龍蝦4月初上市的目標,按照最低100 kg/667 m2的產量和60~70元/kg(4—5月)的統貨市場價格,養殖產值達到6 000元/667 m2以上,經濟效益要遠高于傳統養殖模式的150 kg產量和統貨30~40元/kg(主要在6月以后)的價格。
該系統因地制宜,生產成本低,苗種繁育池塘改造、幼蝦過冬棚等設施的成本約為1.2萬元/667 m2。按照1∶30的比例計算,養殖池塘每667 m2增加成本400元左右,養殖戶能夠承擔。而且,該套系統操作簡單,養殖戶易于學會,相關設施可重復利用,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10.3969/j.issn.1004-2091.2016.12.004
2016-08-30)
江蘇省水產三新工程項目(Y2015-19);江蘇省農業自主創新資金項目[CX(16)1077]
陳友明(1980-),男,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水產動物遺傳育種與養殖生態學.E-mail:shymchen@163.com
唐建清(1962-),男,研究員.E-mail:jstjq@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