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日本記者 蕭達 藍雅歌 ●本報記者 郭媛丹 崔杰通 ●汪析 柳直
中美昨天在南海有關水域順利完成美無人潛航器的移交,15日發生的潛在沖突5天內迅速得到解決。潛航器事件表明,美國當家做主的還是現政府,當選總統特朗普在事件發生后指責中國“偷竊”,中方答應移交后又賭氣稱“讓中國留著吧”。美國媒體大都認為,五角大樓和白宮在事件中表現“低調”,盡管前者在解決后的聲明中仍稱將“繼續進行調查”“要求中方遵守國際法”。中國有句老話,“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美國政府顯然更明白中美合作之重要。頗為諷刺的是,日本政府再次沖出來攪局,竟要求中國對潛航器事件作出“解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天反嗆道:“日方太操心了。這件事與日方有關系嗎?”
解決!
“中國周二向美國移交了上周在南海捕獲的美國海軍的一個潛航器,對于威脅可能在特朗普就任前點燃海上緊張的一場軍事對峙而言,這是一個和平方案。”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說。
20日下午,中國國防部網站發表簡短聲明稱,中美雙方經友好協商,于當天中午在南海有關海域順利完成美無人潛航器的移交工作。
五角大樓試圖釋放更多信息,其聲明稱,解放軍派出的是海軍510艦,雙方交接地點是15日事發處附近,即蘇比克灣西北約50海里的國際水域,美軍派出的是“馬斯廷”號導彈驅逐艦。聲明還稱,美方當時的作業“完全符合國際法”,并習慣性地強調堅持“航行和飛越自由”。
俄羅斯軍事專家丹德金20日對俄聯邦新聞網表示,美國的潛航器在這一地區從事偵察活動,為其軍艦活動創造條件,其收集的信息對中國來說可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國阻止美國這一行動是正確的。俄媒引述一些俄海軍軍官的觀點說,如果是純民用船舶在根據世界航行警告系統發布相應警告并向南海所有沿海國家專門通報后開展工作,美國還有機會訴諸聯合國公約。但它沒有發布警告,又帶有軍事標志,那么中方將潛航器撈出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礙。
“不能拽超人的斗篷。”美國《國家利益》雜志19日借該國民謠歌手吉米·克魯斯的歌詞稱,超人不怒自威,中國欠美國的不僅是一個15萬美元的潛航器,還有一個道歉。“只歸還潛航器,同樣的事可能再度發生。而道歉將確認,從國際海域拿走美國政府的財產不是中國的政策”。文章威脅稱,如中方不道歉,美國就應“冷靜而有序地展示力量”,包括在南海舉行軍演。彭博社則認為,除了惱怒,美國沒什么理由升級爭執:中國反應溫和;潛航器相對普通,并非那么先進;這起事件發生在戰略學家認為的灰色區域;地區盟友不希望看到美國過于強硬。
余波?
《紐約時報》19日稱,五角大樓承認,部署潛航器是為收集軍用海洋數據,海軍專家稱,那些數據無疑將用來幫助追蹤中國不斷壯大的潛艇部隊。路透社披露,此類無人潛航器美國海軍有130個,每個重約60公斤,能在水下停留多達5個月,它們被用于世界各地,但不清楚在南海有多少。“美國之音”提到,一些觀察人士說,中國可能試圖為歸還無人潛航器設立某種條件。
CNN20日刊文分析稱,潛航器事件可能進一步影響中美關系。在中美關系上,當選總統特朗普已顯示越來越愿意在一系列問題上對抗和挑戰北京。報道稱,無人潛航器事件可能至少部分是對特朗普近來涉華言論及對美國的長期一個中國政策質疑的回應。BBC中文網報道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一名中國問題專家認為,特朗普的言行顯示,外界唯一確定的是“他不讓你絕對理解自己的政策是什么、他會怎樣與你打交道,所以你要去想他會如何與你打交道,然后再決定如何與他打交道”。該專家稱,中國拿走美國潛航器很可能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好像對美國人說,‘不要以為我們就聽你的話,我們也會重新考慮與你們打交道的方式”。
一名要求匿名的中國軍方人士2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就潛航器事件而言,簡單地判斷誰強勢誰服軟不科學。國家間出現矛盾分歧并不奇怪,核心是雙方通過溝通協商解決問題。這也說明近年來中美雙方加大溝通機制建設,在管控危機方面發揮了較好作用。該人士認為,針對這件事需要強調的是,一是中方為了維護安全,二是核查后決定歸還,三是雙方順利完成移交。
獻媚……
“日方太操心了。這件事與日方有關系嗎?”2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提問時這樣回應。
此前1天,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新聞發布會上聲稱,“我們希望(潛航器)事件很快得到解決,并認為中國有必要向國際社會清楚解釋此事,包括(其行動)的國際法依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稱,盡管日本與中國在南海沒有領土爭議,但中國在該水域擴建軍事設施的舉動還是引來了日本的指責。
20日,上文提到的中國軍方匿名人士對《環球時報》說,日方管得太寬了,他們可能還不知道中美雙方已經協商解決了這一問題。日方既然喜歡管事兒,就請日方趕快就其自衛隊飛機干擾中國正常飛行的飛機并發射干擾彈做出解釋。
本月10日,中國空軍飛機經宮古海峽空域赴西太平洋進行例行性遠海訓練期間,日本自衛隊出動1批2架F-15戰斗機對中方飛機實施近距離干擾并發射干擾彈,危害中方飛機和人員安全。日本防衛省對此事支支吾吾,躲避正面回應。
中美順利解決潛航器事件或許讓日本一些人失望。《日本經濟新聞》20日稱,事件“才5天就得到解決”,同時強調中美在此事上存在分歧。報道稱,移交后事態趨于沉靜化,但再次說明“在這個海域美中之間火種閃爍。”《讀賣新聞》則預測中美“不可避免會發生武力沖突”,強調“日本必須對此有所認識”。
日本政府插嘴南海潛航器事件,可能是打算借機向特朗普獻媚。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正討論安倍2017年1月下旬訪美,在特朗普就職一周內就實現會談,“借助這一罕見的速度向海內外顯示穩固的日美關系,同時構建個人間的信任關系”。以干預南海作為“見面禮”,可能是日本無法承受之重。日文雅虎網站上,有網民問道:對方是美國,所以中國歸還了潛航器,如果是日本,會怎樣?▲
環球時報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