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發(fā)展迅速,大學生團體面臨的壓力劇增,需要心理輔導、治療的大學生數(shù)量越來越多。高師院校外語學院有其自身的專業(yè)特點,從而也對學院心理咨詢工作提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的要求。因此,新形勢下,建立具有學院特色的二級心理服務站的需求極為強烈。本文從學院心理服務站的命名、工作內容、工作職責、工作機制和考評機制等五方面做了設想,力爭建立起一支高效的學院心理服務站團隊,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服務廣大學生,為社會輸送心理健康的高質量人才。
【關鍵詞】心理服務站;外語學院;工作模式
高速的社會發(fā)展一方面使得競爭日益激烈,壓力日趨加大,人們心理健康問題數(shù)量增加,形式多樣。另一方面社會日益開放,人們對于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的偏見也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在產(chǎn)生心理問題時尋求援助。大學生群體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高校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才能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有效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才能為人才強國戰(zhàn)略儲備高質量的后備軍。
一、學院的特殊性要求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院級心理服務站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標準(試行)》(教思政廳[2011]1號)的文件中指出,高校應有健全的校、院(系)、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wǎng)絡,各級各部門應有明確的職責分工和協(xié)調機制,充分發(fā)揮二級院系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題作用,積極開展適合本院系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筆者所在的高校已建立起健全的校、院、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wǎng)絡。其中校心理咨詢中心掛靠于學生處,工作隊伍主體是專、兼職心理輔導人員,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宣傳教育、學生心理測評、心理咨詢及危機干預等,心理健康教育較為系統(tǒng)、規(guī)范,基本上全面覆蓋了全校學生。在二級層面上配備了一名心理專業(yè)的研究生作為各個學院的心理聯(lián)絡員,每周定時在學院坐班,提供咨詢,同時也配合學院心理工作負責老師完成校心理咨詢中心下達的一些工作。在三級層面上,各班級均有一名心理委員,負責宣傳心理知識,配合老師完成校心理咨詢中心布置的工作。校、院、班三級的心理工作網(wǎng)絡理論上較為科學,基本能覆蓋全部學生,但新形勢下,許多問題也爆發(fā)出來。如招生規(guī)模逐年增加而心理咨詢中心人員不足,導致學生預約等待時間較長,最終失去興趣。還有,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因為人員力量不足,工作主要是針對已經(jīng)出了問題的這部分學生,注重治療,忽視了能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性輔導,無法照顧到大部分普通學生。再次,二級層面的工作主要依靠心理聯(lián)絡員,他們作為在校研究生,本身就有學業(yè)壓力,任務較重,且與三級體系中的心理委員聯(lián)系并不緊密,無法調動人力資源組建一個高效的工作團隊。學院二級服務站大部分設施簡陋,有些甚至沒有獨立的咨詢場所。學院處于三級工作網(wǎng)絡中承上啟下的位置,建設好學院心理服務站有利于更好的整合校、院、班三級資源,有利于拓寬心理健康教育陣地。
高師類院校的外語學院有其特殊性,第一,作為一直以來的熱門學院,外語學院招生規(guī)模較大,給心理咨詢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壓力。第二,師范類的學生絕大部分將從事教育工作,如果能將這類學生培養(yǎng)得擁有健康的心理,知曉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識,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詢技巧,對于他們將來的工作非常有幫助,從更高層面上來講,他們的作用將輻射到社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力。第三,外語學院學生因為專業(yè)性質原因,一方面兼容并蓄,更具有開放性,比較愿意在有必要時接受心理咨詢。另一方面由于專業(yè)任務繁重,大部分學生花費很多時間埋頭讀書,生活環(huán)境較為單一,一旦遭遇心理問題,會更容易造成傷害。第四,外語學院的學生女多男少,且女生數(shù)量往往占據(jù)壓倒性優(yōu)勢。一方面女生心思細膩、敏感多慮,彼此之間更加容易發(fā)生沖突;另一方面還需格外注意屬于“少數(shù)群體”的男生,他們的心理問題處理方式需要一些特別的技巧。綜合以上原因,我們可以看出外語學院設置專門的院級心理服務站,培養(yǎng)專門的對口心理輔導工作人員,能夠緩解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工作壓力,且能夠針對本院學生特點開展工作,對待心理問題案例對癥下藥,更好的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二、高師院校外語學院心理服務站工作模式設想
1、命名
用“心理服務站”來命名二級層面的心理工作團隊是有特殊考慮的,首先它有別于“心理咨詢中心”這一名稱,一方面是與校心理咨詢中心區(qū)分,另一方面則弱化了咨詢的意味,更加側重服務的精神,讓更多的普通學生愿意隨時在心理上有困難時走進來尋求幫助。其次,它以服務站的形式成立,必然要建立一個以站長為中心,以班級心理委員為基礎的心理工作團隊,而不再是一個心理聯(lián)絡員單打獨斗。
2、明確工作職責、創(chuàng)新工作內容
院心理服務站和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工作職責要明確區(qū)分,心理服務站應該建立在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基礎之上,承上啟下,致力于本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要服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安排,按時參與各項培訓和研討交流活動,執(zhí)行學校心理咨詢中心下達的各項任務,協(xié)助開展各類活動。第二要結合院系專業(yè)特點及學生特點,開展特色心理團體活動及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工作,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要有針對性的對普通學生開展發(fā)展性輔導,幫助學生預先了解個人發(fā)展過程中將遇到的學業(yè)、人際、自我認知、就業(yè)等問題,預防和消除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提升學生心理素質。
學院心理服務站的工作內容應該有別于校心理咨詢中心,首先,應在學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在外語專業(yè)學習的一些關鍵點,如入校適應期,等級考試準備期,專業(yè)提升期,求職擇業(yè)期等關鍵時期對全部學生做好提前預防,強化心理素質,對已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其次,組織開展與專業(yè)有關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如組織學生觀看外語心理電影、閱讀外語心理讀物,排練外語心理話劇等,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學習心理知識。再次,要注重對三級心理工作者進行專業(yè)心理知識培訓,加強朋輩輔導的隊伍建設與培養(yǎng),增強服務的便利性與有效性。最后,可將心理輔導與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有機結合,開展主題鮮明的團體輔導、朋輩輔導,進行心理行為訓練,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利用展板、櫥窗等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態(tài)化,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媒體介質,重點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讓學生悅納自我,開發(fā)潛能。
3、建立與完善工作機制
結合學校政策和學院實際情況,建立院級心理服務站的工作機制,其中包含制度建設、隊伍建設、場地和設備配置、專項經(jīng)費保障等。
在制度建設上,學院可參照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設置的系列規(guī)章制度,制定有本院特色的服務站制度,完善工作體系,明確工作職責,細化工作內容,制訂工作規(guī)劃,爭取打造有特色的品牌活動。在隊伍建設上,應組建一支以學院副書記為站長,學院心理負責老師以及心理聯(lián)絡員為副手,全體學工干部以及班級心理委員為成員的高效有力的心理工作團隊。其中學院心理負責老師及心理聯(lián)絡員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心理學知識培訓,取得了相關的從業(yè)資格證,并定期參與校內外的相關培訓,不斷更新知識系統(tǒng),改進工作方法。服務站工作人員應定期舉辦工作經(jīng)驗交流會、先進方法學習會,加強觀摩和督導交流活動,不斷提升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在軟硬件條件上,學校和院系需配備心理專項經(jīng)費,改善辦公條件,建立專門的談話咨詢室,配備相應的沙發(fā)、茶幾、辦公桌等設備,滿足個體談話和咨詢的需要,同時豐富心理圖書資源和視頻資料,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購買部分心理測評軟件,以協(xié)助工作人員更專業(yè)的開展心理咨詢。
4、建立工作考評機制
學校層面上,應該制定科學有效的心理服務站考評機制,定期考核相應工作,總結先進經(jīng)驗并在全校推廣,對服務站運行時碰到的困難和問題要及時幫助解決,提升學院心理服務站的工作效能,調動工作積極性,真正實現(xiàn)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統(tǒng)化、科學化和全員化的目標。學院層面上,應該對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年度考核,表彰優(yōu)秀工作人員,傳播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鼓勵全體工作人員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心理工作中。
三、結語
新形勢下高師院校的外語學院建立設備完善、制度明確、人員飽滿、富有特色的心理服務站,充實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隊伍,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極大的緩解了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工作壓力,有利于高校全面系統(tǒng)地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有利于營造真正溫馨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張曼. 院系二級心理輔導站工作模式初探[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5(1).
[2] 劉開頻. 高校院系二級心理健康教育模塊體系構建探析[J]. 新西部, 2016(16).
[3] 姜巧玲, 趙謙. 當前高校班級心理委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時代教育, 2016(9).
【作者簡介】
孫瑩(1987—),女,漢族,江西余江人,碩士學位,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