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肖巖 藍雅歌 青木 ●本報記者 高穎 崔杰通 ●王渠 柳直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一項任命昨天震動世界輿論場,許多人擔心這可能預示著全球貿易戰難以避免。被置于國際聚光燈下的是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經濟學教授彼得·納瓦羅,他將執掌特朗普專設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凸顯兩人之間的密切關系。納瓦羅被美國媒體稱為“鷹派中的鷹派”,他主張遏制俄羅斯、打擊墨西哥對美國的出口,他對中國的一些觀點尤其偏激而危險,鼓吹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征收43%的高額關稅、武裝臺灣,甚至渲染“中美戰爭”。過去幾周,由于與臺灣地區領導人通電話,特朗普遭受許多批評,他辯稱要用臺灣問題作為在經濟上與北京討價還價的籌碼,如今重用納瓦羅會是一個不祥之兆嗎?現實是,世界經濟依然低迷,沒人想要一場貿易戰,德媒稱,美國走向極端貿易保護主義令人想起危險的上世紀30年代。
“貿易沙皇”的危險信號?
“幾年前我讀過彼得關于美國貿易問題的一本書,他那清晰的論點、周密的研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很有遠見地記述了全球主義對美國工人造成的傷害,并為復興我們的中產階級指明了一條路。”21日,特朗普過渡團隊發表聲明,公布對納瓦羅的任命,聲明引述特朗普的溢美之詞為其背書。
英國《金融時報》22日強調,納瓦羅是一個“對華鷹派人物、民粹主義經濟信息的制造者”。報道稱,納瓦羅著有《被中國殺死》《臥虎:中國軍國主義對世界意味著什么》等書,多年來不斷警告美國正在與中國進行一場經濟戰爭,應該采取更強硬的態度——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向全美選民兜售同樣的信息。《紐約時報》認為,納瓦羅以嚴厲批評中國著稱,此舉是特朗普打算重塑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關系的最新跡象。
國家貿易委員會是一個浸透著特朗普色彩的新機構,用以推動他的戰略構想和計劃。該機構的主要任務是就貿易談判的創新戰略向總統提供建議,負責一個“買美國產品、雇美國人”的計劃,促進基礎設施和國防等領域的就業。英國《衛報》說,納瓦羅就是特朗普的“貿易沙皇”。
“特朗普眉頭緊鎖、緊閉雙唇,罕見地露出冷峻神情,背后是黑漆漆的夜色,遠處昏紅的燈光像怪獸的一雙巨眼。”美國《財政時報》21日特意在網站刊登這樣一幅圖片,聲稱“看上去特朗普是在認真考慮開啟與中國的貿易戰”。文章寫道,評估貿易政策被提升到堪比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級別,這表明特朗普是認真的。《福布斯》雜志21日稱,任命納瓦羅發出對華“交戰信號”,這個名字隱含的意思是可能與中國有一戰,就如他的專著《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所描述的那樣。納瓦羅不僅在對華貿易上是鷹派,軍事上也是如此。一句話,只要涉及中國,他就是主戰派。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2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密切關注特朗普當選總統過渡團隊及其今后可能的政策走向。我想強調的是,中美作為兩個大國,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
美國媒體鮮有為納瓦羅任命叫好,大都在質疑貿易保護主義、擔心貿易戰爆發。《財富》雜志21日預測,特朗普甚至可能做出“核選擇”——讓美國退出WTO,因為他早就稱WTO是一個“災難”。
德國《明鏡》周刊22日稱,美國如果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不僅中國和墨西哥,對出口型經濟的德國也將帶來巨大損害。奧地利《維也納日報》警告說,美國如果筑起貿易保護主義高墻,將損害美國經濟及美國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美國的強大正是來自開放和自由的經濟政策,不要讓“20世紀30年代的幽靈”再次出現。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韓國早就憂心忡忡。韓國金融研究院常務咨詢委員金永郁日前在《中央日報》上撰文稱,特朗普當選讓他想起19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當時韓國人惶惶不可終日、只能等著國家破產。他說,韓國可能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日本媒體小心翼翼地回避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殺傷力,集中在納瓦羅“對華嚴厲”上,《日本經濟新聞》稱,納瓦羅還強烈批評中國的南海軍事戰略。《周刊文春》21日發表對納瓦羅的采訪,稱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話就是在納瓦羅的建議下進行的,今后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必將反映納瓦羅的主張”。報道還稱,納瓦羅關于中美戰爭的書已在日本翻譯出版,并被推崇為防衛省職員正在閱讀的書籍。
“納瓦羅病毒”
“如果你想通過讀一個人了解特朗普的中國觀點,那就是納瓦羅”——美國彭博社。
“他是特朗普美中貿易構想的‘繆斯”——美國《紐約客》。
2006年,納瓦羅出書告誡美國企業界與中國經濟往來的高度風險,次年他在《解構中國價格》中稱中國產品價格由“補貼、低估匯率、假冒、盜版”形成。再往后,他陸續出版“中國三書”:《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被中國殺死》和《臥虎:中國軍國主義對世界意味著什么》,沖到散布“中國威脅論”的前線。他構筑了一套“邏輯”:世界上人口最多、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正在迅速成為地球上“最高效的殺手”。中國企業不擇手段,令世界市場充斥著致命產品。中國的非法重商主義和保護主義,在一步步扼殺美國工業。中國軍隊也不怕與美國正面對抗,美國的政治家和學者卻對逐步逼近的“中國威脅”保持沉默。納瓦羅鼓吹的解決之道就是,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征收43%的高額關稅。特朗普一個廣為人知的口號是對中國進口產品征收45%的關稅,或許這不是巧合。
“納瓦羅,天才還是白癡?”美國獨立新聞網站“瓊斯媽媽”21日以此為題分析說,納瓦羅曾是個經濟學家,但現在已不關心經濟,只沉迷于對中國的狂想,為了在特朗普政府混一個職位愿意說任何話,不管這些話是不是事實。換句話說,他現在只是一個“政治仆從”。
德國洪堡大學學者霍爾特曼22日接受《環球時報》特約記者采訪時說,納瓦羅的經濟思想特別反全球化,這顯示特朗普欲推行“超級保護主義”。這像一種病毒,會損壞世界經濟。特朗普新政府讓2017年的世界經濟充滿未知。這種靠反全球化和貿易戰的政策,難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會讓美國變得弱小。
“盡管特朗普陣營里出現多個突出的對華鷹派人物,但他如何處理美中關系的計劃仍是一個謎。”英國《衛報》22日援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安德魯·納森的分析稱,“特朗普與任何人打交道都表現出他的兩面性:一是我們成交吧,我們都是生意人;二是你傷害了我的感情,我將把你的屎打出來,因為我永遠不會輸——我一直在贏”。他表示,不知道特朗普會如何跟中國打交道,事實上都不清楚特朗普是故意為之還是因為對手對待他的方式和態度反過來不斷影響他做出新的變化。北京大學學者鮑爾丁認為,盡管納瓦羅在中國問題上“危言聳聽”“煽動”,但上任后不可能依照他最極端的想法行事,“納瓦羅將很快意識到他所受到的限制。”
美國“石英”網站為“特朗普的中國事務顧問不了解中國”感到憂慮。文章說,特朗普的許多顧問,多是不切實際的中國批評者,過去20年在中國的時間很有限甚至從未到過中國,其間中國已發生巨大變化。這些人不要說說中文了,他們看上去和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就沒怎么打過交道,不理解如何與中方協商。文章認為,“由于被冷戰時期的顧問包圍,特朗普仍被卡在上世紀80年代”。
9332億美元的代價
美國《財富》雜志22日的報道流露著悲觀。報道稱,特朗普的言行已使許多專家認為與中國的貿易戰將不可避免,問題是會到什么程度,如果特朗普真要對中國產品征收35%-45%的關稅,那將迅速造成完全決裂。
政治家或許可以輕巧地下令打貿易戰而無須擔心自己的衣食住行,但它實實在在關系著成千上萬人的工作、生計和命運。本月初,美國CNBC網站就曾盤點“特朗普的貿易戰將如何影響你所在的州”。文章說,中國代表著美國的一大出口市場,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2015年大約為1200億美元,總體而言,不到美國出口的8%,GDP的1%。但中國市場對于西海岸的一些州意義重大,華盛頓州20%的出口,也就是近190億美元的商品賣到中國。加州出口大約160億美元的商品到中國,其中計算機等電子產品大概占1/4;得州110億美元的商品出口到中國,包括化學制品、計算機、機械。報道說,美國的農業州向中國大量出口,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最大單一市場,差不多20%的農產品出口中國,2014年總價值約300億美元,包括大豆、谷物、棉花、牛肉等。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2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納瓦羅的任命是個非常明確的信號,表明特朗普對外貿易政策的取向,不要再對特朗普在貿易問題上抱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兩人都是堅定的、明確的反全球化主義者。這是對全球釋放的信號,不光是中國。楊希雨認為,分析美國、分析國際形勢、分析任何事情的時候一定要避免本能性地對號入座,這是一種不自信。任命一個貿易顧問,根本撼動不了中國作為最大貿易國的既定貿易投資政策,更不會影響中國堅定不移的對外開放政策。
德國《世界報》擔憂,納瓦羅上位不是一個好兆頭,民粹主義將進一步束縛全球經濟政策。自由、開放的世界貿易時代將終結。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應用宏觀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麥奇賓受世界銀行委托進行貿易戰研究,他上月在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撰文稱,模擬發現,發動貿易戰對美國沒有好處,如果美國對所有進口商品提高40%關稅,美國的GDP將下降1.2個百分點,如果所有國家都展開報復,美國GDP將下降5.2%個百分點(2015年美國GDP總量為179470億美元,以此計算,美國的損失將高達9332億美元——編者注),步入深度衰退。澳大利亞GDP在這場貿易戰中將下降5.6個百分點,如果中國撤出,不再資助美國的預算赤字,美國遭受的經濟地震將更加劇烈。《財富》雜志22日寫道,“特朗普正進入未知水域,危險在于他認為對中國說硬話能帶來好的效果。不會的,如果華盛頓對中國缺乏適當尊重,中國沒辦法和它打交道,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不必委曲求全。”▲
環球時報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