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嬋媛 王洪斌 趙世杰
[摘要]中國古老傳承的優秀文化和思想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奠定了豐厚的基礎,而中國儒家思想無疑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儒家思想貫穿于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河,并隨著時代的發展,內涵不斷豐富,至今已經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又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儒家思想在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等方面有著相同之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吸收儒家的政治理念、借鑒儒家的道德思想、繼承儒家的禮治思想,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大眾化、現代化,實現了儒家思想的更好傳承與發展,使其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助力。
[關鍵詞]儒家思想;核心價值觀;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D230 [文獻標識碼]B
一、儒家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述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貫穿于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河,隨著不同的時代發展,其內涵不斷豐富,進而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而在中國儒家思想中,“和諧”、“民本”、“禮治”、“仁愛”則成為其思想的核心部分。
1.和諧
“和諧”是指個體事物之間的配合非常恰到好處,彼此之間形成一種非常均衡的狀態。該思想是儒家重要的核心思想。儒家思想關于“和諧”內容非常的豐富,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歷史名人在其著作中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其主要內涵包括以下一些方面: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和諧”在儒家思想中代表著人與萬物之間的和諧統一:人與自身方面,在儒家思想中則更多地強調自身的修養,通過,嗅獨、“吾日三省吾身”等方面,來消除自己的私欲,發現自身的問題,達到自身的和諧。
2.民本
儒家思想中認為“民為本”,人民為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只有能夠幫助百姓改善生活,百姓安居樂業,王朝統治才能長久。孔子提倡的“使民以時”《論語·學而》)、“養民也惠”《論語·公冶長》),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都體現了民本思想。而在后期提出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則是民本思想的更進一步體現。
3.禮治
儒家思想強調綱常禮法,通過“禮”來進行社會基本秩序的維護,只有其不同的情況下才強調“法”。所以,在中國歷史中“禮”則成為了人民普遍接受用于協調彼此關系的一種秩序。
4.仁愛
“仁愛”在儒家思想中則成為了公民道德標準,并且以此為核心不斷演化出其他比較具體的行為規范。其含義是代表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在進行處理矛盾的過程中要遵循“仁”。這樣彼此互相以此來約束自身,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為了推動國家和諧發展,為其提供明確的價值目標,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和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較為統一的價值取向,有助于公民明確自己的行為規范。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概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中心部分,其對于其他從屬地位的價值觀具有一定的支配地位,在價值體系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于社會主義價值的構成、評價、性質的總體看法,其以比較精煉的文字進行概括。但是社會制度需長期堅守且比較為穩定的。此外,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各種文化精華不斷凝練形成的先進文化與民眾精神共同滋養而成的,是整個價值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其起著加大社會凝聚力,團結社會整體力量鼓舞著人民為實現中華民眾偉大復興不斷而不懈努力的作用,為國家的建設提供方向和行動準則,其內容當前時期表現為“三個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靈魂和生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訴求、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價值準則以及價值規范等,都是它不同功能的體現。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十八大報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高度凝練為12個詞,即三個倡導: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分別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高度凝練與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
當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務之一,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工作在先進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作用又是不容小覷的。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不僅有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覺悟,始終堅持以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導向,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的過程中,用平等、友善、敬業、誠信等要求來規范自己,還有利于社會公共秩序的維護工作,保證人民安居樂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理論基礎與三觀導向。最后,隨著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與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國際社會的競爭也越趨激烈,堅持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有利于維護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大國形象,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推動全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二、儒家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分析
(一)儒家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同之處
眾所周知,中國儒家思想源遠流長,其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等理念對現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仍有指導與借鑒作用。社會主義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包含孔孟思想在內的優秀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發展特征與要求,融入現代元素所總結和歸納出來的。因此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取之于藍而勝于藍,既源于中國古代璀璨的傳統文化又融合了時代發展的特征,符合社會前進的發展方向,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思想指導,從精神層面起到了頂梁柱的作用。鄧小平說:“社會主義是個很好地名詞,但是搞不好,不能正確理解,不能采取正確的政策,那就體現不出社會主義的本質。……空講社會主義不行,人民不相信。”
1.價值目標方面
儒家思想所倡導的“天人合一”思想與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脈相通的,和諧社會強調建設富強、民主社會的同時,要努力達到物質和精神共同發展,追求國家在各個層面協同前進。儒家思想也是如此,二者的相同之處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強調可持續發展,認為在追求財富的同時要注重生態的保護工作;第二,人與自身的和諧并進,社會在發展的同時個人的素養也需要進一步得到提升;第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要營建一個友善互助的社會模式;第四,人與社會的和諧,堅持個人發展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的一致性。
2.價值取向方面
當今社會主張建立一個民主、平等、法治的社會,這與儒家思想也有契合之處。早在先秦時期,荀子就曾在《荀子,正名》中說過“正以而為謂之行”,所謂的“正義”便是指符合法律規范、社會道義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去做,否則將不可行。《論語·子路》篇也曾提到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說的也是如此。
3.價值準則方面
儒家關于公民個人的思想道德體系,是以“仁”為核心衍生而出的。“孝悌”、“誠信”、“忠”、“恕”等生活行為準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價值準則上亦有契合與相通之處。儒家思想中主張的這種愛國忠君的思想,使人在國家興亡的危急關頭,能夠以身獻國,挺身而出,為民族利益而斗爭,哪怕舍棄自己的幸福和生命,為當今愛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和支持。雖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提倡的愛國思想內涵已經遠遠超越忠君忠國的思想,已經與愛社會主義、愛中國共產黨聯系到一起,但為國家奉獻的精神不變,為現代公民的愛國思想提供價值準則。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儒家思想的揚棄
就公民個人的思想觀念而言,儒家思想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儒家思想在以“仁”為核心的基礎上,逐步衍生出了“忠義”、“孝悌”等個人基本生活準則,這與現代的價值準則也是息息相關的。早期儒家思想中的所主張對君主的忠誠,使得文武百官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將自身生死置之度外,毅然決然保家衛國,即使為民族利益舍棄了自己的家庭甚至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雖然古代的愛國思想受傳統小農經濟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僅限于忠君愛國,但中華文化的一脈相承,也為當今愛國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依據。“這一轉型是個兩位一體的任務: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好地發揮主流意識形態凝聚共識、調動力量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愛國,指的是愛祖國、愛人民,擁護黨的領導,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前進方向。但總而言之,兩者的奉獻精神是不變的。
1.吸收政治理念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大同社會是一種社會秩序安定,人人和睦相處的極度理想社會狀態,正是因為它的極度理想化,因而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復存在的。而我們今天所倡導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大同社會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其聯系在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對大同理想社會的批判性繼承,其區別在于當今和諧社會的提出是基于現有的經濟基礎和政治文化背景,而不是空想的理想社會狀態,是與客觀環境相符合的。因此它是對儒家大同社會的一種升華與高度發展,所倡導的社會狀態通過人民群眾自己的勞動與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2.繼承儒家禮治思想
儒家思想在思想上對于人的行為進行約束,其思想在社會穩定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其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社會制度進行補充。但是在對于儒家禮治思想的集成商要注意創新,繼承是基礎,創新是根本。在傳統儒家禮治思想中加入現代民主精神,這是對于古代所倡導的等級制度的推翻。但是長久以來形成的思想慣性是需要不斷進行改變,民主的觀念需要在點滴中進行培養,培養人民群眾參政的積極性、主動性還需要不斷加強。
3.借鑒儒家道德思想
在歷史的長河中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規范形成了切實中國人民生活習慣的道德體系。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主動吸收,進行揚棄,對其進行創新發展。具體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首先,對于儒家思想中所倡導的仁愛”進行吸收,對于公民的道德建設從各方面進行加強,以此樹立良好的社會氛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其次,對于儒家思想中所倡導的誠信”思想進行吸收。現代社會中,誠信缺失成為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方面,加強誠信建設,不斷完善誠信體系,對于誠信缺失的行為進行處罰:最后,對于儒家思想中所倡導的“孝悌”思想進行傳承,從教育階段不斷深入,這樣能夠提升家庭和諧。
此外,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過程中也應該對于儒家思想所倡導的慎獨”等進行繼承,這有助于公民替身自我修養,提高思想覺悟。
三、發揮儒家思想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先進文化建設的主要方向必須對于中國古老傳承的儒家思想進行繼承與發展。根據中國當代發展的實際情況和需要對于其進行揚棄,使其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助力。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了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先進文化最為核心的部分。但是文化建設不能對于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進行舍棄,必須依托于傳統文化才能進行。因而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對于在傳統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儒家思想進行繼承與挖掘,對于儒家思想中的精華進行繼承。
(二)努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大眾化
中國夢的建設離不開精神文明的建設,就必須加強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儒家思想已經貫穿于人民群眾的生活和行為當中,將儒家思想與現代文敏接軌,與現代科學接軌,以多種形式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
(三)努力推進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有助于公民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升華自己的思想,有助于人的全面發展,有助于和諧社會建設。儒家思想中的多種理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和精神財富。然而當今的社會和儒家思想盛行的古代又截然不同。所以在對于儒家思想進行繼承時不能直接套用,需要對其進行借鑒和改造,對其賦予新的時代的內涵,使其更符合當今社會的發展,也使得其更加適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四)以人為本全方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最終還是要回到人民群眾上面,人民群眾作為基礎。因而,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時候必須開展多種途徑開展教育,營造社會氛圍。具體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方面進行:首先,對于學校教育進行加強。在學生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時對其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其次,通過社會媒介踐行儒家思想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后,建立儒家思想,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積極開展儒家文化的傳播經驗,以此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