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摘要】隨著互聯網應用的越來越廣泛,網絡營銷也是當前各種類型的商品銷售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網絡營銷在房產這種特殊的商品的銷售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房產營銷中的網絡營銷模式,主要分析了當前房地產網絡營銷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房地產企業完善網絡營銷模式的對策。
【關鍵詞】房地產;網絡營銷;營銷模式
房產營銷中的網絡營銷模式與傳統的市場營銷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主要是房地產企業通過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建立自己的網絡營銷平臺,將企業中的主要房地產項目的信息都輸入到這個平臺中,讓消費者可以足不出戶直接通過互聯網就了解到地產項目的具體信息,也可以通過模擬看房等來了解房屋的內部結構等,還可以通過與網絡營銷人員的溝通了解其他關于房屋的信息。這是未來房地產市場營銷的發展方向,也是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
一、房地產網絡營銷模式存在的問題
隨著互聯網的應用和普及,網絡營銷模式已經成為了房地產企業中進行市場營銷的一項重要的方式,但是網絡營銷模式在發展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消費者對網絡營銷的信任度較低
房產營銷中主要銷售的產品是樓房,這是一種特殊的商品,總體價值較高,人們一般不會輕易相信網絡中的各種營銷內容,消費者通常都是將網絡作為收集房產信息的工具,一般都是將按照搜集到的信息去進行實地看房,在經過多次看房對比并與現實中的銷售人員進行溝通之后才能做出購買的決定,這就導致網絡營銷在實際的營銷過程中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這主要是與人們的消費觀念有關,是很難在短期之內發生改變的。
(二)消費者無法獲得親身體驗
當前互聯網技術水平越來越高,房地產開發商在進行網絡營銷的過程中能夠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在網頁中設置三維動畫模擬看房系統,來向消費者展示房屋內部的構造,但是這種模擬動畫的感受與房屋現場的實地感受是不一樣的,不能真實地反映房屋的具體情況和周邊環境狀況等,消費者無法獲得最為直接和全面的體驗。
(三)網絡安全體系不健全
由于互聯網的虛擬性和開放性,導致互聯網的安全性難以得到保證,網絡病毒和網絡黑客等都給房地產網絡營銷造成了較大的不良影響,尤其是房產項目涉及到的資金數量較大,一般消費者為了自身財產安全都不會選擇通過網絡交易來購買房產。我國的房地產網絡營銷模式起步比較晚,網絡安全體系建設還不健全,很難保證網絡營銷和網絡交易中消費者信息和財產的安全性,這也是制約網絡營銷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
二、房地產企業完善網絡營銷模式的對策
房產企業的網絡營銷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影響著房地產企業的發展,而且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營銷模式必將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所以房地產企業必須重視網絡營銷模式的建設和完善。
(一)制定網絡營銷戰略和計劃
企業中的任何經營活動都必須有一個周密的計劃才能夠順利的完成,房地產企業中要在前期的市場調研環節中盡量多的掌握房地產市場中的需求因素和影響消費者購房的各種因素等方面的信息,還要對其他房地產開放商項目的特點進行詳細的了解,這樣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房地產網絡營銷戰略和計劃,并在實際的市場營銷活動中按照這個戰略和計劃去實施,選擇合適的營銷內容和營銷方式,這樣才能有效的實現市場營銷的目的。最終實現房地產項目銷量的增加和房地產企業品牌形象的提升。
(二)完善公司網絡建設
網站建設是網絡營銷的關鍵,房地產公司必須加大網絡技術投入,將企業的營銷網站中進行較為全面的建設,在網站中加入3D圖像顯示技術、虛擬成像技術等,讓消費者在瀏覽網站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房地產項目中的具體的建設情況,也能通過模擬看房來了解房子的內部結構等,這樣才能給消費者一個很好的網絡營銷體驗。而且還要加強網絡安全建設,運用國際先進的防病毒和防黑客技術,切實提高公司網絡營銷網站的安全性,給消費者的網絡購房提供安全的網絡環境和購物保障。
(三)加強網絡營銷人才的培養
房地產營銷中的網絡營銷模式有著較高的技術含量,對于營銷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但是目前我國房地產企業中這種高水平的技術性人才較為缺乏,現有的網絡營銷人員在實際的網絡營銷工作中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所以房地產企業中必須重視網絡營銷人才培養工作,招聘一些網絡技術水平較高的專業人員,并加強對企業中現有員工的網絡知識和營銷推廣能力的培訓,提高房地產企業中網絡營銷人才的綜合素質。
總之,房產營銷中的網絡營銷模式是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產物,比傳統的市場營銷方式更快捷更高效,也能夠為房地產企業節省營銷成本。盡管目前這種網絡營銷模式的發展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這種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新型營銷方式必將會得到改進和完善,給廣大消費者帶來很大的便利,給房地產企業帶了更好的商機,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雅琴.房地產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的整合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3(08)
[2]楊愛華.房地產網絡營銷的發展與創新[J].東岳論叢,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