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隊伍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中間力量,是溝通學校和學生的橋梁,在大學生的人生中起著關鍵性作用。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的實施,對輔導員的角色地位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單一的政治引路人轉變成學生成長的指導的良師益友,集教育者、管理者、服務者、協調者和研究者等角色于一體。輔導員工作的核心與實質仍然是“人的成長與發展”,但是“人”的具體性與復雜性決定了輔導員工作不是簡單直接的灌輸與教化、管理與控制,而是一項充滿了藝術性的工作。
一、對輔導員工作定位的誤區
長期以來,由于固有的定勢思維和落后的文化流傳,輔導員的工作并未給予準確的定位,“事務工作者”、“學生保姆”、“學生管理員”等往往成為輔導員的別稱,從而也嚴重束縛了輔導員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發揮。
1.學校層面定位不清
輔導員是學校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學校的各種信息基本上都是通過輔導員傳遞給學生的。但是,目前眾多高校對輔導員工作的定位只集中于此,很多高校甚至把學生工作部門命名為“學生事務中心”,把學生工作簡單的定義為事務性工作。輔導員承擔著諸如各類信息統計、文件通知傳達的等瑣碎的事務性工作,對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人格成長、引導大學生成人成才等教育性職能基本被抹殺。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把輔導員工作定義為學生管理工作,把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角色置于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中,輔導員對學生的學習、生活行為實施全天候的監督與管理,學生的起床、早操、到課率、晚自習率等成為輔導員工作的核心內容。很多輔導員的工作從早忙到晚,身心俱疲,無暇研究如何從本質上幫助學生成人成才。總之,很多高校把輔導員隊伍從教育者的隊伍中孤立出來,沒有認識到輔導員隊伍在高校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2.輔導員自身定位不清
現實中,很多輔導員對自己的崗位定位認識不清,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對輔導員崗位的重要性認識不清。部分輔導員對自己的崗位存在自卑心理,認為輔導員在高校育人工作中不如教師崗位重要,有處處低人一等的想法,把自己的崗位職責定位于零碎性、事務性的工作,工作開展被動,只求學生不出事,不求學生成人成才,機械的解決學生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二是對輔導員崗位要求具備的能力認識不清。部分輔導員不能認識到輔導員崗位的能力要求,不注重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長期依賴經驗工作,缺少工作方式方法的藝術創造性,長期低水平的重復工作。
二、提升輔導員工作藝術性的途徑
1.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知識與能力。
俗語說“打鐵全憑自身硬”。要做好班級各項工作必須加強自身建設,輔導員自身建設的關鍵是提高輔導員自身的素質,樹立輔導員的權威。這種權威不同于上下級之間形成的行政權力,而是輔導員知識豐富、能力超眾、人格高尚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的使人敬服的聲譽和威望,它是做好輔導員工作的無形資本。輔導員,首先是教師,而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智慧的化身。這正是輔導員權威產生的前提。如果輔導員能夠通過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這種權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則學生是很難同他積極合作的。 輔導員樹立的威信應從三方面努力。 一是不斷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做知識的富有者。教師的天職是“傳道、授業、解惑”,而學生最不能原諒的就是教師的一知半解。在知識更新加快傳播渠道多樣化的今天,教師已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因此學生并不因為教師年齡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為你確實有知識才敬重和信任你,輔導員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是很難在學生中樹立威信的。因此,輔導員必須不斷用新知識充實武裝自己。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還要熟悉所學專業的一切知識。
2.加強道德修養,做學生為人的楷模。
輔導員是各項工作任務的中間者和具體執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都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記。輔導員要注意自身的修養,努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范,做學生的榜樣。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也說:“教師的個人榜樣,乃是使青年心靈開拓結果的陽光。”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強自身修養是對每位輔導員的基本要求。 另外,輔導員要具備的能力很多,如觀察、分析和判斷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個別談話和談心的能力,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發現、培養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總結工作的能力等等。
3.加強班集體建設,用整體帶動個人。
首先,樹立良好的班風,班級是一個整體。 學生要在這個集體里學習、生活、成長。要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顯示自己的力量和風貌。好的環境能夠激勵人,可以改造人。因此這個集體需要有一種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體主義精神,爭先創優,愛班好學的集體精神,這種精神從何而來?它來源于輔導員堅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視思想工作是輔導員做好其他各項工作的基礎,是建好班級的法寶。輔導員必須充分認識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級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黨支部、團委、學生科等多種組織,利用班會、辯論會、座談會、報刊雜志等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成為四有新人。集體主義教育是級級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樹好班風建立良好集體的重要表現。因此,輔導員除了要求班級在學校集體性活動中樹立班級的形象外,還需經常對學生進行“班興我榮。班落我恥,以班為家,榮辱與共”的教育。以此來增強輔導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其次,組建強有力的班委會,團支部。 要做好學生各方面工作、單憑一個輔導員是絕對做不好的,而應形成以班團干部為中心的學生骨干力量。有人形象地說,班委會和團支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此話很有幾分道理。班干部在班級中超到核心骨干的作用,他們是班級各項活動的組織者和倡導者。班級的興衰與他們的工作密不可分,能否組建起強有力的班委會和團支部,如何調動學生干部的積極性,利用他們的優勢做好學生工作,也是衡量輔導員工作水平的標志之一。
參考文獻:
[1](蘇)《馬卡連柯教育文集》 [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204
【作者簡介】魏龍剛,男,碩士,助教,煙臺南山學院工學院輔導員,主要從事學生管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