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中杰
摘 要:從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視角出發,深入剖析英國足球“四角培養模型”,而其中包含的“Social”因素尤其值得我國足球界深思。研究指出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理念的偏差,已經嚴重影響到了運動員職業生涯的高度和遠度。建議加強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人文關懷,培養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優秀足球后備人才。
關鍵詞:英國;足球;“四角培養模型”;培養;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11-0064-02
2016年6~9月,筆者有幸參加了2016中國校園足球教練員赴英培訓班,系統學習了英足總Level 1足球教練員課程。英國足球先進的訓練理念、系統的理論知識以及科學的訓練方法,讓全體學員感到受益匪淺。然而,筆者認為,在英國足球眾多理論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四角培養模型”莫屬,因為它集中體現了英國足球界對青少年培養的一種理念,即不僅僅要幫助青少年提高足球技能,更要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并籍此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一、英國足球“四角培養模型”
英國足球運動員長期發展“四角培養模型”由“Technical”“Psychological”“Physical”以及“Social”四部分組成。
“Technical”,(形容詞)技術的;專門技能的、專業的。在此指足球專項技能的。
“Psychological”,(形容詞)心理的、精神上的。在此指具備足球項目特需心理的。
“Physical”(形容詞)身體的,肉體的。在此指符合足球項目需求的身體素質和身體形態等。
“Social”(形容詞)社會的;社會地位的;社交的、交際的;群居的。在此指人際交往的[1]。
簡言之,英足總“四角培養模型”是由“技術”“心理”“生理”和“社交”四個部分組成,這四個部分既相互獨立、相互區別,又相互依托、相互補充,為青少年運動員發展成為優秀足球運動員提供堅實的基礎。同時,該模型也清晰地指出一名優秀足球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四種能力,即一要具備嫻熟的足球專項技戰術能力,二要具備穩定的心理素質和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三要具備與專項位置相適應的身體形態和卓越的運動能力,四要具備與人溝通交流的良好社交能力。
與國內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理論相比,我們發現,中英兩國在許多方面是一致的,例如雙方都對運動員技術、心理和生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英國在此基礎之上提出的“社交”卻是中國青少年培養理論不曾提及的,而恰恰是這不曾提及的一點,最終導致中英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結果的巨大差異。在英國伯恩茅斯足球俱樂部學習期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英國足球對“社交”的重視程度,他們對“社交”因素的落實貫穿訓練課的每一個環節。從課的準備部分到基本部分,乃至結束部分,教練員都會設計不同的場景,引導運動員開動腦筋,相互溝通,交換意見,找出對策,共同完成每一個任務。而在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的同時,潛移默化之中運動員建立了與人溝通的意識,掌握了社會交往的技巧,感受到了來自團隊的力量,體會到了自己在集體中的擔當。培養健全人格的目標正在悄然變成現實。
二、人的全面發展理論
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就是要求每個社會成員的智力和體力都獲得盡可能多方面的、充實的、自由的和統一的發展。“盡可能多方面”表明了個人智力和體力發展的廣度;“充分的發展”表明了發展的深度;“自由的發展”是指個人能夠駕馭自己的發展,不屈從于任何其他的活動和條件;“統一的發展”則既是統一于個體,又是統一于物質生產過程,從根本上說,就是智力和體力的統一[3]。而人的社會性的本質,決定了人們必須彼此交流、彼此溝通。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明確指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事業,我們要進行的一切工作,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在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只有人的全面發展才是衡量社會發展進步的終極價值標準和最高目標[4]。
《人才學》認為,21世紀的人才必須具備六個主要特征,最重要的是必須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要立足于一門或幾門學科,熟悉鄰近學科,把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具有精深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具有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做到專與博的有機統一[5]。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只教給人一種專門知識、技術是不夠的,專門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給他以一個和諧的人格[6]。因此,我們培養運動員,首先應培養一名人格健全的人,一名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無論他將來能否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至少是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要徹底摒棄以往那種“成就一棵樹,毀掉一片林”的錯誤做法,正如羅格所說,“我們要為運動員結束運動生涯時順利走向社會創造條件”[7] 。
三、我國青訓教訓慘痛
長期以來,中國足球運動員包括國家隊球員,比分領先時,患得患失,想贏怕輸;比分落后時,緊張恐懼,迷失方向。更有甚者,屢屢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制造諸如“五一九慘案”“黑色三分鐘”等悲劇,讓廣大球迷痛心疾首。有學者把這歸結為“技不如人”,也有的學者認為中國球員心理素質脆弱……筆者認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足球一而再,再而三的在關鍵時刻出現問題,絕非偶然,而是必然!其深層原因在于我們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出現了嚴重偏差,我們寄希望于培養球藝精湛的優秀足球運動員,因此分外注重足球技戰術能力的提高,苦練技術,苦練體能。此舉并無過錯,問題在于我們過分強調足球技能培養的同時,卻忽視了運動員人文素質的提高,忽視了運動員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全面發展,殊不知這恰恰成為制約運動員水平提高的短板,而這一短板必將嚴重影響運動員職業生涯的高度和遠度!
中國足壇,乃至中國體育界“重武輕文”之風由來已久。建國之初,我國模仿前蘇聯優秀競技體育運動員培養模式,即在體育系統內部采用“三集中”培養模式,把具備體育天賦的好苗子集中在一起學習、訓練、生活。期間的確培養出一大批在國際大賽中摘金奪銀的世界冠軍,在國際賽場上升國旗、奏國歌,但這批運動員文化教育的缺失,人文素養的欠缺卻是不爭的事實。從1992年開始,伴隨著我國足球職業化的紅紅火火和職業球員的一夜暴富,以營利為目的的少兒足球俱樂部如雨后春筍遍布大江南北,大批家長在揮霍錢財的同時也犧牲了孩子的未來,不出幾年,少兒俱樂部紛紛偃旗息鼓,銷聲匿跡,而這批孩子的文化教育、全面發展又有幾人關心過?曾有國內知名學者撰文指出,我國足球水平始終沒有質的突破,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青少年足球發展較為薄弱,特別是職業足球俱樂部沒能為我國的足球發展提供優秀的足球競技后備人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理論上的偏差,必將鑄成實踐中無法彌補的損失。
四、對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理念的啟示
依據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對照英國足球“四角培養模型”和英國足球取得的輝煌成績,反思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工作走過的彎路以及慘痛教訓,為了實現我國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理念必須發生轉變。
首先,我們應該從人的全面發展角度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高度重視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養,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思想覺悟高、文化素養好、足球技能強,并且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的社會人。足球培訓僅僅是加強青少年文化修養,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種方法手段而已。運動員如若在日后走上職業足球的道路,成為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固然可喜,即便不能以此為生,但在此過程中享受到了足球帶給他們的快樂,掌握了社會生存的技巧,收獲了健康的身心,亦彌足珍貴。其次,要切實加強球員的文化教育、人文關懷以及社交能力的培養,堅決糾正忽視甚至完全放棄文化教育的錯誤做法。各級足球協會、職業足球俱樂部要同教育主管部門加強溝通,積極配合,切實解決球員文化教育問題。各級足球協會、教育部門在安排集訓、比賽時,應盡量利用節假日時間,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文化教育的沖擊。再次,教練員在組織日常訓練課時,應適當增加情景教學,設計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加強球員間的交流與溝通,培養年輕球員與教練員、隊友交流的意識,提高交流的技巧,促進他們各項素質的和諧發展,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牛津中階英漢雙解詞典[N].北京:牛津大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第四版),2010:1334,1049,980,1239.
[2]馬克斯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24-25.
[3]柳海民.現代教育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55-357.
[4]馬克斯恩格斯選集:第四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5]張駿生.人才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8:28-30.
[6]鐘秉樞,等.運動員基礎訓練的人文社科指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1.
[7]謝瓊桓.更干凈、更人性、更團結——談羅格的體育宣言[N].中國體育報,2003,2(8):1.
課題來源:
2016年上海市教委學校體育科研一般項目(項目編號:HJTY-2016-D28)
2016年上海電力學院重點核心課程建設(項目編號:2016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