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麗
2016版新編小學語文教材陸續投入使用,其中較老教材最大的變化就是古詩文的篇目增加了不少。那么,在古詩文教學中,老師如何尋找捷徑?
一、引導背誦,日積月累
小學生只有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引導學生多背,實現“量”的積累呢?
1.表演背誦同時進行。
古詩文不是無情物,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在背誦時,加上適當的語氣和動作,邊背誦邊表演,會增進對古詩文的理解,從而與古詩文的情感產生共鳴。此法多用于低中年級學生。例如,一年級學生背誦《望廬山瀑布》,當背到“生紫煙”、“掛前川”、“三千尺”、“落九天”這些詞語時,老師除了指導他們背誦的語氣外,還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出瀑布的美麗壯觀和從高空落下的動態。得當的語氣和體態語加快了小學生的記憶與理解。
2.分類背誦。
寫景詩、敘事詩、抒情詩,學生在背誦匯報時,有不少詩采用了據意背的形式。像“美麗芬芳、前程似錦”一章,他們背起“花”的詩:有《題菊花》《海棠》《卜算子?詠梅》等;“播種理想、放飛希望”一章,他們背起“言志”的詩:《石灰詠》《無題》等;“觀自然風光,游山水園林”一章,他們背起“寫景”的詩篇:《春詞》《西湖》《山行》《歸田園居》等;“友情難忘、友誼天長地久”一章,他們背起了“送別”的詩:《黃鶴樓》《別董大》《贈汪倫》等;“勸勉同學努力,插翅飛翔”一章,他們背起了《勸學》等。引導學生據意背能促使他們分類清,背得多。
根據古詩文所反映的時令進行分類背誦的一種形式。它能促使學生從時間的角度把握古詩文的脈搏,從而達到流暢記憶。例如,三年級學生在古詩文背誦匯報時,就采用了據時背的形式。學生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順著四季走來,一路朗朗童音。從《早春》《春江花月夜》到《夏日》《小池》;從《秋浦歌》《秋思》到《冬景》《江雪》,學生們背過了燦爛的春,繽紛的夏,金色的秋,絢麗的冬。這種形式大大地調動了學生背誦的興趣,為大量地背奠定了基礎。
3.創設情境背。
在學生背誦時,充分利用各種手段,為他們創設一種背誦的氛圍,引導他們入情入境。譬如,背誦立意歡快的詩文時,配上一曲輕松活潑的音樂;背誦反映離愁別緒的詩文時,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誦描述風光無限的詩文,配以優美的大自然畫面等。創設情境背誦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它能創構詩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圍,從而促進背誦。
4.多種形式綜合背。
是融多種形式為一體的背誦方式。為了調動學生背誦古詩的興趣,我們常常采用此法,有兩人賽、小組賽、男女組賽、班級賽,有限時背、師生背、快背、慢背、輪換背、接龍背,亦有據意背、據時背、據畫背、抄寫背、聽記背、問答背等。多種形式綜合背,靈活且富有變化,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背誦的積極性。
二、注重結合,增進理解
1.背誦與自查自悟相結合。
自查自悟是指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自行查閱資料,通過詢問、調查、收集、閱讀等手段,理解、感悟古詩文的內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蘊含的哲理等。自查自悟的方式很多,可以在校內查,亦可以在校外查,可以詢問老師、同學,也可以問家長等。為了充分調動學生自行理解、領悟的積極性,我們經常開展一些激勵性活動,如“自主學習報告會”、“自查自悟一得交流會”、“自查自悟方法評比會”、“自查自悟資料展示會”等。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他們進閱覽室、跑書店、聽講座,通過自查自悟獲得了不少知識。朦朧式的理解有時還足以使他們在闡述意見時,能夠“旁征博引”,表達自如。
2.背誦與賞析相結合。
組織學生多欣賞。我們經常利用中午、活動課時間組織學生收聽詩文誦讀及賞析講座,觀看配畫、配樂詩朗誦錄像。學生從講授者口中,從動人的畫面上,從輕響的樂聲中,想像著、體味著、感受著詩文的藝術魅力。欣賞法猶如一把金鑰匙開啟了學生理解詩文的大門,又似一只溫柔的手撩撥著孩子情感之弦。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學生在欣賞中對古詩文的描繪進行再造想像,豐富了內心視象,感受到詩文的意蘊,從而增進了朦朧理解。
引導學生多評析。對中高年級學生,我們每周開設一節詩文評析課,主要在選材、立意、構篇、遣詞等方面進行評價,提高他們對內心體驗的傾吐能力,增強朦朧理解。增進了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還培養了他們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為理解大量的詩文奠定了基礎。
3.背誦與運用相結合。
詩文源于生活,引導學生把在生活中觀察到、體驗到的東西用古詩文進行表達,能促進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與感悟。在生活中運用詩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見景吟詩,見物吟詩,表情吟詩,敘事吟詩,等等。這方面,我們主要采取激勵法和引導法,如經常會問學生:“今天你用了哪些詩句?在什么情形下用的?”并定期召開生活用詩匯報會,對用得好的學生給以表揚。孩子越來越喜歡用古詩文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感情。很多家長反映,孩子會在不經意間溜出句古詩,而且用得都很得體。這種習慣在學校也會很自然地流露出來,例如主題班會上,學生們會用“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來闡述自己的異議。古詩文在悄然無聲中走進了學生們的生活,那些背誦過的詩文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學生們的心間,激蕩著他們的情感,升華著他們對生活的認識。
習作中運用古詩文的形式也很多,可以在寫景中用,在敘事中用,也可以在抒情和議論時用;可以是對詩句的引用,也可以是對寫作技巧的運用等。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據詩作文,即以詩文的意境為基礎,誘導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為古詩文擴補情境,擴補感受,續編故事等。在習作中運用古詩文,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為他們在習作中用詩時,會給詩句創設一種新的寫作氛圍,賦予一種新的表達內容和感受,從而使學生能從詩句原有的意境中跳躍出來,從更新、更廣的角度去理解古詩文,感悟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