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鳳
學生體育活動,對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心理素質有不可替代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培養學生自信心
體育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必須全面發揮學生的核心作用,這樣才可以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加到體育鍛煉中來。對于處于發育時期的初中生來說,因為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各不相同,一些心理基礎較差的學生非常懼怕做出的動作難看,經常不敢參加練習。面對這樣的情況,體育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科學的設計專門性的教學方案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將緊張膽怯的情緒轉變為自我成長鍛煉的主動行為。首先,從學生自身情況出發,讓學生清楚自身的優點。同時,體育教師必須要深入到學生當中,按照學生自身的個性,興趣喜好以及身體素質等各方面的情況進行相關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充分的將自身的優點和特長發揮出來。另外,要科學評價,提升學生認知自我的能力。從初中學生身體素質的實際情況,加強對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以及相關方面的評價。
二、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
在當前生活環境下,初中生個人的能力非常弱,對于環境應變能力較差,在很大程度上會阻礙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所以,體育教師必須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身體條件等前提之下,在教學活動中科學的安排一定的困難和障礙,讓學生在挫折當中接受教育,對學生的意志品質以及心理素質進行磨練,培養出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從具體的項目本身來看,譬如在進行100米跑的常規練習過程中,安排大部分學生經過努力都可以完成的時間限制,必須要求學生排除來自主觀方面困難以及客觀方面的困難,一定要完成相關的任務。在活動進行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適當地對學生進行批評,調動學生的好勝心以及斗志,讓學生以更加飽滿的狀態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另外還需要進行特別注意的是,體育教師千萬不要急于求成,必須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準則,慢慢加大任務的難度,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充分的參考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不能剛開始的時候就設立較高的目標和標準,這樣反而會削弱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
三、使用體育競賽法,培養出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社會競爭壓力也日趨白熱化,體育因為其自身具有非常顯著的競技性,所以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競爭意識非常直接和關鍵的方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不同方式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競賽以及練習中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及進取精神。譬如在進行跳遠的比賽中,不但要看誰跳的更遠,同時還要看誰的助跑以及起跳銜接的更為科學恰當,誰的動作做得更加規范等等。通過以上的一些細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在競爭中掌握動作要領,完成學習任務。另外體育課屬于集體性活動,學會團隊合作以及互幫互助,這是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所以體育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團隊合作學習,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在集體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的體會到來自集體的溫暖,進而在其他同伴的協助下,盡快的走出不良心理的陰影區,融入到集體活動中,培養良好堅韌的心理素質。
四、營造比賽的氛圍,磨練學生意志
大多數初中生在平時心理不緊張的時候,心態非常良好。然而經常會在關鍵的時候出現意外,頂不住壓力。所以,體育教師必須要營造出一種比賽氛圍,讓學生感覺真正就像在比賽的賽場中,以此來磨練學生意志,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譬如,在一場排球比賽中,在比賽的最后一分鐘的關鍵時刻,雙方比分都在相互緊咬,在相差一分的時候,這對于雙方運動員心理素質就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考驗,雙方都想取得比賽的勝利,但是究竟誰可以頂住比賽的壓力,取得最后的勝利,那么整個過程都是對運動員心理素質最大的考驗,也是最好心理素質的鍛煉。很多著名的運動員就是具備了較強的心理素質,往往在比賽的關鍵時刻,保持穩定的心理素質,最終一舉奪魁。
總而言之,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系統培養是目前體育教師首要和關鍵的工作方向和內容。在具體的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身體實際情況入手,積極改良和優化教學形式以及自身的心理素養,對于學生進行科學正確的引導,逐步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磨練他們的意志品質,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競爭意識,為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處在一個健康良好的環境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