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曄
?
血液自體回輸在骨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
寧 曄
目的:探討自體血液回輸在骨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為自體輸血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選擇我院實施手術治療的骨科患者172例,術中實施自體血液回收。對患者自體血液回輸后反應情況進行觀察,同時對手術前后的血常規以及相關生化指標情況進行對比。結果:患者術中出血量800~1400 ml,平均(1250±366)ml;回收血量440~675 ml,平均(596±120)ml。所有患者均接受自體血液回輸,未輸異體血。回輸后,均未發生溶血、細菌感染以及其他不良反應,術后恢復好。患者手術前后血常規以及血液生化檢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骨科手術患者應用術中自體血液回收,可有效緩解血液緊張現狀,能夠有效提升手術搶救成功率,尤其是針對病情危急患者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
骨科手術;血型;自體血液
一直以來,術中大量出血始終是導致接受手術治療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針對術中大量出血患者進行搶救,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及時輸血。探索和研究為手術患者輸血的相關因素,針對實際情況予以防治,是控制和降低圍手術期大量出血患者死亡率的關鍵。自體血液回收技術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不但節省了寶貴的血液資源,解決了目前血液短缺現象,并能夠預防輸血導致傳染疾病的發生[1]。我院針對骨科患者應用術中血液回收,取得了有價值的臨床經驗,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損傷患者17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科手術指征并具備接受手術治療的相關條件。排除合并有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患者和傳染疾病患者。男102例,女70例。年齡12~68歲,平均(52.6±5.5)歲。受傷至接受治療時間0.5~6 h,平均(2.5±0.2)h。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45例,脊柱骨折切開復位椎間植骨并椎弓根內固定47例,股骨頸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35例,骨盆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45例。血型:A型41例,B型46例,AB型43例,O型42例。所有患者均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骨科手術治療,并進行術中血液回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進入手術室后,利用常規方法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心電圖等生命體征以及血氧飽和度等。在進行術中自體血液回收前,充分告知患者將發生術中大量出血,針對患者的具體血型充分準備血制品[2]。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麻醉方式,同時應用碘伏對患者手術部位皮膚進行嚴格消毒,應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手術表皮進行沖洗。完成消毒處理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手術治療,取出碎骨,置換骨頭或者骨折復位等。提前準備好吸引器2個、吸引管2根(包含血液回收雙管以及一次性負壓吸引管),另外準備白細胞過濾器數個。血液回收設備為萬東BW-8100A型血液回收儀。在手術切皮開始時就及時啟動血液回收系統,并用肝素生理鹽水(50 U/ml)80 ml對回收系統進行預沖。雙管吸入肝素生理鹽水使其和血液充分混合,肝素生理鹽水用量和吸入血液體積之比為1∶5。應用鹽水紗墊對手術切口進行保護,盡量控制和減少對回收血液可能造成的污染。通過負壓吸引將手術創面的血液回收至儲血器,抗凝劑滴入量與吸入血量比控制為1∶10以有效防止血液凝聚。首次回收血量超過600 ml時,予以留樣2 ml,經多層過濾再進入血液離心杯中,經生理鹽水沖洗后再實施分離、洗滌等相關凈化,完成洗滌后紅細胞保存于血液回收袋,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通過白細胞過濾器過濾后再給患者予以回輸。每日檢查血常規和血氣分析,必要時復查凝血功能,及時糾正異常情況[3]。
1.3 觀察指標 手術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體溫、心率、呼吸、血壓以及血氧飽和度等。對患者血液回輸后反應情況進行觀察,比較患者手術前后的血常規以及相關生化指標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自身配對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患者術中出血量為800~1400 ml,平均(1250±366)ml;回收血量為440~675 ml,均在400 ml以上,平均(596±120)ml。所有患者均接受自體血回輸,未輸異體血。回輸后,均未發生溶血、細菌感染以及其他不良反應,術后恢復好。患者手術前后血常規以及血液生化檢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手術前后血常規以及血液生化檢測情況比較±s)
極大比例的骨科患者具有較大的創傷,在救治過程中一般都需要予以輸血。因此,針對該病而言,是否及時輸血是能否及時有效控制病情的關鍵。目前,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的需要輸血的患者比例居高不下,大多數醫院的血液供應均處于緊張狀態。患者在缺乏血源的情況下按照正規程序備血、外地調血、再配血等,需要占用較長的時間,因此,很難維持有效循環,有較大的比例造成搶救失敗。術中自體血液回輸用于出血量超過20%及以上、特殊血型患者[4],能夠實現邊回收、邊洗滌、邊回輸,由于血液是自體供應,還不需要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可以為挽救患者生命贏得充足的時間。該方法尤其是針對特殊患者而言,可以產生顯著的補救效果,尤其是在緊急情況下患者輸血的唯一選擇。
有研究認為,在骨科手術中血液回收處理的過程中,將導致紅細胞在空氣中暴露,將對其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5],加之回收過程中的吸引、過濾、離心以及大量洗滌等過程后,將會對紅細胞的形態以及理化性質造成進一步的破壞[6]。所以,推測針對骨科患者實施自體血液回輸的效果欠佳。臨床研究認為,血液回輸的量應當受到限制。但有學者研究認為,血液回收超過3000 ml時易發生凝血機制障礙[7]。因此,在血液回收過程中,一般要控制在3000 ml以下。
本研究結果中,患者術中出血量為800~1400 ml,平均(1250±366)ml;回收血量為440~675 ml,均在400 ml以上,平均(596±120)ml。所有患者均接受自體血回輸,未輸異體血。回輸后,均未發生溶血、細菌感染以及其他不良反應,術后恢復好。患者手術前后血常規以及血液生化檢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針對骨科患者應用術中血液回收,具有極大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1] 胡 健,饒勝雷,李 媛,等.自體血液回收與回輸技術在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療養醫學,2014,23(7):651-653.
[2] 朝 葵,楊承東,賴馨麗.兇險型前置胎盤43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4):3932-3934.
[3] 劉翠芬,張少娟.自體血液回收機在術中的安全管理[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1):139-140.
[4] 張彩霞,何玉梅.自體血液回輸在手術中的應用[J].甘肅科技,2011,27(7):153-154.
[5] 王 勤,谷凌云,陳 震,等.血液自體回輸在骨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5,27(10):66-68.
[6] 李建華,李 斌,胡惠英,等.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釋對骨科手術患者回輸自體血紅細胞功能的影響[J].臨床軍醫雜志,2013,41(3):252-254.
[7] 岳淑春,周大為.自體血回輸在搶救急性大出血手術中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3):89-90.
(本文編輯 崔蘭英)
518033 深圳市 廣東省深圳市中醫院手術室
寧曄:女,本科,主管護師
2015-11-24)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