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文升 朱旭升
摘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在解決農村金融市場供求矛盾、 提高農村金融市場效率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其資產的上升及資本的富裕使機構的收入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其信貸領域的穩步提升也進一步的減緩了農戶和小企業的信貸制約。然而機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還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區域分布不合理;二是機構發展速度過慢,結構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且不能大范圍流動,利潤偏低。本文基于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狀況及其利弊進行分析。
關鍵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可持續發展 現狀 因素
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覆蓋范圍較小、金融供給不能得到有效滿足等問題一直以來都存在于我國農村地區,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的情況,2006 年底, 銀監會制定并發布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這項政策健全了農村金融體系,提升了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刺激了農村金融和農村經濟協調發展。但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設立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阻礙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一、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狀況
目前,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和貸款公司這三類是我國主要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目的主要是為當地“三農”提供金融支持。截至2011年底,全國24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發起設立726家(已開業635家)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是經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由鄉(鎮)、政村農民和農村小企業自愿入股組成的社區互助性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是為社員提供存款、貸款、結算等服務。貸款公司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由境內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在農村地區設立的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該機構專門為縣域“三農”提供貸款服務。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設立為鄉鎮經濟市場開辟了一條新途徑,彌補了部分鄉鎮地區金融服務行業的缺陷,形成農村金融新模式,刺激各類資金進一步流向農村,為農村經濟發展及金融服務水平鋪開一條新道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快速前進過程中出現的弊端:一是格局不合理。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特別是村鎮銀行的地區分布情況來看,大多金融機構會挑選各省轄內經濟基礎良好的鄉鎮,而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盡管急切需要金融方面的服務,卻并沒有吸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主辦人的注意,因此并未改善真正貧困的鄉鎮地區的經濟狀況,也沒有真正滿足貧困農戶的金融需求。二是資金實力弱,支持政策與金融環境的體系不健全,也不完善。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許多村鎮銀行的注冊資本本身過低,難以吸收儲存,致使沒有辦法進行較大規模的業務,并且機構本身抗擊風險的能力不高。三是經營風險大。如上所述,新型金融機構規模偏小,注冊資本較低,那么機構就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隱患,業務發展范圍會承受一定的壓力。同時,農村市場在一定范圍內缺乏有力的擔保和可用的抵押物,造成機構承受貸款的風險增加。
二、制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分析
村鎮銀行等新型機構作為農村金融市場新出現的金融供給體,能否完成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既受其本身條件的影響,又被周圍發展情況所制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能否實現其可持續發展,能夠通過本身的盈利效力、擴展業務和抗擊風險能力等指標顯現出來, 而這些指標又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一)影響盈利效力的因素
產品與服務的創新能夠明顯滿足使用者對金融機構的特色化方面的追求,在市場競爭中展現出特殊的優勢, 拓寬受體群與獲利規模,同時又可以因服務創新提高其利潤率, 在業務拓展過程中增強獲利效力。另外,農村經濟發展情況與其在金融方面的追求,客觀上需要更加迅捷、敏銳的微型金融機構為其提供金融服務。很明顯,機構規模的合理限度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超過合理限度的無限蔓延,不僅會導致機構規模泛濫,也違背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
(二)影響業務擴張能力的因素
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經濟發展越好的地區,對金融方面的需求越多、也越復雜,這樣就越有利于金融機構開展業務并影響其可持續發展;農村地區的金融競爭狀況。農村金融市場中的競爭主體主要是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等,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在業務拓展過程中將不得不面臨這些金融組織的競爭并想方設法在這些競爭中取得勝利。
(三)影響風險抗擊能力的因素
公司監管方式。有效的公司監管方式是公司對內控制機制高效運行的基礎,能有效保證農村新型金融機構及金融體系的安全,保障其快速、穩定發展。良好的公司監管方式通過設計、優化公司制度,提高組織機構風險抗擊能力,消除甚至阻止運行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各種風險;員工綜合素質。風險的生成和消除與員工綜合素質有很大聯系,不論是信譽風險、行業金融風險還是作業風險,都受到員工的專業素養、風險規避意識、技術水平等綜合素質的影響。而村鎮銀行的作業人員一般可以分兩類:一類是機構招聘的應屆高校畢業生,另一類是從相關行業機構選調的工作經驗豐富的員工。應屆高校畢業生剛剛上崗,銀行作業經驗有一定缺陷,而選調的員工雖然銀行作業經驗豐富,但對當地鄉鎮經濟發展狀況過于陌生。
參考文獻:
[1]曲小剛,羅劍朝.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現狀、制約因素和對策[N].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137-146
[2]王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市場進入、脆弱性與可持續發展研究述評[N].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63-68
[3]馬麗華,宋雅楠.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問題探析[J].特區特濟,2010,(05):70-71
[4]葛永波,周倬君,馬云倩.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與對策透視[J].農業經濟問題,2011,(12):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