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對金融機構的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金融市場效率、金融交易和中國金融市場的整個金融市場。因此,傳統金融應結合自身特點,積極學習和吸收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管理經驗,及時調整,完善管理模式,探討了互聯網金融深度合作的方法,實現共贏,促進金融業的發展水平高于中國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模式 傳統銀行業 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業的消極影響
(一)傳統銀行業務受到沖擊
互聯網金融形式的最大便利是用戶的退出更為快捷,減少了銀行和金融投資在互聯網上的時刻,運用更便利,它的報答更主要,所以很多傳統的網絡銀行用戶的理財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銀行業務顯著減少,銀行股大幅跌落,相反,如Alipay、微信等付出更多錢的股市,很多傳統銀行有必要活躍和互聯網金融協作,確保資本的合理范圍。因此,互聯網對傳統銀行業務有很大的影響。
(二)傳統銀行的金融媒介作用被削弱
傳統的銀行貸款,經過吸收社會存款,發揮金融中介的效果,其自身的經濟效益,因此得到了推廣,但出生的網絡金融,它還參加了財經媒體,由于互聯網金融的融資渠道單一,借款流程相對簡略,對比與傳統銀行業添加。Ali金融作為一個比如,例如,淘寶推出的“信用”效勞,小微公司能夠帶來滿足的借款,然后添加借款需求的金融效勞,用戶經過網絡付出各種費用,包含電力,天然氣,特別是人的本錢銀行或生意,這種付款方式對比簡略,能夠有效的削減時刻的浪費在家里經過互聯網的方式支付生活更便利。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業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加快傳統金融業的轉型
互聯網金融的添加,對傳統金融機構的要挾,迫使傳統金融機構加速立異腳步。例如,余額寶推出后,大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和同類產品的競爭。滿意客戶需要多元化的供應水平,同時添加,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進步工業資源配置的效率。
(二)加快傳統銀行業的網絡化進程
現在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網絡金融是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傳統的銀行信息和網絡可以大大提高網絡銀行與傳統銀行的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手機銀行和其他網絡平臺,互聯網和金融的競爭,而且還節省了大量用戶。它指出,傳統銀行只要勇于實踐,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是一種成功。在中國的銀行網絡的過程是一個比較早的階段,詳細研究了傳統的銀行業,并找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降低經營風險,滿足客戶服務的個性化需求,以實現利潤的變化。
三、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發展對策
(一)傳統銀行業盡快實現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機構決議市場供求構成機制的判斷,主要是根據金融環境和金融市場利率趨勢的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準則。跟著社會的前進,科學技術的開展,進步網上銀行的數量改變,概念客戶理財觀念逐步增加年輕,年輕消費者的財富,銀行債務本錢擴大的要挾是一個必定的趨勢,只有銀行自動進步利率水平,使各種金融和互聯網非常好地應對在競爭方面的影響。
(二)互聯網金融創建創新的金融系統
互聯網金融形式被稱為“第三大金融形式”,傳統金融范疇的這兩種形式都是銀行和資本市場的形式(即證券交易所經過證券交易所)。金融的底子意圖是提高社會資本的裝備功率,而金融模型是其存在的基本條件。互聯網的精力是敞開的、同享的、分權的、對等的、自在的挑選、容納和民主的。這些都更能表現互聯網金融立異的優勢,使用互聯網金融在互聯網金融中的精神,有必要仔細容納。同時,互聯網金融不再是支持資本市場和銀行的必要,并且也大大降低了本錢和提高功率,所以互聯網金融立異在金融體系中是一個良好的發展方向。
四、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很多互聯網金融產品利用互聯網技術,結合中國的經濟市場的研發和創新的實際情況。所以類似余額寶、理財產品和先進的技術和互聯網兩率市場網絡之間的傳播,為消費者提供比銀行存款更好的投資融資渠道,當然,這導致銀行產生壓力,作為服務模塊和銀行的效率,從金融功能的角度來看等。大數據在網絡金融環境下將顛覆金融服務,最終促進了傳統金融業的主要變化的發展,主要體現在支付方式的變化、資源配置和風險控制的優化升級等方面。網絡金融的未來是人工智能的一個發展趨勢,因為即使目前的大數據技術,通過技術手段來管理日常運作的風險,但對于新的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這是不可能的分析和預防預測,因此在未來肯定需要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標準信息,更先進的科技,甚至在未來。但更人性化,是一個顧問和具體問題,如產品設計,至少我們不能解決科學必須解決的傳統的專業領域,因此,人類身高的大數據的指揮下是未來的趨勢之一。網絡金融的真正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規律之一就是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如果中國的金融監管環境的主體,一些互聯網監管的金融利潤的金融產品不斷出現,嚴重影響了網絡金融的發展。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共同建設一個安全、高效、有序的金融市場迫在眉睫。因此,如果你想真正有互聯網未來的金融發展,在未來,現有的金融體制改革,未來的良好有序發展的環境是最重要的趨勢。
五、結束語
總之,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雙方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的競爭不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雙方應該吸取對方的優點,避免了它們的缺點,實現互利共贏,讓用戶得到更好的理財體驗,從而實現金融中國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中國政府本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兩坐標和促進健康發展的缺陷仍然存在論和認識作者的觀點,希望觀眾評論。
參考文獻:
[1]張曉宇.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6,07:107-108
[2]蔡秉軒.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6:51
[3]楊磊玉.淺談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中國商論,2016,11:88-90
[4]高婭.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對外經貿,2016,04:85-87
作者簡介:吳霞(1990.3.26—),女,浙江省臨海人,貴州省黔南州黔南民族師范大學,經濟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