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東有周莊、西有洛帶、南有麗江、北有平遙,這種定位最早見于國家旅游局,但在游客心中,中國名鎮的名單當中洛帶好象已經丟失了。”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副鎮長袁波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說,與早已名滿天下的烏鎮、平遙、麗江等相比,千年古鎮洛帶(如圖)并不擁有一個全國范疇的知名度。
洛帶古鎮發軔于1800年前的漢代,是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名鎮,如今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因蜀漢后主劉禪的玉帶落入鎮內八角井,“落帶”便由此得名,后演變為“洛帶”。據袁波介紹,洛帶鎮域43平方公里,人口2.7萬,常住客家人口達到95%以上,被稱為“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并被評為國家重點鎮。
與其他古鎮相比,洛帶擁有優越的交通條件。洛帶西距成都市區僅為18公里,境內交通干道呈現七縱三橫的分布格局,其中還包括兩條地鐵,與成都中心緊緊連接。
“烏鎮也好,西塘也好,它們都是江南水文化所孕育出來的千年名鎮,而洛帶與它們不同,這里傳承著蜀漢文化,宗教文化和客家文化都是其文化內核的重要組成部分。”袁波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面對激烈的小鎮競爭,洛帶亮出的旅游名片是“世界的洛帶 永遠的客家”。“
全鎮擁有一街七巷子、四大會館、燃燈寺、博客小鎮、金龍寺、金龍長城等景點。2015年洛帶古鎮景區接待海內外游客近60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3億元。袁波承認這個成績與烏鎮、平遙等無法相比。“烏鎮因為互聯網大會而煥發活力,博鰲因為博鰲亞洲論壇而蜚聲海內外,瑞士達沃斯因為財富論壇成為全球知名的旅游小城。我們洛帶也想過這個方法,但是這需要協調更大的政策資源,并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夠做到的。”
袁波稱,近兩年洛帶古鎮景區著重推進“客家古鎮、文化強鎮、雙創小鎮”建設,僅2015年投入資金就達230余萬元。同時洛帶還從“青島天價蝦”等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制定了《洛帶古鎮景區好商家評選活動實施辦法》和《古鎮景區市場管理黑名單制度》,加強對景區經營秩序進行規范。
在“十三五”期間,洛帶將完成文化旅游產業投資50億元以上,實現該產業收入80億元以上。過去5年,洛帶博客小鎮投資近20億,引進了一系列優質業態,包括國外演藝節目、國內的川劇。還舉辦了一系列文化展覽。洛帶鎮還有火龍節、水龍節、客家清明祈福大典、客家風情節、客家美食節等傳統民俗活動,也是國際桃花節、國際汽車節等省、市、區重大國際活動的主要承載地。
袁波稱,洛帶未來的發展定位包括,建成客家旅游名片、文旅產業核心區、一個國家5A級景區的創建目標,打造客家古鎮、文旅強鎮、雙創新鎮。
“烏鎮也好,西塘也好,平遙也好,都面臨著‘一長一短。”袁波說,這些古鎮都擁有比較長的歷史,所謂一長;一短就是害怕千鎮一面,丟失自己的特色,擔心小鎮特色被現代工業文明淹沒。袁波稱,對于保護洛帶傳統文化,保護客家文化,洛帶不僅達成共識,而且在古村落、宗祠、大院、碑坊的修復上力度都很大。“客家文化是洛帶文化之脈,沒有傳統文化,洛帶就沒了靈魂。”▲
環球時報2016-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