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藍雅歌 ●本報記者 郭媛丹 高穎 ●任重
日本防衛省25日晚發布消息稱,他們觀測到由遼寧艦帶隊的中國航母編隊當天通過沖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的宮古海峽赴西太平洋,不僅如此,他們還目睹艦載預警直升機“在距離宮古島領空約10公里處”起飛,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機隨后緊急升空應對。中國航母編隊的藍水首航引發世界范圍內的高度關注。日本《朝日新聞》稱,中國此行的目的是“突破由日本和臺灣等連接成的第一島鏈”。美聯社稱,“遼寧艦無疑是要為強化南海主權聲索起到一臂之力的作用。”路透社則稱,中國航母要趕上類似美軍的作戰能力,還有幾十年的路要走。“航母本身不是在近海海域活動的大艦,它必須走向中遠海區。”航母問題專家李杰25日對《環球時報》說,中國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有越來越多海外利益需要大型戰艦編隊保護,“航母編隊的組成和發展,對今天的中國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日本自衛隊非常緊張
據日本NHK電視臺25日報道,中國航母在東海公海上航行,這讓“第一次目擊中國航母編隊的海上自衛隊非常緊張”。防衛省一直在不斷確認有關情況。報道稱,24日下午4時左右,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發現在東海公海上,遼寧艦正在向東航行,其周邊還有7艘導彈驅逐艦和后備物資補給艦。中國海軍在24日晚上宣布,遼寧艦率領的海上艦隊將在西太平洋進行遠洋訓練。防衛省25日凌晨表示:“我們知曉中國國防部已公布航母編隊在東海海空域開展了訓練和試驗任務。”“24日晚,自衛隊確認中國的航空母艦上沒有戰機升空的跡象。”
到了25日晚,日本防衛省宣稱此前在東海航行的中國航母編隊當天上午10時左右已經通過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通過該海峽的“包括遼寧艦在內的總計6艘”。25日下午,艦載預警直升機從“與遼寧艦一同航行的護衛艦上”起飛,接近宮古島領空約10公里處,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斗機緊急升空應對。此前,日本時事通訊社就稱,雖然此次赴西太平洋的航路不明,但是中國海軍和空軍近年常常通過釣魚島附近的宮古海峽進出西太平洋。
《朝日新聞》稱,中國航母這是首次走向西太平洋,此行的目的是“突破由日本和臺灣等連接成的第一島鏈”,提高廣域的實戰能力。同時牽制在臺灣問題和南海問題上對大陸顯示強硬姿態的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還有觀點認為,中國航母也可能前往南海。報道還稱,目前,在遼寧省還在建造中國國產航母,有情報稱,不久將下水試航。這次航母訓練是為在國產航母服役前,使中國航母獲得遠洋實戰能力。
日本《每日新聞》稱,遼寧艦此行是為了強調中國海軍提高了對航母的運用水平,同時牽制特朗普,讓他明確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共同社稱,當初中國稱遼寧艦是為開發中國國產航母進行科學研究和試驗為目的的,而中國用這次航行表明,遼寧艦也具有一定的實戰能力。時事通訊社稱,在23日的演習中,海軍司令吳勝利“直接指揮”了遼寧艦。《產經新聞》稱,目前還有很多聲音懷疑遼寧艦的實戰能力,認為“艦載機殲—15的馬力不夠”等等。同時從飛行員訓練的熟練程度看,“復雜的應用難以展開”。報道還說,中國正在制造中的國產航母,很可能被用在南海。
或繞行臺灣島進入南海
中國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25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根據日本防衛省的反映,此次遼寧艦航母編隊由遼寧艦、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加一艘綜合補給艦組成。總體上和其他國家航母編隊的組成一致,只是沒有導彈巡洋艦。他告訴《環球時報》,此次遼寧艦航母編隊首次進入西太平洋海域,和中國海軍其它水面艦艇以前進行遠海訓練的距離、范圍及航程都相當,主要是通過所謂的第一島鏈進入西太。目的在于熟悉西太的海洋環境、水文氣象等條件,提高航母編隊的遠距離行動能力、整體訓練水平和作戰水平。“通過航母編隊在黃海、東海以及西太平洋海域的一系列訓練可以看出,遼寧艦和中國航母編隊已經形成戰斗力。”
張軍社對《環球時報》說,遼寧艦從2012年正式服役至今剛剛4年多一點,這是非常快的速度。“有的國家航母戰斗力形成需要5-6年的時間,甚至需要10年。在沒有外國類似經驗可借鑒的情況下,中國海軍經過認真探索、艱苦訓練,僅用4年時間就使遼寧艦形成戰斗力,大大超出了外界的預期。”
遼寧艦在遠海的第一次亮相無疑令一些國家深受震動。新加坡《聯合早報》和美聯社25日稱,遼寧艦航母編隊首次出現在東海中部水域,但并未侵犯日本海域。日本自衛隊預計,該航母編隊將經由宮古水道穿出第一島鏈,航經臺灣東部海域,再由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印度報業托拉斯24日稱,之前有報道稱,遼寧艦在完成綜合測試后,將部署在南海。在“南海仲裁”結果出臺后,中國在南海的舉動較之前更加強勢。
臺灣“國防部”25日表態稱,有關遼寧艦25日經日本宮古島海道向東至西太平洋遠航長訓,“國防部”均有嚴密監控,尤其在演訓后是否會再繞由巴士海峽,與南海艦隊會合操演,“國防部”會密切監偵并會采取應對措施,確保“國家安全”,“請國人安心”。
英國《獨立報》稱,中國軍方在渤海、黃海都實施了航母編隊的實戰訓練,按計劃還有更多的跨海區演練,這令外界憂懼該航母編隊將開赴爭斗激烈的南海。文章稱,該航母編隊2013年就曾進入南海,停泊在海南三亞市附近某海軍基地,但當時艦載機并未協同海上訓練。自從中國宣布“做好打擊敵人的準備”后,遼寧艦編隊的作戰能力就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中國航母將維護地區和平
英國廣播公司24日稱,遼寧艦航母編隊此次進行跨海區訓練,正值南海敏感時期。就在本月15日,中國軍艦在南海海域捕扣美國海軍的無人潛航器,引起軒然大波,至20日才交還。此前美國一家智庫聲稱,根據最新衛星圖像,中國已在南海7個人工島上部署武器,包括反導彈系統及防空系統。中方強調這是防御行為,并指責美軍在南海進行“挑釁性”航行。
路透社25日稱,中國在南海擴大軍事存在已經引發擔憂,美國指責中國在南海前哨進行軍事化,并相應地實施以海空“航行自由”為名的巡航。中國航母編隊將在西太平洋開展跨海區軍事訓練,中方稱之為年度性訓練計劃的一部分,但此舉發生的背景是臺海關系再次緊張,“日本和臺灣都對此感到不安”。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5日稱,中國部署遼寧艦航母到西太平洋,恰逢中美關系緊張之際。特朗普史無前例地接聽蔡英文的電話,在北京引發軒然大波。美國“國會山”網站24日稱,中國指責美軍在南海“太挑釁”。特朗普自當選美國總統以來對中國言語刺耳和強硬。中國捕扣美軍潛航器后,特朗普公開向北京喊話。而中國對美國的日益強硬被認為與特朗普與臺灣領導人蔡英文打破美中慣例進行通話也不無關聯。
25日,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軍方人士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航母并不是新型武器,早在百年前的一戰已有雛形。中國多年來軍力發展落后,近些年才加緊追趕先進國家的步伐,無論是航母、新型戰機還是其他裝備的發展都顯示中國軍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能力的提升,這是中國民意所向,但那些對中國不懷好意之人總喜歡把中國的發展夸大、歪曲甚至負面解讀,然而人們終將認識到:中國軍隊新型裝備的研發、生產、列裝、訓練乃至形成戰斗力,意味著這個地區維護和平力量的增加。
我們離美國航母還差得遠
美國《海軍時報》24日稱,遼寧艦是在烏克蘭蘇制航母“瓦良格”號基礎上改建而成,2012年正式入列服役,到如今,圍繞這艘航母組建的航母編隊實力已顯著增強。去年,中國國防部宣布正在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交付日期據預測是2020年。五角大樓此前表示,中國在未來15年內將擁有多艘航母。
日本學者北村淳在“JBPress”網站撰文指出,到2016年2月,美國共有10艘服役的核航母,其中5艘在太平洋艦隊,兩艘在圣迭戈,兩艘在西雅圖郊外,一艘在日本神奈川縣的橫須賀。由于中國正式擁有航母,美國提出要增加一艘泊在海外港口的航母,用于對抗中國海軍,“但是這必將引起糾紛”。
張軍社25日對《環球時報》說,美國海軍是“全球部署和全球存在”,其航母發展已經有一百年了,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美國海軍的航母出海時間比較長,每次到海外執勤時間可以達到7-8個月,甚至10個月。美國海軍在很多國家有軍事基地,可以靠港補給。而中國海軍并非全球部署,重點是執行近海防御和遠海防衛的任務。而且中國目前沒有海外基地,航母編隊的后勤補給主要依靠編隊中的補給艦,因此航母編隊在遠海訓練時對時間有一定限制。
“從某種程度上說,美國對世界的威懾力的形成,就是美元加航母。”李杰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過去總是溫文爾雅,其他國家不太習慣我們顯示力量存在。而航母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海軍實力的象征,體現的是威懾力,通過展示肌肉讓對方不敢輕舉妄動,“這是大國邁向強國必須有的一種手段,其他國家需要適應我們的進步。”“毋庸置疑,遼寧艦肯定會赴南海開展訓練活動,這表明中國有決心有能力維護南海島礁主權和海洋權益不受侵犯。”▲
環球時報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