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國
剛剛過去的“十二五”,是陜西茶產業發展最為迅速的5年。截至2015年底,全省茶園面積215.9萬畝,茶葉總產量8.5萬噸,比2011年的136.8萬畝和2.6萬噸,分別增長57.8%和226%。陜西以近220萬畝的茶園面積,位居全國第七。
2013年,陜西省農業廳將茶葉列為全省農業主導產業大力扶持,組織茶葉企業外出抱團推介,使得陜茶的市場知名度迅速提升,與茶相關的經濟效益逐年顯現,多種荼品競相發展,大眾消費類茶葉快速增加。作為全國著名的綠茶產區,目前,綠茶占到陜西茶葉總產量的91%,黑茶占7%,紅茶占2%,綠茶依然處于主導地位。
陜西荼區在陜南,關中咸陽市是著名的茯茶加工地。陜南漢中、安康、商洛三市28個縣中有22個縣區種茶、產茶,其中西鄉縣茶葉生產覆蓋了全縣18個鄉鎮和75%的農戶,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在西鄉、紫陽、商南,茶產業總產值已占當地GDP的20%左右。
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全省現有茶葉企業1400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20家,市級龍頭企業48家。茶葉年銷售在500-1000萬元的荼企有440余家,1000-1.15億元的99家。超過1.5億元有8家。電商、微商等銷售快速發展,2015年通過網絡銷售6000多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
品牌建設初見成效。全省注冊茶葉商標97個,其中陜西省著名商標8個,累計獲得國內外大獎419項,其中金獎156項。紫陽、西鄉、平利、商南、寧強縣先后獲得“中國茶葉百強縣”和“中國名茶之鄉”等美譽。涇陽茯磚茶、午子綠茶、漢中仙毫和紫陽富硒等成為國內著名品牌或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涇磚”茯荼進入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產業帶動效益明顯。茶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茶食品、茶藥品、荼飲品、茶保健品等相關行業和茶葉包裝、茶葉貿易、茶館茶樓、休閑觀光、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目前全省有茶葉專業合作社288個,種茶家庭農場4968個,引領全省茶農超過100萬人,茶產業從業人員超過200萬人。茶葉已經成為陜南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和生態保護的又一優勢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