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紅
摘 要:本文從課題研究的相關背景入手,首先闡述了農村電網改造項目的特點,接著詳細地分析了農村電網改造項目的難點,然后又研究了農村電網改造項目問題的原因,最后重點提出了針對農村電網改造項目的具體特點,以及施工中的難點問題,提出相關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電網;改造;原因分析;項目管理;主要舉措
中圖分類號:TM727 文獻標識碼:A
1.農村電網改造項目的特點
1.1 具有社會效益廣泛的特點
新農村的建設使得農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電網的改造項目上,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十分巨大,極大地優化了農民的生活環境,提升了生活品質,有效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使得農村得到了繁榮的發展和進步。而且這種效益的發揮會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而逐步顯現。當前,由于我國農村的發展還較為落后,電網改造的優勢還沒有得到完整的體現,而這種潛在的社會效益需要經過相對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逐步顯現,同時這種效益很難得到準確地預測,所以,農村電網的改造項目在評價社會效益時,要注重對近期效益的評價。
1.2 具有功能性較強的特點
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需要靠先進的技術設備來支撐,農民生活的改善也需要有更高科技的家用電器來維護,而這些都需要電力的支持,沒有電一切都不可能得到很好地應用。只有農村電網得到完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整個農村的社會化服務才能得到進一步完善。據有關數據表明,當前我國農村的電力使用主要在四大區域,一是鄉鎮企業,所占比例最高達到一半以上,二是農村居民用電,所占比例達到24.2%。三是農業排灌,占13.13%,四是農副業加工,占到12%,總用電量達到了近6000億千萬時,由此可見,電網的完善對于農村生產生活的影響,所以,農村電網不僅僅關系到生活水平的提高,還關系到我國農業生產的整體水平的提升,其作用不可忽視,所帶來的社會效益也較為復雜而全面。
1.3 具有關聯性較強的特點
農村電網的改造不僅僅對整個農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十分巨大的社會效益,同時也會帶來與農村相關的外部效益。農村電網的完善有助于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活,由此可見,電網的完善更有助于區域內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這對鄉鎮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在幫助農村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農村電網的改造還有助于提升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這種提升更加有助于平衡城鄉之間的均衡發展,更有助于提升整個國家的發展質量,這種精神層面的無形效益也是一種巨大的社會效益,也必須被重視起來。
2農村電網改造項目的主要困難
2.1 農村用量波動較大
農村不同于城市,用電的高峰時期一般集中在農忙時期,而在農閑時期,用電量相對較小,多為生活用電,如照明等等。正是由于這種顯著的特點,在進行農村電網的配電容量匹配配置時有了很大的困擾。但是,由于農村供電距離相對較長,在農閑時間,供電設備和線路使用率相對較低,無疑增加了農村電網供電的成本壓力,甚至出現虧損,農村電網的規模效益相對較低。
2.2 農村居民家庭用電配置不統一
受歷史原因影響,在我國農村許多家庭的用電沛縣界面都較小,而且不規范,存在接線較亂,線路老化現象嚴重,用電線路使用不規范的問題,這些問題都給農村家庭用電帶來了不小的隱患,一旦使用高電量的電氣設備,很有可能由于線路問題而造成了用電風險。
2.3 農網利用率相對較差
相對于城市來講,農村用電量遠不如城市,再加上其季節性較強的特點,以及用電多集中在晚上的家庭照明使用,這就造成了用電波動加大。但是在供電過程中,較長的供電距離,較小的供電效率卻不高,這就造成對農村供電線路的利用率較低,使得農網供電成本較高,產生的經營效益相對較差。
3.造成農村電網改造項目問題的主要原因
3.1 農村電網改造項目投資決策的原因
農村電網改造需要由國家進行統一決策和部署,才能進行投資和實施,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決策是否符合實際需要,是否符合農村發展實際,對農村的具體情況是否有著深入的了解,這些問題都直接決定著決策的結果,以及項目的有效性,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決策部署存在著決策不規范,不系統、對實際問題了解不充分等問題,直接導致決策出現失誤。雖然在進行決策部署前,都會對整個決策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調查,但是,一些調查沒有結合現代項目管理的具體要求來進行,存在規范性、系統性明顯不足的現象,甚至對一些環節沒有進行調查研究。
3.2 城鄉差異帶來的原因
在縣鄉一體化管理模式的帶動下,農村電網一般實行四到戶管理原則,關于電力的影響、配電網絡的管理、用戶的上門服務等業務工作都將由負責農村的供電組織負責,大大提升了他們的工作量,也使得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大大增高。按照規定農村的集體資產要交由供電企業進行管理,由供電企業對整個農村電網進行維護,也將大大提高供電企業因電網設備這就所帶來的成本投入。同時,供電企業在農村實現營銷到戶后,還要承擔農村的低壓網損,也會對供電企業的整體收入帶來影響,供電企業勢必將這些成本分攤到整個城鄉電網當中,不但不能幫助降低城市用電價格,甚至有可能造成不降反升的局面。如果不能得到妥善地解決,會影響到整個電力體制改革的進程。
3.3 農村電網改造項目投資績效原因
農村電網改造項目涉及的問題較多,影響也相對較大,在決策和投資時必須要對改造后的經濟效益進行評價。但是,當前的一些評價過多地依靠指標評價來進行,一些評價所使用的理論支持和技術方法都相對較為簡單,不能很好地符合農村電網改造的實際,其戰略價值和靈活價值也不可能得到很好地體現,不能完整地表現項目完工后所帶來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果。這些問題,都會造成,評價的準確性不足,造成最終的項目績效沒有達到項目改造的預期。
4.農村電網改造項目管理工作的對策研究
4.1 細化標準,加強管理
實行標準化管理實現農村電網改造項目順利進展的有效途徑,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要在電網裝備水平上加大投入力度,在自動化水平提升上擴大規模,從而保證整個電網的安全、優質和高效。要制定標準化的管理方案,無論是從技術規程的出臺,還是技術標準的制定,又或是技術要求的規范都應該盡可能地符合農村實際,以更高的標準進行電網的建設和改造,保證電網的標準化和系列化。從而保證高效優質安全供電。
4.2 統一思想,加強宣傳
農村電網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進行農村電網改造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宣傳力度,讓受眾能夠真正理解進行電網改造的重要意義,以及對于農村發展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最大化地得到農村居民的支持和認可,從而營造更加良好的施工氛圍。
4.3 規范補償,合理配置
要制定合理規范的補償配置方案,既要重視集中補償的作用,又不能忽視分散補償的作用,將兩者結合起來,將主要精力放在分散補償。同時,既要注重高壓補償,又要注重低壓補償,將低壓補償作為工作重心,其次既要注重調壓,又要關注降損,將實施無功容量優化配置作為主要工作。
(1)實施變電站集中補償。將電容器組和投切裝置安裝在變電器低壓側的母線上,按照無功負荷的大小對電容器組進行投切,在不降低無功損耗的前提下,降低高壓線路公共功率的傳輸損耗。
(2)實施配電線路的分散補償。在10kV的供電線路上,要注意對最佳位置和最佳容量的選擇,有計劃地進行電容器組的安裝,實現對供電線路的無功負荷補償。
(3)實施配電變壓器的隨器補償。要根據需要將電容器安裝在變壓器的二次側,實行同投同切。對變壓器的空載損耗進行補償。
(4)實施電動機的隨機補償。合理地將電容器與電動機進行并聯,所有的投切管理實現統一控制,保證電動機自身的無功功率補償。
(5)實施低壓集中補償。對于供電半徑相對較短,負荷較為分散或不符合就地補償的區域要對變壓器的低壓側安裝電容器組,采取分段投切,對電壓器的無功損耗和線路設備的無功損耗進行補償。
結語
新農村的發展離不開電網的支持,缺少了電力的保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就無從談起,這不僅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展,也關系到農村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最重要的民心工程。只有加快對農村電網的合力改造,農村的發展才能插上騰飛的翅膀,新農村的建設才能取得實效,中國經濟的建設將會邁入更加快速發展的快車道。
參考文獻
[1]向保林,魏滌非,冷玉奇.以農村電網改造為契機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J].商場現代化,2011(8):32.
[2]樸在林,楊濤,南俊星.農村電網改造中若干技術經濟問題的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11(2):8-10.
[3]韓成浩,周春濤.農村電網改造與用電質量問題的思考[J].農業與技術,2009(6):51.
[4]丁超,張娟.試析農村電網改造的思路和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1):28.